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NAPL运移监测装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597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11595.3

    申请日:2022-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NAPL运移监测装置及其数据处理方法,涉及水文地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LNAPL运移监测装置,包括:LNAPL运移主体和监测系统;LNAPL运移主体包括:亚克力透明柱,其内装有水和LNAPL;排水装置,与亚克力透明柱连通,用于排放亚克力透明柱内的水;多个测压管,连接在亚克力透明柱的侧壁和底部,与亚克力透明柱相连通;多个紫铜电极棒,插设在亚克力透明柱侧壁上、并延伸进入亚克力透明柱内与LNAPL相接触;监测系统,与多个紫铜电极棒电连接,用于监测LNAPL的运移。

    一种用于水文地质勘探的地下水位观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64411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84668.X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位观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文地质勘探的地下水位观测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包括上部的圆柱体和下部的圆锥体,主体上顶面固定安装与之同轴的锥形的动力控制模块,动力控制模块上端固定连接吊绳的下端,主体左右两侧开设有可调节的取样装置,主体内开设有竖向的与之同轴的试样通道,取样装置与试样通道相连,试样通道内中部设有对试样进行筛分处理的试样处理装置,试样通道内底部设有对试样进行检测的湿度检测装置;本发明机构紧凑,构思巧妙,通过竖轴的转动带动转轴转动,使得椭球形钻头通过外周的取样槽对钻孔孔壁钻取地质试样,利用地质试样的重力以及进料孔的结构特性,使得地质试样进行移动,无需额外的试样传输动力。

    一种用于地下水水质监测的取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11251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25224.6

    申请日:2021-11-10

    Inventor: 于福荣 李志萍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水水质监测的取样装置,涉取水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承载架,承载架上安装有驱动机构,承载架下方设有吊架,吊架上安装有取水筒,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绕卷辊,吊架上安装有用于调节密封塞相对取水筒滑动的启闭机构,所述绕卷辊上传动连接有旋转组件,绕卷辊通过旋转组件驱动连接螺纹杆,螺纹杆上螺纹套接有传动块,承载架上安装有贯穿传动块的导杆,导杆上刻设有刻度线;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绕卷辊旋转,实现对拉绳进行绕卷或者放设,使得吊架能带动取水筒进行竖直方向的调节,实现取水筒延伸至地下水深度的调节效果,通过设置的启闭机构能将密封塞从取水筒拔出,实现对特定深度的取水效果。

    一种水资源监测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279290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054895.5

    申请日:2018-0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监测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资源监测装置,其可以水平调节,防止箱体倾斜,提高检测精度,便于观察,提高适应能力;并且可以对被监测水域进行不同深度的监测,降低使用局限性;同时提高使用可靠性;包括箱体、取样室、吸水管、检测模块、对比模块、处理模块、显示器和蓄电池;包括底板、转轴、放置板、安置板、螺纹杆组、螺纹管组、齿轮电机、螺栓组和控制器;还包括横梁、缠管装置、缠绕电机、定滑轮和金属网罩,缠绕电机位于定滑轮的右侧,缠绕电机的前部输出端设置有动滑轮,缠管装置安装在缠绕电机的右侧,并且缠管装置上设置有旋转接头和缠绕轴,缠绕轴上设置有盘管,金属网罩安装在盘管的输入端。

    针对高反光物体的一种基于彩色图像检测的三维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0653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670121.2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针对高反光物体的一种基于彩色图像检测的三维测量方法,解决了针对大型复杂高光零部件的三维视觉测量技术面临高光、半透明/多次反射的问题。本发明在图像采集和处理过程中,首先,将采集到的图像分为非反光区域、一次反光区域和多次反光区域,对于非反光区域,采用基于三步相移的高频条纹图进行三维测量,获得非反光区域的三维图像;对于一次反光区域,采用基于自适应条纹投影技术和多曝光融合技术实现高光型面大动态范围成像;对于多次反光区域,采用基于微哈密顿双峰多路径模型和双结构光视觉互验搜索的复杂半透明/多次反光型面三维测量技术,解决因光线进入物体内产生的多次反射引起的图像模糊造成的匹配精度低的问题。

    便于揭示流固耦合效应的地面沉降试验模拟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5939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1095196.3

    申请日:2021-09-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揭示流固耦合效应的地面沉降试验模拟装置,以解决地面沉降试验难以体现不同地下水补给及抽水强度下的土体变形耦合效应的技术问题。该装置主要包括土体观测箱、补水系统、抽水机构、数据采集系统、模拟载荷。本发明装置基于压力监测单元可精确测量土体应变和空隙水压力,以确定地面沉降的主控因素;基于补水系统可揭示在不同水力边界条件及不同抽水条件下对土体变形及地面沉降演化规律的影响;基于mps数值摄影测量单元可得到土体中各个颗粒的移动方向以及位移;本发明装置便于揭示在集群荷载下地下水开采导致地面沉降发生发展的流固耦合效应,可以再现抽水过程中流体流动导致土体颗粒流失引发地面沉降的全过程。

    一种地下水具有净化水结构的杂质清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117834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110474813.4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具有净化水结构的杂质清理装置,属于杂质清理装置技术领域。一种地下水具有净化水结构的杂质清理装置,包括进水斗、净化罐、收集箱与伺服电机,所述进水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边板,且第一边板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进水斗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边板,且第二边板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净化罐设置于进水斗的底部,且净化罐的内侧贯穿有固定钉,所述净化罐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孔,且净化罐的外壁设置有卸料机构,所述收集箱设置于净化罐的端部;本发明便捷对装置部件进行安装固定,便捷用户对较大的杂质进行削减处理。便捷对产生的杂质进行收集处理,便捷用户对装置进行卸料操作。

    一种地下水修复治理用输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105233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25197.2

    申请日:2021-11-10

    Inventor: 于福荣 李志萍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水修复治理用输药装置,涉及环境治理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端固定连接储存箱,储存箱内设有加药混药机构,储存箱的一侧连接药剂输送机构,工作台的下放设有升降破土组件,升降破土组件与药剂输送机构相连接;所述升降破土组件包括设置于工作台下方的升降盘,升降盘的侧边固定连接多个升降支杆,支撑腿的侧边开设有升降槽,升降支杆远离升降盘的一端位于升降槽内,本发明通过设置加药混药机构能够实现快速配药,通过设置升降破土组件能够将地面土壤以旋转推进的方式破开,然后再将配置完毕的药剂输送至地面下方,实现对地下水的修复治理,对地下水治理时的输药方便且快速,输药效果好。

    一种便于分段采集的地下水污水采样收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218708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89367.4

    申请日:2021-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分段采集的地下水污水采样收集装置,属于污水采样收集领域。一种便于分段采集的地下水污水采样收集装置,包括主板和收集箱,所述主板的内部设置有抽气管,且抽气管的边侧连接有水管,所述收集箱安装于主板的内部,且收集箱的边侧设置有滑筒,并且滑筒的内侧连接有固定轨,所述主板的顶部设置有传动机构,且传动机构的边侧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侧设置有卡块,且卡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本发明设置有信号收发器,能够通过顶部设置的信号收发器,接收临近设备发出的讯号,并通过蓝牙进行数据汇总传输至移动端,以此灵活进行距离测算,利于多段设置进行采样操作,且设备能够直观观察收集箱状态,及时进行样本收集。

    一种地下水质监测系统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651954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11016017.7

    申请日:2015-12-30

    Abstract: 一种地下水质监测系统,系统中包括远程监控中心、借助通讯网络与远程监控中心实现通信的一组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监测终端,所述的监测终端置于在地下构建的监测腔室中,所述的监测腔室的上端面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顶板及在顶板上设置的自适应调节台面,顶板与监测腔室的四周立板固定连接,自适应调节台面借助在顶板上设置的转轴形成重力自适应调节结构,自适应调节台面与地面之间的缝隙处设置有防水连接结构,自适应调节台面借助该防水连接结构与地面软连接以形成密闭式监测腔室。本系统将监测站点即监测终端设置于地下,这样既节省了土地资源,又有效地避免了环境影响而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