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冷锻件自动脱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5153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484718.7

    申请日:2022-0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冷锻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小型冷锻件自动脱模装置,装置包括模具和形状记忆合金束,其中: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表面设有模腔,所述模腔的底部设有垂直的深槽,所述深槽的侧表面设有隔热层,所述深槽的底面设有传热片,所述传热片的下部设有温度控制单元;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设于所述深槽内部,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室温下的长度大于所述深槽的深度,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在加热并压缩的条件下收缩,在降温的条件下逐渐恢复至原长,进而在锻件冷却后将锻件顶出。本申请解决了小型冷锻件锻后脱模困难的问题,简化了模具的脱模机构且节省脱模过程中的设备能耗。

    一种小型冷锻件自动脱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51536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484718.7

    申请日:2022-0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冷锻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小型冷锻件自动脱模装置,装置包括模具和形状记忆合金束,其中: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表面设有模腔,所述模腔的底部设有垂直的深槽,所述深槽的侧表面设有隔热层,所述深槽的底面设有传热片,所述传热片的下部设有温度控制单元;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设于所述深槽内部,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室温下的长度大于所述深槽的深度,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束在加热并压缩的条件下收缩,在降温的条件下逐渐恢复至原长,进而在锻件冷却后将锻件顶出。本申请解决了小型冷锻件锻后脱模困难的问题,简化了模具的脱模机构且节省脱模过程中的设备能耗。

    一种铝合金棒材减径铸造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09085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146601.1

    申请日:2025-0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铝合金棒材减径铸造装置与方法,涉及铸造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中间包、结晶器、组织控制装置及牵引装置;组织控制装置由第一套筒和冷却模块组成,第一套筒内设有减径腔,减径腔内径由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减小,用于对固液铝合金棒材进行冷却凝固;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头成型模具和动力装置,牵引头成型模具位于减径腔第二端,动力装置驱使其水平移动,将铝合金棒材拉出;通过减径腔内的塑性变形与冷却凝固,铝合金内部缺陷如缩松被消除,晶粒细化,组织更加致密均匀;牵引头与棒材的紧密连接提高了牵引力,增强了连铸过程的稳定性;动力装置精准调节牵引速率,可以获得组织致密,晶粒尺寸细小且均匀的铝合金棒材。

    一种铝合金棒材减径铸造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0908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46601.1

    申请日:2025-0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铝合金棒材减径铸造装置与方法,涉及铸造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中间包、结晶器、组织控制装置及牵引装置;组织控制装置由第一套筒和冷却模块组成,第一套筒内设有减径腔,减径腔内径由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减小,用于对固液铝合金棒材进行冷却凝固;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头成型模具和动力装置,牵引头成型模具位于减径腔第二端,动力装置驱使其水平移动,将铝合金棒材拉出;通过减径腔内的塑性变形与冷却凝固,铝合金内部缺陷如缩松被消除,晶粒细化,组织更加致密均匀;牵引头与棒材的紧密连接提高了牵引力,增强了连铸过程的稳定性;动力装置精准调节牵引速率,可以获得组织致密,晶粒尺寸细小且均匀的铝合金棒材。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与性能的硬质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21092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211465974.8

    申请日:2022-11-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梯度结构与性能的硬质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一系列烧结实验构建不同种类硬质合金基体和非晶合金在不同烧结工艺条件下获得的若干个数据库,并借助于神经网络建立对应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进一步构建包括上述数据库集合与非线性映射关系集合的专家系统,最后通过该专家系统获得制备目标硬质合金复合材料的初始粉末特征参数以及相关烧结工艺参数,从而获得目标硬质合金复合材料。该制备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性能硬质合金材料中梯度结构影响尺寸范围小,性能调节幅度小,易产生明显分层界面,不能精确、灵活设计梯度性能,综合性能较差,适用范围小等问题。

    精密同轴定位结构及压力机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4052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565388.0

    申请日:2022-1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密同轴定位结构及压力机,精密同轴定位结构包括传动件和法兰盘,传动件用于套设并连接在主轴上,传动件上安装有沿主轴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磁铁;法兰盘套设在传动件上,法兰盘上安装有多个绕传动件的周向分布的电磁铁,至少部分处于通电状态的电磁铁能够与环形磁铁相吸或相斥,以拉动或推动主轴运动。上述精密同轴定位结构,当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主轴出现偏移的情况时,使部分电磁铁与环形磁铁的部分相吸,部分电磁铁与环形磁铁的部分相斥,从而拉动和推动主轴复位,解决了其偏移引起的定位精度低的问题,而且不需要拆卸主轴进行更换,减少了拆卸步骤,减少了维修时间,而且可以随时拉动主轴复位,不影响锻件的加工速度。

    一种具有梯度结构与性能的硬质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2109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65974.8

    申请日:2022-11-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梯度结构与性能的硬质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通过一系列烧结实验构建不同种类硬质合金基体和非晶合金在不同烧结工艺条件下获得的若干个数据库,并借助于神经网络建立对应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进一步构建包括上述数据库集合与非线性映射关系集合的专家系统,最后通过该专家系统获得制备目标硬质合金复合材料的初始粉末特征参数以及相关烧结工艺参数,从而获得目标硬质合金复合材料。该制备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性能硬质合金材料中梯度结构影响尺寸范围小,性能调节幅度小,易产生明显分层界面,不能精确、灵活设计梯度性能,综合性能较差,适用范围小等问题。

    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直流侧功率平衡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99708A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910062883.8

    申请日:2009-0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直流侧功率平衡控制方法,将对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功率控制分为两层,上层控制实现总的功率控制,下层控制通过在上层控制的基础上叠加一个与电流方向平行的纯有功矢量,从而对各个全桥变换单元进行有功功率再分配,使得级联多电平逆变器各全桥变换单元直流侧输入功率趋于平衡。本发明无需增设额外功率电路即可有效实现逆变器直流侧功率平衡,降低了系统成本,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一种多向柔性锻造成形压力机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6128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545897.5

    申请日:2023-05-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锻造压力机设计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多向柔性锻造成形压力机,包括竖直柔性加载单元和水平柔性加载单元,其中:竖直柔性加载单元包括主加压缸以及主顶出缸;水平柔性加载单元包括水平机架以及多个水平独立加载单元,水平机架中心为柱状镂空结构,柱状镂空表面设置有环形内齿圈;水平独立加载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水平加压缸和周向定位单元,周向定位单元包括定位齿轮、带动定位齿轮转动的传动轴以及锁紧螺栓,定位齿轮与所述环形内齿圈啮合。本申请解决了现有多向模锻加压方向单一且固定、成形压力高以及锻件几何与摩擦非对称导致的流动偏心等问题。

    一种三模式磨料流加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00239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0330646.0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抛光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三模式磨料流加工装置,装置包括控制总成,模式切换总成以及输出总成,模式切换总成包括竖直杆和涡轮;竖直杆的下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齿轮A和第二齿轮A;输出总成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和箱体,第一传动轴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齿轮B和第二齿轮B,齿轮D套设于第一传动轴外部并设于第一齿轮B和第二齿轮B之间;第二传动轴包括设于上部的齿轮C和设于下端部的末端连接件,齿轮C与第二齿轮B啮合;输出总成还包括磨料箱,磨料箱包括磨料箱体和设于磨料箱体下部的升降杆。本申请可以根据模具待抛光表面具体特征切换工作方式,可以实现多种类型模具表面的抛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