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3615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1150403.5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酶及降解四环素的应用;本发明中通过Cu基MOF固定TET(X4)的方式构建TM降解体系,MOF的多孔结构和比表面积可以有效保护酶的稳定性和可用性,进而提高酶的活性。同时,在TC存在下通过级联催化反应快速生成·OH和·O2‑降解TC,具有明显的协同降解效果,并且远大于一次性使用TET(X4)和MOF。本发明操作简单,效率高,不需要高温高压、电、光辐射、声等反应条件,室温下即可发挥降解效果,反应要求较低。本发明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在强污染环境介质(制药废水)中能充分发挥作用,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837121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34537.X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 , C12Q1/6851 , C12N15/11 , C12R1/01 , C12R1/1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粪便中与肠道氧化应激有关菌种的特异性引物组合检测定量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我们验证了在不同动物粪便中,多氏拟杆菌、埃氏拟杆菌、粪便拟杆菌、鲍氏梭菌、挑剔真杆菌、普拉梭菌、肠道罗斯拜瑞氏菌、纤维素类杆菌、丁酸梭菌、普氏梭杆菌等菌种的强特异性。这意味着这一方法在不同动物粪便样本中具备高度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因此,应用这一创新技术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我们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干预手段。这一方法具有潜力在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个体化医疗和微生物介入治疗提供新的突破。
-
公开(公告)号:CN11535019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782586.6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61K31/575 , A61K31/431 , A61K31/546 , A61P31/04 , C07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泽泻醇A‑24‑醋酸酯的新用途,具体涉及泽泻醇A‑24‑醋酸酯在提高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泽泻醇A‑24‑醋酸酯在制备提高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方面的增效剂的应用。研究发现泽泻醇A‑24‑醋酸酯与β‑内酰胺类药物(苯唑西林、头孢西丁)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很好的协同效果,泽泻醇A‑24‑醋酸酯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单独作用对MRSA菌株的杀菌效果微乎其微,但两者联用杀菌效果显著提高。泽泻醇A‑24‑醋酸酯与现有抗菌药配伍从而提高其抗菌效果,使其恢复对多重耐药病原菌的敏感性,对临床实现抗生素替代和解决细菌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67640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90789.7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 , C12Q1/6851 , C12N15/11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粪便中与营养物质代谢相关菌种的定量方法,本发明方法能够可靠地评估肠道内与营养物质代谢相关的菌株的丰度,为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措施和预防代谢相关疾病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肠道微生物群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此外,这些特异引物的广泛适用性使得本发明在不同动物上都具有潜在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人类、家畜和实验动物。因此,本发明为营养学、临床医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可靠的数据基础,拓展了我们对肠道微生物与营养代谢关联的认识,为相关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5569140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201429.8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61K31/575 , A61K36/884 , A61P3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泽泻醇A‑24‑醋酸酯的新用途,具体涉及泽泻醇A‑24‑醋酸酯在制备抗MRSA毒力抑制剂中的应用。本申请发现,泽泻醇A‑24‑醋酸酯具有明显的抗MRSA毒力作用,且泽泻醇A‑24‑醋酸酯在不影响细菌生长的条件下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HAEC细胞的入侵,同时具有较小的细胞毒性。另外,经泽泻醇A‑24‑醋酸酯处理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明显减低,对RAW264.7细胞损伤明显降低。为以毒力因子为靶标的抗感染新策略提供技术参考,对临床实现抗生素替代和解决细菌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536158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50403.5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2F3/34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酶及降解四环素的应用;本发明中通过Cu基MOF固定TET(X4)的方式构建TM降解体系,MOF的多孔结构和比表面积可以有效保护酶的稳定性和可用性,进而提高酶的活性。同时,在TC存在下通过级联催化反应快速生成·OH和·O2‑降解TC,具有明显的协同降解效果,并且远大于一次性使用TET(X4)和MOF。本发明操作简单,效率高,不需要高温高压、电、光辐射、声等反应条件,室温下即可发挥降解效果,反应要求较低。本发明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在强污染环境介质(制药废水)中能充分发挥作用,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33899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31882.8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61L26/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用生物材料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蓝光增效香芹酚微乳凝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S1、取聚山梨酯与醇类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得到混合表面活性剂,将混合表面活性剂、香芹酚、水充分混合,搅拌处理后得水包油型香芹酚微乳液;S2、将甲基丙烯酰化明胶、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磷酸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加入水中,使其充分混合制备凝胶混悬液;S3、在凝胶混悬液中加入水包油型香芹酚微乳液,按比例混匀,在蓝光条件下得香芹酚微乳凝胶。本发明所得香芹酚微乳稳定性高,可降低香芹酚挥发,405nm蓝光增效香芹酚作用的同时可以快速原位成胶,所得凝胶具有抗菌、止血、促愈合等优良效果,可应用于伤口敷料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67640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90792.9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 , C12Q1/6851 , C12N15/11 , C12R1/01 , C12R1/2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粪便中与肠道免疫相关菌种的定量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靠且准确的方法,该方法基于qPCR技术平台,针对不同菌种设计特异引物,结合标准曲线法对粪便样品中目标菌群的定量进行精准、快速、可靠的检测。该方法能够有效区分不同菌株,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营养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等领域,对于评估肠道内菌群的代谢功能、指导调整饮食结构和预防代谢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59902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387212.5
申请日:2023-10-2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61K31/122 , A61P3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细菌感染及药物治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抑制沙门菌毒力的天然化合物甲萘醌及其在制备抑制沙门氏菌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沙门氏菌体外游动性实验以及体外细胞(结肠上皮细胞,HT‑29)感染保护实验验证了甲萘醌对沙门氏菌游动功能的显著抑制能力;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大蜡螟模型的治疗实验验证甲萘醌抗沙门氏菌感染的能力。为临床上抗沙门氏菌感染提供新的研发策略和先导化合物。相比传统抗生素直接杀死沙门氏菌的作用机制,甲萘醌通过有效抑制沙门氏菌游动能力,减弱细菌致病力,有效防治细菌感染,且不易诱导沙门氏菌产生相关耐药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9190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734536.5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9 , C12Q1/6851 , C12N15/11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粪便中与肠道炎症反应相关菌种的特异性引物组和检测定量方法,本发明能够可靠地评估肠道内与炎症反应相关的菌株的丰度,为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措施和预防相关疾病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肠道微生物群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为营养学、临床医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和数据基础。此外,本发明的方法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可用于验证引物在不同动物的粪便样本中的特异性。这些优势使得本发明方法成为研究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与营养和健康关系的重要工具,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突破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