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94228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264537.5
申请日:2021-10-28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59 , H01M10/6568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35 , H01M10/615 , H01M10/62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复合均热板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模组壳体,若干电池单元,若干相变材料板,若干均热板和一个底部水冷模块,每个电池单元的面积最大两个侧面均被相变材料板包覆,相邻两个相变材料板之间放置一个均热板,均热板的冷凝端嵌入到水冷板中用于强化散热。该发明充分利用了相变材料的相变潜热储能特点,同时结合均热板高效传热和水冷散热技术的优势,满足了动力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控温需求。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空间利用率和散热效率,保证动力电池始终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并且减少了不同电池单元之间的温差,提升了系统的温度均匀性,进而提高了动力电池模组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437399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632920.5
申请日:2021-06-07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1M10/635 , H01M10/6554 , H01M10/6567 , H01M10/613 , H01M10/6552 , H01M10/615 , H01M10/4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电极温度调控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模组、导热垫、水冷模块、复合相变材料层、若干抗重力热管、加热模块、温度采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电极上均布置有导热片,导热垫设置在外壳的底部,水冷模块安装在导热垫底面的中间位置,复合相变材料层设置在水冷模块的底部,各抗重力热管一端连接导热片,各抗重力热管另一端连接复合相变材料层,加热模块布置在导热垫底面的两侧,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电池模组的电极和外壳底面的温度,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加热模块和水冷模块的启动和关闭,能够快速对电池模组电极进行散热或预热,散热和升温效率高,大幅改善电池模组表面的温度均匀性,有效提高电池模组的寿命和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437399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0632920.5
申请日:2021-06-07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1M10/635 , H01M10/6554 , H01M10/6567 , H01M10/613 , H01M10/6552 , H01M10/615 , H01M10/4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电极温度调控的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模组、导热垫、水冷模块、复合相变材料层、若干抗重力热管、加热模块、温度采集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电极上均布置有导热片,导热垫设置在外壳的底部,水冷模块安装在导热垫底面的中间位置,复合相变材料层设置在水冷模块的底部,各抗重力热管一端连接导热片,各抗重力热管另一端连接复合相变材料层,加热模块布置在导热垫底面的两侧,温度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电池模组的电极和外壳底面的温度,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加热模块和水冷模块的启动和关闭,能够快速对电池模组电极进行散热或预热,散热和升温效率高,大幅改善电池模组表面的温度均匀性,有效提高电池模组的寿命和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229383B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610816436.7
申请日:2016-09-10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H01L31/18 , H01L31/032
CPC分类号: Y02P70/52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镓元素均匀分布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硒化反应过程中引入等离子强化硒化刻蚀复合技术,利用等离子提高硒蒸汽活性的同时,也利用等离子对合金预制层进行刻蚀,去除了合金预制层中多余的铟,增大了合金预制层的表面积以利于活化硒蒸汽更好的扩散渗入,使得活化硒蒸汽与铜、铟和镓元素反应更充分,从而实现镓元素在薄膜中分布均匀。本发明制备的铜铟镓硒薄膜其成分中各元素特别是镓元素分布均匀;制备的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大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41054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537842.0
申请日:2021-05-18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552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10/6568 , H01M10/657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散热系统,包括:电池模组、散热组件及水冷散热模块,电池模组包括壳体和若干电芯单元,电芯单元放置在容纳腔内,各电芯单元通过串联或者并联成组,并通过壳体封装成型,散热组件包括若干阵列设置的横向热管和若干阵列设置的纵向热管,各横向热管和各纵向热管组合形成有安装区,电池模组安装在安装区,各横向热管和各纵向热管内设置有散热工质,横向热管与水冷散热模块连接,电池模组在充放电过程中内部及电极附近的热量先通过纵向热管快速传递至电池模组底部,再通过横向热管传递至水冷散热模块进行散热,有效解决电池模组内部热量聚集问题,降低电池模组侧壁和电极附近温度,提升电池模组温度均匀性和散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2615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59485.2
申请日:2024-02-04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C01B32/15 , H01M4/583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氮掺杂碳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该碳纳米片具有超薄特征(厚度≤5nm),富含多孔特性,制备工艺简单等特点。本发明还公开了此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首先合成针叶状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L),将ZIF‑L分散于金属氯化物(MClx)的饱和溶液中,通过加热将溶剂完全挥发得到白色粉末(ZIF‑L@MClx),将ZIF‑L@MClx置于充有惰性气体的管式炉中高温热解,得到的黑色产物经去离子水洗涤后过滤即为所述氮掺杂碳纳米片。本发明提供的氮掺杂碳纳米片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首次库伦效率高,放电容量高及倍率性能好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3690546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825876.X
申请日:2021-07-21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H01M50/449 , H01M50/403 , H01M50/44 , H01M50/446 , H01M50/463 , D04B1/12 , D04H1/4282 , D04H1/43 , D04H1/4318 , D04H1/435 , D04H1/728 , D06C7/00 , B82Y30/00 , B82Y40/00 , H01M10/05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硫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锂硫电池隔膜由层叠贴合的隔层和隔膜组成,隔层为碳纳米纤维构成的网状膜,隔膜为不导电聚合物纳米纤维构成的网状膜。本发明的锂硫电池隔膜实现了隔层与隔膜的一体化,隔层和隔膜均是由纳米纤维构成的网状膜,且均具有柔性,隔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丰富的孔结构,隔膜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电解液润湿性、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以及高的孔隙率,隔层和隔膜协同作用,有利于提升锂硫电池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738519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86333.2
申请日:2024-07-03
IPC分类号: H01M10/0525 , H01M10/613 , H01M10/6568 , H01M10/6563 , H01M10/658
摘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导热增强的防热蔓延锂离子电池模组。本发明利用高导热系数的金属筒包覆电芯,同时在相邻金属筒之间设置放置一片紧贴金属筒壁的绝热材料。其中,该设计属于被动防热失控蔓延方案,能够避免液冷、风冷或应急冷却方案在面临一些意外情况时受到的可靠性影响。同时,所提出的模组结构简单且紧凑,需要牺牲的空间体积小,相应模组体积能量密度大幅度提升;本发明模组兼顾防热失控蔓延和电池热管理,在大电流密度放电工况下,电芯表面温升大幅度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863024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549642.0
申请日:2024-05-06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H01M8/0258 , H01M8/10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海草状流道,该流道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阴极/阳极,包括置于流场板上的流道结构;所述的海草状流道具有入口、进气主流道、出口、出气主流道和海草状流道区域;所述的海草状流道区域由两个及以上的具有差异性的海草状流动支路构成,从而形成连续且周期性变化的过流断面。流体在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时,流速和压降会随之增大,所述的不同过流断面可以使得流体通过各海草状流动支路时速度与压降产生差异,从而实现反应物气体分配的自主调控,有效提升传质与反应物气体均匀分配能力,使得更多的反应物气体能够均匀地输送至催化层表面并参与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803993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59317.3
申请日:2024-02-04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锌空气电池用中空结构碳载多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配位自组装合成锌基沸石咪唑酯框架材料(ZIF‑8),并在其内部孔空间封装两种及以上的乙酰丙酮金属化合物(M(acac)X,X=2或3),得到复合材料M/ZIF‑8。将M/ZIF‑8置于Tris‑HCl缓冲液进行盐酸多巴胺自聚合形成前驱体(M/ZIF‑8@PDA),随后进行热解。在热解过程中,PDA首先碳化形成稳定的壳结构,M/ZIF‑8@PDA内部组分在柯肯达尔效应下分解,形成稳定的金属活性位点,最终形成中空结构的碳载多金属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催化剂可有效提升ORR反应和OER反应的催化效率,可应用于可充电锌空电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