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6709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56863.6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01D15/10 , F01K25/10 , F01K27/00 , H01M8/04007 , H01M8/04089 , H01M8/12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耦合SOFC和工质回收利用的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包括阴极和阳极;阳极气体供给单元,用于向阳极供给燃料气;阴极气体供给单元,用于向阴极供给空气;余热利用单元,包括第一分离器、燃烧室、第一混合器、透平和发电机,第一分离器的入口与阳极的出口连接,第一分离器的两个出口分别与阳极气体供给单元和燃烧室的入口连接,燃烧室的出口与第一混合器的第一入口连接,第一混合器的第二入口与工质回收单元连接,第一混合器的出口与透平的入口连接,透平与发电机连接;工质回收单元,分别与透平的出口和入口连接,用于回收透平出口的排气并将回收的排气回流至透平的入口。
-
公开(公告)号:CN11710836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56862.1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01D15/10 , H01M8/04007 , H01M8/04089 , H01M8/1231 , F01K25/10 , F01K2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耦合SOFC和CO2富集的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气体供给单元、阴极气体供给单元、余热利用单元、回热器和CO2富集单元,余热利用单元包括第一分离器、燃烧室、透平和发电机,第一分离器的入口与阳极的出口连接,第一分离器的两个出口分别与阳极气体供给单元和燃烧室的入口连接,燃烧室的出口与透平的入口连接,透平与发电机连接;回热器具有依次连接的一个放热段、第一吸热段、第二吸热段、第三吸热段和第四吸热段;CO2富集单元的入口与放热段的出口连接,一个出口的CO2经第四吸热段加热后通入阴极气体供给单元的入口,另一个出口的CO2用于储存。
-
公开(公告)号:CN11953202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26317.3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常压膨胀涡轮机发电系统,属于余热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同轴布置的常压膨胀涡轮机、发电机和压缩机;发电机位于常压膨胀涡轮机和压缩机之间,常压膨胀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和压缩机旋转;常压膨胀涡轮机的常压膨胀涡轮机排气口通过管路与压缩机的压缩机进气口相连通;高温常压气体自常压膨胀涡轮机的常压膨胀涡轮机进气口进入,驱动常压膨胀涡轮机的涡轮叶片做功,进而驱动发电机做功发电,常压膨胀涡轮机驱动压缩机旋转为常压膨胀涡轮机提供真空,常压膨胀涡轮机的排气经冷却后进入压缩机。本发明能够高效转换高温常压气体的能量,从而减少能量损失,成为高温废气和余热能量转换的理想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218544883U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23047954.7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电联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NG冷能与工业余热协同利用的冷电联产系统。该系统包括LNG罐、LNG泵、冷凝器、冷能回收器、天然气加热器、天然气透平、丙烷泵、蒸发器、丙烷加热器和丙烷透平;LNG罐的液化天然气依次通过LNG泵、冷凝器、冷能回收器和天然气加热器后,进入天然气透平进行膨胀发电;丙烷气体依次经冷凝器、丙烷泵和蒸发器后,进入丙烷加热器,随后进入丙烷透平进行膨胀发电;其中,天然气加热器和丙烷加热器的热源来自工厂或火力发电厂的排烟,冷能回收器和蒸发器提供冷能输出。本方案能够使LNG冷能和工业余热均得到有效利用,对于提升能量的利用率,降低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203827046U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420052728.4
申请日:2014-01-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IPC: H02J7/32
Abstract: 一种可吸收随机振动能量的充电电源,它包括电池壳体、蓄电池、电路充电部分和振动换能部分;所述振动换能部分经电路充电部分后与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电路充电部分及振动换能部分均固定在电池壳体内部;所述振动换能部分包括隔板、螺旋骨架、上弹簧、下弹簧、永磁体和线圈;所述隔板将电池壳体内部分为两部分;所述上弹簧与下弹簧分别固定在隔板和电池壳体的底部上;所述永磁体通过上弹簧与下弹簧固定;所述螺旋骨架上缠绕有线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有效地降低了对能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