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9231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55607.5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生物聚合物改良砂土或土体土水特征曲线的预测方法。兼具便捷性,广泛性,准确性等诸多优点。包括以下步骤:a、利用压力板和WP4C得到测量点。b、通过测量点拟合出广吸力范围下生物聚合物改良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c、通过试验数据计算出土性参数a、Sre、m和n的值,找出土性参数与生物聚合物配比mb/ms的关系。d、基于根据土性参数与生物聚合物配比mb/ms的关系,将土性参数a和Sre替换为生物聚合物配比mb/ms,得到以生物聚合物配比mb/ms为变量的生物聚合物改良土体土水特征曲线预测模型。本发明仅需要考虑生物聚合物配比mb/ms,就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生物聚合物改良砂土或土体的土水特征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1044366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391628.8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中建七局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吸力范围内实时量测非饱和土内拉应力及裂隙试验装置,包括土样受拉单元、应力应变测试单元和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土样受拉单元为环形土样受拉单元,所述环形土样受拉单元上可拆卸设置有低吸力测量装置和高吸力测量装置,所述环形土样受拉单元的正上方悬空设置有摄像装置,所述环形土样受拉单元通过摄像装置与图像采集单元连接,所述环形土样受拉单元与应力应变测试单元电连接,联合运用张力计和饱和盐溶液两种控制吸力方法,能够进一步扩大吸力研究的变化范围,动态观测全吸力范围内土体内部拉应力的变化及裂隙的发育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7102118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710350206.0
申请日:2017-05-16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实时量测牵引滑坡坡体应力应变的模型试验装置,包括顶部和前端开口的透明模型箱体,箱体前端底部活动连接台架,台架上设力加载装置,模拟滑面通过传动杆与力加载装置连接,所述模拟滑面与传动杆位于同一平面;在传动杆上设力传感器,力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连接。在实现力加载装置牵引预定滑面使滑坡发生滑动的情况下,对滑坡的启动、扩展和失稳演化过程进行控制,能对牵引式滑坡坡体位移以及应力应变进行实时、精确的测量,本发明装置仪器构造简单,可调性强,操作方便,易于掌握。
-
公开(公告)号:CN105866376B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610179157.4
申请日:2016-03-24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量测开挖放坡滑坡坡体位移应力的试验方法,具体步骤为:安装模型试验装置,所述模型试验装置包括滑坡模型系统、位移应力测试系统和PIV测试系统;土样置于滑坡滑面上的支护挡板内,从滑面底端开始分层夯实;打开PIV测试系统;放坡开挖土体,实时量测滑坡土体位移、压力、剪切应力以及表面形态的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公开的试验装置滑面上布置有高精度位移、压力以及剪切应力传感器,能实时精确地量测土体的压力、剪切应力以及位移变化情况;在模型上方设置高精度的摄像机,同时用PIV技术可以实时量测滑坡表面全过程坡体位移图像;本发明公开的试验方法操作方便,涉及的仪器构造简单,可调性强,易于掌握。
-
公开(公告)号:CN106908365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051509.2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2 ,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采动断裂岩体裂隙动态闭合渗流模拟试验装置,采用三维侧向约束轴向加载体系,模拟采动裂隙恢复应力场,结合设计研制的断裂岩体贯通裂隙模型,实现了贯通裂隙岩体应力作用下大渗流量的流耦合试验;断裂岩体贯通裂隙试样实现了对断裂岩体不规则铰接程度的定量化研究;实现了裂隙开度、渗流量的同步监测;裂隙试样上下端面设置软弱层,实现了对垮落带破碎岩体的压缩变形模拟;测试系统能够实现不同开度、倾角、连接程度裂隙的加载裂隙开度闭合过程的渗流模拟试验;能有效认识和揭示采动岩体应力恢复作用下不同结构特征裂隙岩体的结构演化、裂隙闭合及阻隔水能力恢复特性,将会为深入研究“保水采煤”地下水渗流系统恢复机理及“残煤复采”涉及的已有扰动断裂岩体的渗透性特性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88132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0215980.7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G01N21/3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短波红外光谱技术的蚀变岩强度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蚀变岩的短波红外光谱曲线特性‑单轴抗压强度数据关系模型;S2.取待测蚀变岩样品,进行短波红外光谱测试,得到待测蚀变岩样品的短波红外光谱图,分析其曲线特征,根据蚀变岩的短波红外光谱曲线特性‑单轴抗压强度数据关系模型,得到待测蚀变岩样品的预测强度。本发明首先建立蚀变岩的短波红外光谱曲线特性‑单轴抗压强度数据关系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可快速、准确、便捷的对待测蚀变岩样品的强度进行分级预测,可极大节约检测成本、节省建设周期,对蚀变岩地区大型工程建设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810186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010615917.8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D9/14 , E21D11/38 , E21F17/18 , E21F5/04 , E21F1/00 , E21F1/04 , E21F16/02 , E21F11/00 , G05B19/418 , H05B45/12 , H05B47/12 , G01N15/06 , G01J1/00 , G01K13/00 , G01F23/00 , B32B9/00 , B32B9/04 , B32B27/06 , B32B27/36 , B32B21/04 , B32B21/14 , B32B3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布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并存的隧道断面布置系统及控制方法,盾构隧道主体内部开设有上下两层的机动车通道和非机动车通道,机动车通道和非机动车通道之间砌设有隔离墙;盾构隧道主体在每层机动车通道和非机动车通道的外侧均开设有人员逃生通道;盾构隧道主体底端中间开设有管线通道,盾构隧道主体底端两侧分别开设有积水排放通道。本发明通过将盾构隧道主体内部的机动车通道和非机动车通道分隔设置,避免了两个通道的相互影响,减少了安全隐患,通过设置人员逃生通道可以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进行人员疏散,通过在隔离墙中开设多个应急通道,可以在发生意外时便于两个通道内人员的相互救治,方便救援工作的开展。
-
公开(公告)号:CN11288132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215980.7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G01N21/35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短波红外光谱技术的蚀变岩强度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蚀变岩的短波红外光谱曲线特性‑单轴抗压强度数据关系模型;S2.取待测蚀变岩样品,进行短波红外光谱测试,得到待测蚀变岩样品的短波红外光谱图,分析其曲线特征,根据蚀变岩的短波红外光谱曲线特性‑单轴抗压强度数据关系模型,得到待测蚀变岩样品的预测强度。本发明首先建立蚀变岩的短波红外光谱曲线特性‑单轴抗压强度数据关系模型,然后根据该模型可快速、准确、便捷的对待测蚀变岩样品的强度进行分级预测,可极大节约检测成本、节省建设周期,对蚀变岩地区大型工程建设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954168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1610238083.7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时空分辨率的非饱和土三维渗流场观测试验装置,包括渗流试验模型系统、PIV测试系统和孔压传感器量测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的试验装置可通过渗流试验模型系统真实再现土体自然状态下的降雨入渗过程,通过电子天平、CCD高速相机和微型孔压传感器可分别快速连续量测土体的进出流体量和土体孔压变化情况,同时依据不同饱和度的土体具有不同的颜色灰度,来实现渗流场湿化前沿轨迹的跟踪,通过CCD高速相机连续、多侧面的拍照来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非饱和土三维渗流场观测。本发明模型试验装置操作方便,涉及的仪器构造简单,可调性强,易于掌握,对于解决涉及非饱和土渗流的岩土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181018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615917.8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E21D9/14 , E21D11/38 , E21F17/18 , E21F5/04 , E21F1/00 , E21F1/04 , E21F16/02 , E21F11/00 , G05B19/418 , H05B45/12 , H05B47/12 , G01N15/06 , G01J1/00 , G01K13/00 , G01F23/00 , B32B9/00 , B32B9/04 , B32B27/06 , B32B27/36 , B32B21/04 , B32B21/14 , B32B3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布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并存的隧道断面布置系统及控制方法,盾构隧道主体内部开设有上下两层的机动车通道和非机动车通道,机动车通道和非机动车通道之间砌设有隔离墙;盾构隧道主体在每层机动车通道和非机动车通道的外侧均开设有人员逃生通道;盾构隧道主体底端中间开设有管线通道,盾构隧道主体底端两侧分别开设有积水排放通道。本发明通过将盾构隧道主体内部的机动车通道和非机动车通道分隔设置,避免了两个通道的相互影响,减少了安全隐患,通过设置人员逃生通道可以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进行人员疏散,通过在隔离墙中开设多个应急通道,可以在发生意外时便于两个通道内人员的相互救治,方便救援工作的开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