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87862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116043.6
申请日:2017-11-1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0G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化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亚/超临界甲醇液化纤维素制备主要生物质平台化合物的方法,将秸秆类纤维素、亚/超临界甲醇置于带有磁力搅拌装置的耐压容器中,在220~380℃、5.0~11.0Mpa条件下反应0~120min,冷却至室温,收集产物;其中,秸秆类纤维素与甲醇的比为1~11g:0~200mL。本发明以甲醇为反应溶剂,可大幅提升自由基的浓度,对主要生物质平台化合物(糖类、烃类、醇类、酯类、酸类)的组分分布有较大影响。本实验方法所用的超临界流体液化技术具有液体产物产率高、平台化合物选择性好,综合效益显著等优点,使用推广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6509902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1090099.4
申请日:2016-12-0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23L33/105 , A23P10/3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V2002/00 , A23V2200/224 , A23V2200/222 , A23V2200/30 , A23V2250/213 , A23V2250/1944 , A23V2250/5118 , A23V2250/154 , A23V2300/48 , A23V2300/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营养食品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缓解番茄红素氧化分解的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由油相和水相组成,油水相质量比为1:11-1:7,以大分子乳化剂溶解于水中作为水相,番茄红素溶解于油性物质中作为油相,油水相混合乳化分散后制备负载番茄红素纳米乳液。本发明所提出的用纳米乳液负载番茄红素,具有安全性能高和负载率高等特点,作用条件温和,番茄红素属于敏感的活性物质,这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负载效率,同时负载番茄红素的纳米乳液颗粒在人体中的吸收、代谢、分布与排泄的特点又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447305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410774913.9
申请日:2014-12-1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C67/00 , C07C69/68 , C07C69/67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超临界乙醇液化秸秆类纤维素制备酯类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以乙醇为介质,将秸秆类纤维素在温度为300℃、反应时间60~120min的条件下制备酯类化合物,所述秸秆类纤维素与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5:120~200。所述方法采用亚/超临界乙醇作为反应介质制备酯类化合物,对设备材料性能要求较低,转化效率高,所得生物油中酯类化合物收率达10.25%~19.25%。
-
公开(公告)号:CN113185394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06680.7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C51/00 , C07C59/185 , B01J27/1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Dowson构型钨磷杂多酸用于催化水解纤维素制备乙酰丙酸的方法。将纤维素、纯净水以及磷钨杂多酸加入到带有间歇式磁力搅拌器的高压反应釜中,在160~240℃条件下反应0~180min,冷却至室温,收集产物并分离纯化得到乙酰丙酸。本发明以农林废弃物纤维素为原料,Dowson构型磷钨杂多酸为催化剂,在去离子水中催化水解制备乙酰丙酸,具有较高的乙酰丙酸选择性和收率。同时,磷钨杂多酸具有绿色、无毒、热稳定性高、可回收和易分离等优点,而且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应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4447305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74913.9
申请日:2014-12-1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C67/00 , C07C69/68 , C07C69/67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44 , C07C67/00 , C07C69/675 , C07C69/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超临界乙醇液化秸秆类纤维素制备酯类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以乙醇为介质,将秸秆类纤维素在温度为300℃、反应时间60~120min的条件下制备酯类化合物,所述秸秆类纤维素与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5:120~200。所述方法采用亚/超临界乙醇作为反应介质制备酯类化合物,对设备材料性能要求较低,转化效率高,所得生物油中酯类化合物收率达10.25%~19.25%。
-
公开(公告)号:CN103385325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310274130.X
申请日:2013-07-0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23F3/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饮料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抑制茶饮料沉淀的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按重量百分数计,所述微乳液由0.01~25%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0.025~35%助表面活性剂、0.005~15%油相和余量的水组成。所述微乳液制备工艺简单,条件温和,对设备要求很低,使用简便,实用推广性强;本发明提供的微乳液配方组成合理,抑制茶饮料沉淀效果突出,且对茶饮料的风味影响较小,能较好地保留茶饮料中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10028548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1910176935.8
申请日:2019-03-0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K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声波辅助离子液体微乳萃取茶渣蛋白的工艺方法,以废弃茶渣为原料,在离子液体浓度为0.10~0.50mg/mL,茶渣粗蛋白添加量为0.10~0.30g/mL,超声波萃取功率为200~400W,超声波提取时间为20~100min,萃取温度为25~65℃的条件下提取茶渣蛋白。利用本技术的方法,在纯度为80.54~86.27%范围内,茶渣蛋白提取率最高值可达59.33%。所述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离子液体微乳萃取茶蛋白,与碱法、酶法制备的茶蛋白比较分析,超声波辅助离子液体微乳法不仅具有成本低、可连续操作等优点,而且反应条件温和,其特有的“水池”结构对活性物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减少蛋白质活性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5950274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295527.0
申请日:2016-05-0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1B1/00 , C10G1/00 , C10G1/008 , C10G2300/1011 , C11B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羟基供体协同亚/超临界乙醇液化秸秆类纤维素制备生物油的方法,将秸秆类纤维素、亚/超临界条件下的小分子有机溶剂和羟基供体置于带有磁力搅拌装置的耐压容器中,在240~320℃、5.0~9.0Mpa条件下反应10~130min,冷却至室温,收集产物得到生物油;其中,秸秆类纤维素、乙醇和羟基供体的用量比为5~20g:50~150mL:0.1~5mL。本发明以乙醇和水杨酸等羟基供体为反应介质,可大幅提升乙醇在亚/超临界状态下产生的羟基基团浓度和活性,羟基基团的强氧化性对纤维素液化转化为生物油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且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对设备材料性能要求低、价格经济、实用推广性强、生物油收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777860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12197.4
申请日:2016-04-0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7K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K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辅助提取茶渣蛋白的工艺方法,以废弃茶渣为原料,在微波提取功率为490~770W、微波提取时间为3~7min、碱液浓度为0.3~0.5mol/L、料液比为1:10~1:35(w/v)的条件下提取茶渣蛋白。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在纯度为 80.58~86.26%范围内,茶渣蛋白提取率最高值可达89.01%。所述方法采用微波辅助碱法提取茶渣蛋白,微波加热速度快、提取时间短、操作便捷,能保持原有营养成分等,是一种高效节能的茶渣蛋白提取新工艺,而且为废弃茶渣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途径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021048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1010578631.3
申请日:2010-12-0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超临界环己烷及分子筛耦合作用下的生物质液化方法。本发明以亚/超临界环己烷为介质、含有沸石成分的分子筛催化剂为催化剂,将生物质、环己烷和含有沸石成分的分子筛催化剂在温度为285~330℃、压力为1.7~4.2Mpa条件下反应制备得到生物质油。本发明利用亚临界或超临界条件下的环己烷溶剂与分子筛催化剂的耦合作用实现生物质高效转化。与不加催化剂使用亚临界(或超临界)溶剂的方法或在非亚临界(或非超临界)条件下的生物质催化转化的方法相比,生物质的转化率和转化产物的品质均得到显著的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