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8722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23189.7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A61F2/28 , A61F2/30 , A61L27/06 , A61L27/56 , A61L27/50 , B22F10/38 , C22C19/03 , B33Y80/00 , B33Y10/00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多孔双梯度骨支架及其制备方法,该多孔双梯度骨支架包括由记忆材料制成的具有多个结构层的多孔点阵结构,该多孔点阵结构的内部孔隙贯通,并且,多孔点阵结构的孔隙率呈现为双梯度变化。本申请的骨支架与骨骼的匹配度极佳,能够很好地适配人体皮质骨和松质骨的孔隙率和排布方式,并且,骨支架具有形状记忆效应,能够在植入患者体内前进行压缩,有效减小支架的尺寸,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只在缺损部位打开一个较小的创口,在手术中植入人体之后发生形状回复,尺寸增大到压缩之前预定的匹配缺损部位的形状,与缺损部位完全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923776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84142.2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激光丝粉协同与电弧复合增材制造装置及方法,包括多个打印区域、连接区域和打印模块,其中,多个打印区域呈连续设置,且各连接区域分设于相邻的两个打印区域之间,所述连接区域具有若干第一连接区和第二连接区,相对应的第一连接区与第二连接区呈交叠设置;各打印模块与打印区域呈相对设置,打印模块沿一预设打印路径移动并打印成形出金属构件,所述预设打印路径历经打印区域及第一连接区或者打印区域及第二连接区,实现金属结构件一次成形,避免增材连接及性能薄弱区的出现,增强了金属构件的连接强度,并且提高了成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163291B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010977123.6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3/10 , G06F119/14 , G06F119/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増材制造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増材制造中多材料力学功能件的成形方法及产品。该成形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将待成形对象分为多个部分,分析并测定每个部分的力学性能;构建单胞库;S2利用单胞库中的单胞结构形成点阵结构,以此获得每个部分对应的点阵结构;S3选取所述点阵结构的原材料,测定每个点阵结构的力学性能,并与待成形对象所需每个部分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当满足每个部分的力学性能时,该点阵结构即为所需的点阵结构,否则,返回步骤S2;S4采用増材制造的方法成形三维模型,以此获得所需的待成形对象。通过本发明,实现成型零件的轻量化,以及多材料到单一材料的转化,简化生产,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758640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210459393.7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10K11/162 , G10K11/175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形变频的吸声装置,包括顶盖和空腔本体;空腔本体包括底层空腔结构和支撑部,支撑部设置在底层空腔结构顶部,底层空腔结构与外界通过通孔连通,顶盖包括顶板和顶盖侧壁,顶板与支撑部连接,顶盖、顶盖侧壁与底层空腔结构的顶面构成上层空腔,上层空腔与外界通过通孔连通;顶盖侧壁的内表面与底层空腔结构的侧壁外表面相接触;底层空腔结构上与支撑部连接的顶面为凸起弧面,顶盖受到朝向底层空腔结构方向的外力时,顶盖侧壁能够在底层空腔结构的侧壁上滑动,凸起弧面变形下凹,实现改变吸声频率,吸声装置材料具有形状记忆效果。本发明的吸声装置变形和可控回复使得空腔尺寸可控变化,能够有效实现可重复性的变频降噪。
-
公开(公告)号:CN116604038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632856.X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增材制造的合金材料构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将粒径为15~45μm的合金粉末和粒径为100nm~500nm稀土粉末混合,使稀土粉末颗粒均匀弥散分布在合金粉末中,且稀土粉末黏附在合金粉末上,形成混合粉末;根据构件的三维结构模型,对混合粉末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进行逐层成形,得到合金材料构件;成形时,稀土夺取合金中的氧生成稀土氧化物,且该稀土氧化物弥散分布在每一层的表面。本发明通过加入一定粒径的稀土粉末,其在成形过程中会与成形腔和粉末中残余的氧元素结合,并使氧化物在表面堆积,实现去氧提纯,同时细化均匀显微组织、改善合金材料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58640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459393.7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10K11/162 , G10K11/175 , B33Y8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形变频的吸声装置,包括顶盖和空腔本体;空腔本体包括底层空腔结构和支撑部,支撑部设置在底层空腔结构顶部,底层空腔结构与外界通过通孔连通,顶盖包括顶板和顶盖侧壁,顶板与支撑部连接,顶盖、顶盖侧壁与底层空腔结构的顶面构成上层空腔,上层空腔与外界通过通孔连通;顶盖侧壁的内表面与底层空腔结构的侧壁外表面相接触;底层空腔结构上与支撑部连接的顶面为凸起弧面,顶盖受到朝向底层空腔结构方向的外力时,顶盖侧壁能够在底层空腔结构的侧壁上滑动,凸起弧面变形下凹,实现改变吸声频率,吸声装置材料具有形状记忆效果。本发明的吸声装置变形和可控回复使得空腔尺寸可控变化,能够有效实现可重复性的变频降噪。
-
公开(公告)号:CN11262064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1379882.9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增材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材料及基于该材料的激光3D打印铝合金构件。本发明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Al、Mn、Ti混合均匀获得混合物,以质量份数计,所述Mn含量为1‑8份,所述Ti含量为1‑6份,Al的含量为84‑98份;(s2)将混合物熔融后采用气雾化法制得铝合金粉末,干燥,即可获得铝合金材料。本发明加入了Mn、Ti元素,使得原本不适用于激光3D打印工艺的变形铝合金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所开发的合金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可以利用非常简单的热处理来减轻3D打印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20313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300603.X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IPC: G10K11/162 , G10K11/17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声学超材料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兼具低频吸声与承载的多功能超材料及其增材制造方法,所述超材料包括多个单胞,多个所述单胞呈阵列排布;所述单胞形成有贯穿孔及多个单腔,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单胞,多个所述单腔围绕所述贯穿孔设置,所述贯穿孔通过多个微孔分别与多个所述单腔一一相连通,以形成多个亥姆霍茲共振腔;其中,多个所述单腔之间不直接相连通。本发明引入了贯穿孔,单腔之间的间隔为单胞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提高了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且同时形成了多个共振腔,可以在远小于噪声波长的条件下实现低频吸声。
-
公开(公告)号:CN110788340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911103956.3
申请日:2019-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D打印铜基形状记忆合金的制备方法及4D打印铜基形状记忆合金,包括配制4D打印金属粉末:以质量百分比计,为Al:10~25%、Mn:5~15%、Si:0.1~0.9%、Ni:0.1~1.0%、Zn:0.01~0.5%、Mg:0.05~0.3%、Ti:0.05~0.4%、Zr:0.05~0.2%、Sc:0.05~0.2%,其余为铜;真空熔炼、雾化制粉、筛粉、干燥;4D打印;热处理。本发明通过在CuAlMn形状记忆铜合金中添加其他微量元素,使得CuAlMn合金形状记忆效果大幅度提高,力学性能得到大幅度改善,本发明4D打印后所制备的成品可以通过对微量元素成份的改变,在‑20~200℃之间精准控制马氏体相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35801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730790.9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感器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锥形杆系金刚石点阵结构、应变传感器及测量系统。该点阵结构单胞包括四个子单元,其中:每个子单元包括顶点相交于一点的四个锥形杆,每个锥形杆中包括两个结构相同且共底面的锥形体,子单元之间通过该子单元中的锥形杆顶点相互连接,相连的四个子单元形成金刚石点阵结构单胞,以此形成锥形杆系金刚石点阵结构。所述应变传感器包括电容以及设置在电容上电极板和下电极板之间的金刚石点阵结构,所述金刚石点阵结构由多个锥形杆系金刚石点阵结构单胞呈阵列空间排布在所述上电极板和下电极板之间。通过本发明,解决传统电容式应变传感器存在的检测范围窄、无法可重复以及承载性能低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