-
公开(公告)号:CN11842071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21739.0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植物根系发育的新型小肽RDPP的生物发酵生产方法。本发明通过串联RDPP小肽构建10拷贝的RDPP10多肽,并利用特异性氨基酸连接序列LVPRGS重构RDPP10多肽结构,使其高度适应大肠杆菌BL21周质分泌表达系统,优化后能够实现RDPP10在大肠杆菌BL21胞外高产分泌,摇瓶发酵产量达1.63g·L‑1。同时,基于所设计的RDPP10结构序列,允许采用廉价的木瓜蛋白酶(0.1%,g/g)对RDPP10进行水解并释放RDPP单体。本发明所制备的植物促根小肽RDPP与微生物天然分离的RDPP具有等效的植物促生长效果,整体制备工艺廉价,适用于进一步工业放大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958672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10628964.5
申请日:2022-06-0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温堆肥快速起爆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包含边缘假单胞菌MP‑1、硬结节杆菌AS‑3和水稻节杆菌AO‑4三株适冷型细菌。本发明制备的低温堆肥复合发酵菌剂可促进冬季低温堆肥快速起爆,解决冬季低温环境下堆肥启动困难,农业固体废弃物大量堆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3~11℃的环境建立堆肥试验,接种IM复合菌剂的堆体升温快,在堆肥第2d达到高温期57.3℃,0~5d平均升温速度为14.4℃/d,堆肥第35d时接菌处理的GI值已经达到93.4%。
-
公开(公告)号:CN113980855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347542.2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N1/20 , G16B5/00 , A01N63/27 , A01N63/20 , A01N63/22 , A01P21/00 , C12R1/38 , C12R1/07 , C12R1/39 , C12R1/11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构建方法;本方法利用合成生物学中基于约束的代谢模型重建方法,预测潜在互作关系,对各菌株的促生关系进行评价,划线对峙实验评价菌株间的拮抗关系,测定各菌株的碳源利用谱并对生态学测度进行计算,最后定量PCR检测菌群在植物根际条件各成员动态变化,同时验证促生效果,得到复合微生物菌剂。本发明得到的复合菌群在根际原位环境下结构稳定,有明显的促生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410903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128686.0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2434 , C12N15/815 , C12P19/00 , C12P19/02 , C12P19/14 , C12Y302/0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耐低pH值的内切木聚糖水解酶基因、含有该基因的工程菌及其应用。内切木聚糖水解酶基因,其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其所编码的内切木聚糖水解酶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将该内切木聚糖水解酶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并导入Pichia pastoris X33即获得含有该基因的基因工程菌P.pastoris X33-x10c。该耐低pH值的内切木聚糖水解酶能够高效降解作物秸秆中大量存在的木聚糖,在pH值2.0条件下能够稳定存在,能够满足微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中对耐低pH值秸秆降解酶的特殊需求;同时,其耐低pH值的特性能够有效避免动物胃酸对功能酶的失活作用,适合应用于动物饲料行业。
-
公开(公告)号:CN11800658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56736.1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N9/42 , C12N15/56 , C12N1/19 , C12N15/81 , C12N3/00 , C12N1/14 , C05F11/08 , C05G3/00 , A23L2/84 , A23K20/189 , C12R1/885 , C12R1/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嗜酸性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组合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所述酶组合由嗜酸性内切葡聚糖酶EGL1、EGL2以及嗜酸性内切木聚糖酶XYN1组成;所述EGL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EGL2如SEQ ID NO.4所示,所述XYN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所述的嗜酸性内切葡聚糖酶EGL1、EGL2和嗜酸性内切木聚糖酶XYN1的多酶组合具有极高的酸稳定性(pH0.5‑4.0),且在pH 1.5‑4.0区间稳定维持高效水解酶活性,能够满足果汁澄清、动物饲料以及微生物肥料木霉孢子生产等酸性应用环境对低pH值下高效水解纤维素的特殊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75113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424608.6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07C229/56 , C07C227/40 , A01N37/44 , A01P21/00 , C12P13/00 , C12R1/8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离自植物益生木霉代谢物的促根活性物质及其应用。该苯环类促根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7H7NO2,具有促进植物根系发育作用,对拟南芥、番茄、水稻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总根数目增加明显,效果稳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能够作为促根剂用于农业绿色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9666690A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910045672.7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痕迹木霉真菌基因过表达方法。首先,通过两次同源重组事件并结合潮霉素B抗性筛选策略和5-FOA致死策略获得贵州木霉ura3基因无痕敲除突变体。基于该突变体,通过同源重组方式将包含ura3基因表达框的敲除片段插入目的基因位置,并利用ura3无痕突变体的营养缺陷特征筛选出发生第一次同源重组的突变体。第二次同源重组发生后,ura3基因和目的基因均被重组去除,此时利用5-FOA的致死特性进行反向筛选,得到目的基因被完全删除的无痕突变体。该系统得到足够优化,同源重组比例在15%以上,单基因无痕操作周期缩短在15天以内,同时还能够实现目的基因的无痕过表达,过程中不引入任何外源片段。
-
公开(公告)号:CN108384797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130104.2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5/80 , C07K14/37 , C12N15/65 , C12N15/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痕迹木霉真菌基因编辑方法。首先,通过两次同源重组事件并结合潮霉素B抗性筛选策略和5-FOA致死策略获得贵州木霉ura3基因无痕敲除突变体。基于该突变体,通过同源重组方式将包含ura3基因表达框的敲除片段插入目的基因位置,并利用ura3无痕突变体的营养缺陷特征筛选出发生第一次同源重组的突变体。第二次同源重组发生后,ura3基因和目的基因均被重组去除,此时利用5-FOA的致死特性进行反向筛选,得到目的基因被完全删除的无痕突变体。该系统得到足够优化,同源重组比例在15%以上,单基因无痕操作周期缩短在15天以内,同时还能够实现目的基因的无痕过表达,过程中不引入任何外源片段。
-
公开(公告)号:CN11644462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0549596.X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植物根系发育的小肽及其应用,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为Glu‑Pro‑Asp‑Ser‑Glu‑Glu‑Glu‑Pro‑Lys‑Glu‑Pro‑Glu‑Ala‑IlE。该小肽是一种来自芽孢杆菌的新型植物根系发育促生肽RDPP。本申请从短小芽孢杆菌中分离并纯化出一种分子量大小为1598Da的植物根系发育促肽RDPP,摸索了RDPP发酵最适培养基,发酵条件及分离方法,鉴定出RDPP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对模式植物拟南芥生长发育的促生试验,验证了RDPP的活性。通过水培、盆栽和田间试验明确,RDPP对大豆、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番茄等叶菜类作物具有广谱的促生长效果,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980855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1347542.2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12N1/20 , G16B5/00 , A01N63/27 , A01N63/20 , A01N63/22 , A01P21/00 , C12R1/38 , C12R1/07 , C12R1/39 , C12R1/11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构建方法;本方法利用合成生物学中基于约束的代谢模型重建方法,预测潜在互作关系,对各菌株的促生关系进行评价,划线对峙实验评价菌株间的拮抗关系,测定各菌株的碳源利用谱并对生态学测度进行计算,最后定量PCR检测菌群在植物根际条件各成员动态变化,同时验证促生效果,得到复合微生物菌剂。本发明得到的复合菌群在根际原位环境下结构稳定,有明显的促生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