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67704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810316511.2
申请日:2018-04-10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电场仪标定平台,包括两极板,当两极板平行时,极板半径不小于1.37倍的极板与两极板中心线的间距;当一个极板相对于另一个极板倾斜时,两极板间距的最小距离与最大距离的比值不小于100/101;当两极板平行,并且至少一个存在瑕疵时,标定位置与瑕疵的水平距离或垂直距离大于14.14倍的瑕疵等效半径。发明在不同情况下给出了标定平台结构参数,为大气电场仪的有效标定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05738782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102866.2
申请日:2016-02-24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度分布的电涌保护器老化失效预警方法,包括步骤有,选取电涌保护器样片;基于雷电冲击实验平台对电涌保护器样片进行冲击老化实验;测量电涌保护器样片在冲击过程中电气的动态参数和在老化冷却后电气的静态参数,并记录电涌保护器样片在冲击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温度变化曲线;建立电涌保护器样片的冲击过程中动态参数与老化后静态参数的关系,以及建立温度同吸收能量、老化程度之间的函数关系;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电涌保护器老化失效预警数学模型,用于对电路系统使用中的电涌保护器进行提前预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解决目前电涌保护器只能在失效后被动检测并更换而不能提前预警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7386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793327.9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T1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EM和深度学习的虚拟喀斯特地貌场景构建方法,首先提取喀斯特地貌DEM的鞍部点、山顶点、坡脚线;之后将地形特征要素转化为0~255灰度值范围的三维地形特征要素,将上述特征要素合并为RGB三波段图像,裁剪为256×256大小的地形特征样本,并与对应位置的归一化DEM进行拼接生成训练样本集;然后使用训练样本集训练CGANs网络;最后根据开发需要手绘三维鞍部点、山顶点和坡脚线,合成为三维地形特征要素,并输入到训练好的喀斯特地貌构建模型中,构建虚拟喀斯特地貌场景,具有成本低、耗时少的优点,为游戏、影视等虚拟场景应用领域提供真实度高、满足地理规律的虚拟喀斯特地貌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71094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1173814.5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最小高差的星载激光测高数据与立体像对匹配方法,涉及遥感和国土资源测绘技术领域;首先,对星载激光测高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星载激光高程点数据,将其作为控制点与立体像对进行联合平差,生成DEM;其次,以星载激光高程点平面坐标为圆心,光斑直径为直径做缓冲区,以立体影像空间分辨率为间距生成候选子点,然后为所有子点赋值;最后计算缓冲区整体高差,遍历所有星载激光高程点及其子点,再计算不同子点组合时的缓冲区整体高差;当整体高差最小时,得到星载激光高程点与立体影像的最佳匹配点;本发明提供的匹配方法可以提升遥感影像与星载激光测高数据的匹配精度,为国土资源调查等提供高精度的地理信息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7576485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52019.4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40 , G06T7/10 , G06V2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正负地形和光照晕渲的沙丘提取方法,包括:获得研究区域的原始数字高程模型;利用邻域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原始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处理,提取得到研究区域的正地形区域和负地形区域;利用光晕渲染法,对研究区域的原始数字高程模型的每个像元进行六方向光照模拟计算,得到光照晕渲图,从中提取得到研究区域的光照区域和阴影区域;使用镶嵌合并方法对两种方法提取出的结果进行融合,得到沙丘边界。本发明提供了自动化、高精度的沙丘提取方法,提升了人工解译和依靠单一方法提取沙丘的不准确和低效率的问题,为沙漠化区域的遥感监测和治理提供了更好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88220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1140076.X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质量守恒定律约束的径流输沙路径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研究区域的多期原始的DEM数据和径流时长数据;对填洼后的DEM数据,基于坡度指数的多流向算法,得到泥沙流向;根据多期原始的DEM数据,得到DEM数据的地形变化量,进一步转化得到地形变化质量;根据地形变化质量和泥沙流向,基于坡度指数的多流向算法和质量守恒原理,得到输沙量数据;根据径流时长数据和输沙量数据,得到输沙率数据,以实现质量守恒定律约束的径流输沙路径分配。本发明基于质量守恒原理消除了原有算法模拟结果中的负值区域,为研究土壤侵蚀、水沙过程模拟、水土流失等相关部门提供更精确的监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84050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331721.0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T17/05 , G06N3/045 , G06N3/0475 , G06N3/0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协同的地形建模方法,涉及卫星摄影测量和地理信息技术领域,首先,利用星载激光测高ICESat‑2数据进行多属性准则筛选得到一些高精度数据作为高质量控制点,然后带入卫星立体像对的平差方程,进而生成密集点云,再经过滤波操作得到大区域、高精度的DEM数据;在一些由于云雾覆盖而不能正确生产DEM的区域,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和开源DEM数据进行地形重建;最后将无云雾区域DEM与云雾区域深度学习重建DEM进行融合得到大尺度、高精度、全覆盖DEM,从而集中了几种多源卫星遥感数据的优势,能为地球科学地表建模分析提供较为精确的数据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1688220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40076.X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质量守恒定律约束的径流输沙路径分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研究区域的多期原始的DEM数据和径流时长数据;对填洼后的DEM数据,基于坡度指数的多流向算法,得到泥沙流向;根据多期原始的DEM数据,得到DEM数据的地形变化量,进一步转化得到地形变化质量;根据地形变化质量和泥沙流向,基于坡度指数的多流向算法和质量守恒原理,得到输沙量数据;根据径流时长数据和输沙量数据,得到输沙率数据,以实现质量守恒定律约束的径流输沙路径分配。本发明基于质量守恒原理消除了原有算法模拟结果中的负值区域,为研究土壤侵蚀、水沙过程模拟、水土流失等相关部门提供更精确的监测方法。(56)对比文件周毅阳 等. 数字高程模型空间分辨率对精细尺度地形变化检测的影响《.山地学报》.2023,第41卷(第3期),446-458.
-
公开(公告)号:CN11713114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814667.4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6F16/29 , G06F16/2455 , G06F16/28 , G06N5/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域地理实体构建方法。属于GIS与知识图谱的结合。包括以下步骤:S1针对海洋公约中对各海域实体概念定义、关系、规则、公理等进行明确性分析;S2根据上下义关系,船舶航行涉及到的相关海域内容划分海域层次体系并构建海域法律条文信息知识库;S3根据国际海洋划界原则,利用GIS划界技术,初步构建海域地理实体界限;S4遵循地理矢量数据拓扑关系、海域分布现实客观性和邻接合理性原则进一步修正实体;S5海域实体后续仍需要在应用实践中不断进化与维护。本发明就海上划界问题与海域管理原则,海上实地设点划界困难问题,实行海域地理实体构建,为维护各区域海洋权益提供一定的价值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5738782B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610102866.2
申请日:2016-02-24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度分布的电涌保护器老化失效预警方法,包括步骤有,选取电涌保护器样片;基于雷电冲击实验平台对电涌保护器样片进行冲击老化实验;测量电涌保护器样片在冲击过程中电气的动态参数和在老化冷却后电气的静态参数,并记录电涌保护器样片在冲击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温度变化曲线;建立电涌保护器样片的冲击过程中动态参数与老化后静态参数的关系,以及建立温度同吸收能量、老化程度之间的函数关系;采用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电涌保护器老化失效预警数学模型,用于对电路系统使用中的电涌保护器进行提前预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解决目前电涌保护器只能在失效后被动检测并更换而不能提前预警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