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7628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394819.1
申请日:2022-11-0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C12Q1/70 , C12N15/11 , C12Q1/6844 , C12R1/9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检测SARS‑CoV‑2的核酸组合物,包括DNA识别链和DNA辅助链;用于检测SARS‑CoV‑2的试剂盒,包括靶RNA识别扩增模块和二重信号放大模块;以及超微量新冠病毒RNA的常温检测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和检测方法能够常温检测超微量新冠病毒RNA,反应条件温和,无需逆转录过程,操作简便,且兼顾检测的高特异性与高灵敏度。本发明采用的核酸组合物能够充分发挥CRIPSR‑Cas12a检测系统灵敏度高的特点,检测限可达到100aM级别,能够实现对超微量RNA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481280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282855.8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C12Q1/6827 , C12Q1/6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通用的低丰度突变检测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备单脱碱基的双标记荧光探针;步骤二:设计所需的突变链,野生链,引导链,桥梁链和阻遏链;步骤三:配置液体;步骤四:制备浓度为500nm混合样本;步骤五:加入阻遏链;步骤六:将引导链和桥梁链混合配置成混合液;步骤七:将混合液静置;步骤八:将步骤四配置的混合液分别加入到步骤七处理的混合液,配置成混合液;步骤九:在步骤七的混合液中加入步骤一制得的探针;步骤十:在步骤八的混合液中加入酶;步骤十一:将步骤九的液体加入到检测管中检测荧光曲线;步骤十二:得到突变点的荧光曲线。本发明具有能高选择性、快速、低成本地检测目标DNA序列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99772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1466437.5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01K67/0276 , A61K4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动物模型构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发性子宫内膜癌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构建方法包括通过Cre/loxP系统,构建基因型为Cre;PTENflox/‑;STK11flox/flox的小鼠模型,该小鼠模型在激活子宫上皮细胞Cre重组酶的表达后,选择性敲除PTEN基因和STK11基因,自发性诱发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本发明通过选择性缺失子宫上皮细胞的PTEN基因和STK11基因,使子宫病理迅速改变,具有成瘤时间短、成瘤率高的优点,而且,由于采用原位成瘤技术,本发明的小鼠模型可模拟人体子宫内膜癌的生长环境,肿瘤组织学特性与人子宫内膜癌极为接近,符合人体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029316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0696429.3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C12N5/09 , C12N5/071 , C12Q1/02 , A01K67/027 , C12R1/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放疗敏感和放疗耐受特性的原代宫颈癌细胞系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所述放疗耐受细胞系名称为UCR7,放疗敏感细胞系为UCS19,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UCR7保藏编号CCTCC NO:C202286,UCS19保藏编号CCTCC NO:C2022127。本发明放射耐受的宫颈癌条件性重编程细胞系不仅可以保留患者肿瘤放射耐受的生物学特征,作为放射耐受宫颈癌相关机制的基础研究的细胞模型,还可应用于二代生物标本库构建和精准医学,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预测患者治疗反应及预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820562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211501195.9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C12N5/10 , C12Q1/02 , A01K67/0275 , C12N15/54 , C12R1/9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细胞系构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TK11flox/floxLTFCre/‑转基因小鼠子宫内膜肿瘤细胞系及其应用。所述STK11flox/floxLTFCre/‑转基因小鼠子宫内膜肿瘤细胞系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22278。本发明提供的细胞系具有良好的贴壁性能,细胞性状稳定,可稳定多次传代,在传代过程中形态学特征均一,且传代过程中能够保持上皮细胞的典型特征,具有接近于肿瘤的临床生物学特性,且具有较强的增殖活性和成瘤能力,成瘤率高,适用于建立子宫内膜肿瘤动物模型,为研究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分子机制和抗子宫内膜癌药物筛选提供了新的更接近于临床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的理想实验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685029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195908.1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45/06 , A61K35/644 , A61K31/401 , A61K38/05 , A61K9/12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方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药品技术领域。该复方喷雾剂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蜂胶复配制备而成,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疗对SARS‑CoV‑2的感染,且患者使用的依从性很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05940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178506.2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48/00 , A61K38/17 , C07K14/47 , C12Q1/6886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恶性肿瘤且具备特异性与灵敏度的合成基因网络系统,该基因网络系统能够治疗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分别包括信号识别模块、信号输出模块、信号放大模块。信号识别模块中两条并行通路中的两个启动子组合可调,目的是实现多种癌症兼顾特异性与灵敏度的识别与杀伤。
-
公开(公告)号:CN11502931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696429.3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C12N5/09 , C12N5/071 , C12Q1/02 , A01K67/027 , C12R1/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放疗敏感和放疗耐受特性的原代宫颈癌细胞系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所述放疗耐受细胞系名称为UCR7,放疗敏感细胞系为UCS19,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UCR7保藏编号CCTCC NO:C202286,UCS19保藏编号CCTCC NO:C2022127。本发明放射耐受的宫颈癌条件性重编程细胞系不仅可以保留患者肿瘤放射耐受的生物学特征,作为放射耐受宫颈癌相关机制的基础研究的细胞模型,还可应用于二代生物标本库构建和精准医学,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预测患者治疗反应及预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52393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29298.X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9/50 , A61K47/69 , A61K47/54 , A61K31/555 , A61K47/62 , A61P35/00 , C12N5/10 , C12N15/56 , C12N15/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程化杂交细胞膜颗粒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中,采用了癌细胞和CAFs双靶向包装载体,包载卡铂以及靶向p65的siRNA;从而能同时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CAFs、免疫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进而达成对肿瘤微环境的优化以及治疗敏感性的增强。本发明首先针对来源于自体肿瘤组织的癌细胞和CAFs的细胞膜,进行PH20的工程化过表达修饰处理,再获取细胞膜,因此既能对致密肿瘤微环境中的ECM实施降解与渗透作用,又展现出对癌细胞和CAFs的双靶向能力。本发明为肿瘤组织的药物渗透提供了高效且高靶向性的载体保障,在卵巢癌治疗领域具有积极的意义与潜在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99772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466437.5
申请日:2022-11-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01K67/027 , A61K4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动物模型构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发性子宫内膜癌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构建方法包括通过Cre/loxP系统,构建基因型为Cre;PTENflox/‑;STK11flox/flox的小鼠模型,该小鼠模型在激活子宫上皮细胞Cre重组酶的表达后,选择性敲除PTEN基因和STK11基因,自发性诱发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本发明通过选择性缺失子宫上皮细胞的PTEN基因和STK11基因,使子宫病理迅速改变,具有成瘤时间短、成瘤率高的优点,而且,由于采用原位成瘤技术,本发明的小鼠模型可模拟人体子宫内膜癌的生长环境,肿瘤组织学特性与人子宫内膜癌极为接近,符合人体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