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84089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711292293.5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D215/38 , C07D401/04 , A61K31/4709 , A61K31/5377 , A61K31/4725 , A61K31/47 , A61K31/496 , A61K31/55 , A61P3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白色念珠菌的2‑烷基胺喹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由化合物A(1,2,3,4‑Tetrahydroquinolines)和化合物B(O–benzoyl hydroxylamines)为原料合成而来,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申请发明人之前的研究已经鉴定出可扩散的信号因子(DSF)群体感应信号及其衍生物可以较强的干扰白色念珠菌酵母态‑菌丝态的转变,本次研究也成功合成并筛选出具有抑制白色念珠菌粘附性、菌丝形态转换和致病性的化合物。同时,这些化合物本身毒性较小,不影响白色念珠菌及人类细胞的生长,这些特点有望促进新型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8084089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292293.5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D215/38 , C07D401/04 , A61K31/4709 , A61K31/5377 , A61K31/4725 , A61K31/47 , A61K31/496 , A61K31/55 , A61P3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15/38 , C07D40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白色念珠菌的2-烷基胺喹啉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由化合物A(1,2,3,4-Tetrahydroquinolines)和化合物B(O–benzoyl hydroxylamines)为原料合成而来,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申请发明人之前的研究已经鉴定出可扩散的信号因子(DSF)群体感应信号及其衍生物可以较强的干扰白色念珠菌酵母态-菌丝态的转变,本次研究也成功合成并筛选出具有抑制白色念珠菌粘附性、菌丝形态转换和致病性的化合物。同时,这些化合物本身毒性较小,不影响白色念珠菌及人类细胞的生长,这些特点有望促进新型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