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195620B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10469042.2

    申请日:2019-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包括顶循环发电系统,燃气轮机发电系统,余热发电系统。其中顶循环发电系统为超临界二氧化碳一次再热再压缩循环,工质从增压流化床炉膛内吸收热量在CO2透平内做功。燃气轮机发电系统是炉膛出口的高温高压烟气在燃气透平内做功。余热发电系统是燃气透平出口的余热烟气加热CO2,经再压缩循环在CO2透平内做功。CO2透平和燃气透平各承担一部分做功量,构成燃气‑CO2联合循环。同时,为了保证热量被充分吸收,在增压流化床锅炉内和余热发电系统均采用紧凑式换热器。该系统发电效率高,系统结构紧凑,能够充分发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优势。

    一种高效换热的增压流化床锅炉S-CO2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6257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384686.7

    申请日:2018-04-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3C10/10 F23C10/26 F23J15/027 F23J15/06 F28D21/0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高效发电设备领域的一种高效换热的增压流化床锅炉S-CO2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该系统由增压锅炉系统、余热回收系统、一次再热再压缩循环系统组成,三个系统共同作用将煤燃烧产生的热量高效的转化为功。增压锅炉系统、尾部烟道系统的炉膛、尾部烟道内为可达1-2MPa的高压状态。同时为了保证尾部烟道内烟气的热量被过热器、再热器内的CO2工质充分吸收,本发明中的过热器、再热器采用紧凑式换热器。所述余热回收系统的特点是烟气在烟气透平中做功,烟气透平出口烟气达到120℃左右。该发电系统解决了S-CO2循环应用于燃煤发电领域面临的锅炉尺寸问题,在降低了锅炉尺寸的同时发挥了S-CO2循环高效、简单、小巧的优势。

    一种适用于燃煤发电领域的新型超临界CO2复合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678822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810384183.X

    申请日:2018-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高效发电设备领域的一种适用于燃煤发电领域的新型超临界CO2复合循环系统。该复合循环系统由顶循环系统、底循环系统、空气预热器吸热系统组成,三个系统共同吸收锅炉内煤燃烧产生的热量。其中顶循环为二次再热再压缩循环,底循环为分级加热循环且由底循环冷却器、底循环第一压缩机、底循环低温回热器、底循环第二压缩机分流阀门、底循环第二压缩机、底循环高温回热器、第一尾部烟道加热器分流阀门、第一尾部烟道加热器、底循环第一透平、第二尾部烟道加热器、底循环第二透平组成,该底循环能够在顶循环透平入口温度在580‑640℃范围内使得复合循环系统效率较高。且保证空气预热器安全运行。

    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195620A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910469042.2

    申请日:2019-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包括顶循环发电系统,燃气轮机发电系统,余热发电系统。其中顶循环发电系统为超临界二氧化碳一次再热再压缩循环,工质从增压流化床炉膛内吸收热量在CO2透平内做功。燃气轮机发电系统是炉膛出口的高温高压烟气在燃气透平内做功。余热发电系统是燃气透平出口的余热烟气加热CO2,经再压缩循环在CO2透平内做功。CO2透平和燃气透平各承担一部分做功量,构成燃气-CO2联合循环。同时,为了保证热量被充分吸收,在增压流化床锅炉内和余热发电系统均采用紧凑式换热器。该系统发电效率高,系统结构紧凑,能够充分发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优势。

    一种彻底解决余热问题的超临界CO2燃煤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005780B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1911314782.5

    申请日:2019-1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燃煤高效发电技术设备领域的一种彻底解决余热问题的超临界CO2循环系统。由冷却‑压缩‑回热系统,吸热‑做功系统,空气预热器系统共同组成,该系统的主要特征:1)第二高温回热器高压侧出口CO2工质温度低,可减少需要烟道空气预热器吸收的总热量;2)第三加热器出口CO2温度与第一加热器出口CO2温度相同;3)外置式空气预热器内部为CO2与二次风的换热,并将该部分热量带入锅炉,使锅炉排烟温度达到~120℃,实现热量的回收和保证锅炉效率;同时,该系统的效率与再热再压缩循环系统效率相同,即彻底解决了当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应用于燃煤发电领域时尾部烟道高温烟气热量难以高效、完全吸收的问题。

    一种适用于燃煤发电领域的新型超临界CO2复合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678822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384183.X

    申请日:2018-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高效发电设备领域的一种适用于燃煤发电领域的新型超临界CO2复合循环系统。该复合循环系统由顶循环系统、底循环系统、空气预热器吸热系统组成,三个系统共同吸收锅炉内煤燃烧产生的热量。其中顶循环为二次再热再压缩循环,底循环为分级加热循环且由底循环冷却器、底循环第一压缩机、底循环低温回热器、底循环第二压缩机分流阀门、底循环第二压缩机、底循环高温回热器、第一尾部烟道加热器分流阀门、第一尾部烟道加热器、底循环第一透平、第二尾部烟道加热器、底循环第二透平组成,该底循环能够在顶循环透平入口温度在580‑640℃范围内使得复合循环系统效率较高。且保证空气预热器安全运行。

    一种增压流化床锅炉S-CO2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62577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810384686.7

    申请日:2018-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高效发电设备领域的一种高效换热的增压流化床锅炉S‑CO2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该系统由增压锅炉系统、余热回收系统、一次再热再压缩循环系统组成,三个系统共同作用将煤燃烧产生的热量高效的转化为功。增压锅炉系统、尾部烟道系统的炉膛、尾部烟道内为可达1‑2MPa的高压状态。同时为了保证尾部烟道内烟气的热量被过热器、再热器内的CO2工质充分吸收,本发明中的过热器、再热器采用紧凑式换热器。所述余热回收系统的特点是烟气在烟气透平中做功,烟气透平出口烟气达到120℃左右。该发电系统解决了S‑CO2循环应用于燃煤发电领域面临的锅炉尺寸问题,在降低了锅炉尺寸的同时发挥了S‑CO2循环高效、简单、小巧的优势。

    一种彻底解决余热问题的超临界CO2燃煤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00578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314782.5

    申请日:2019-1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燃煤高效发电技术设备领域的一种彻底解决余热问题的超临界CO2循环系统。由冷却-压缩-回热系统,吸热-做功系统,空气预热器系统共同组成,该系统的主要特征:1)第二高温回热器高压侧出口CO2工质温度低,可减少需要烟道空气预热器吸收的总热量;2)第三加热器出口CO2温度与第一加热器出口CO2温度相同;3)外置式空气预热器内部为CO2与二次风的换热,并将该部分热量带入锅炉,使锅炉排烟温度达到~120℃,实现热量的回收和保证锅炉效率;同时,该系统的效率与再热再压缩循环系统效率相同,即彻底解决了当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应用于燃煤发电领域时尾部烟道高温烟气热量难以高效、完全吸收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