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电路故障模拟检测教学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9892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326671.7

    申请日:2024-09-23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电路故障模拟检测教学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将真实电力电子实验过程中的共性关键性技术进行统一抽象,生成虚拟实验库。基于该虚拟实验库,对虚拟仿真实验进行场景搭建,生成虚拟仿真实验室。之后,基于B/S架构,对虚拟仿真实验室进行交互并搭建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最终,通过对电路进行连接生成模拟故障,并对故障进行逐步排查,完成对电路故障模拟与检测的教学。通过上述方法,本公开实施例实现了在安全受控的前提下,使教学对象可以自主模拟真实实验中无法完成的破坏性电路故障,并通过预设的电路逻辑判断,对所模拟故障进行研判。降低了实验成本,提高实验效率。

    低开关频率下永磁同步电机谐波电流的抑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21433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548154.8

    申请日:2024-05-06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低开关频率下永磁同步电机谐波电流的抑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电机在K+1时刻的预测电流数据;根据预测电流数据,确定电机逆变器在K+1时刻相对于K时刻的开关动作次数,其中,K时刻是当前时刻;根据预测电流数据,确定电机在K+1时刻电流的目标谐波分量;基于开关动作次数和目标谐波分量构建目标成本函数;基于目标成本函数从电机逆变器的多个基本电压矢量中确定目标电压矢量,并将目标电压矢量作用于电机逆变器。通过实施本公开的方法,能够在确定目标电压矢量的过程中综合考量开关动作次数和目标谐波分量,从而保证所得目标电压矢量的适用性,较大程度提升永磁同步电机在低开关频率下的稳态控制性能。

    辊弯成形角度可大范围调节的辅助辊结构以及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6256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1710708422.8

    申请日:2017-08-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辊弯成形角度可大范围调节的辅助辊结构以及调节方法,辅助辊结构包括支撑跨板(1),所述支撑跨板(1)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装左辅助辊单元(2)和右辅助辊单元(3);对于所述左辅助辊单元(2),包括: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5)、连接轴(6)、辅助辊单元(7)、横向位移调整单元(8)和上下支撑板角度调整单元(9)。优点为:(1)无论试件尺寸如何,只需旋转横向位移螺栓,侧辊装配体可在侧辊支撑跨板上移动,从而避免多次拆装对于机架带来的磨损以及减少工时的浪费,降低了实验成本。(2)还具有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节省工时的优点。

    辊弯成形角度可大范围调节的辅助辊结构以及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62565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708422.8

    申请日:2017-08-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辊弯成形角度可大范围调节的辅助辊结构以及调节方法,辅助辊结构包括支撑跨板(1),所述支撑跨板(1)的左右两侧对称安装左辅助辊单元(2)和右辅助辊单元(3);对于所述左辅助辊单元(2),包括: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5)、连接轴(6)、辅助辊单元(7)、横向位移调整单元(8)和上下支撑板角度调整单元(9)。优点为:(1)无论试件尺寸如何,只需旋转横向位移螺栓,侧辊装配体可在侧辊支撑跨板上移动,从而避免多次拆装对于机架带来的磨损以及减少工时的浪费,降低了实验成本。(2)还具有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节省工时的优点。

    回转窑控制系统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19662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410225399.3

    申请日:2014-05-26

    Abstract: 本发明自动控制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回转窑控制系统。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回转窑自动控制方案仍需要人工进行复杂控制操作的缺陷,本发明以模糊决策实现工作点选择,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实现了回转窑内的煅烧带温度、窑尾残氧量和窑尾负压的多变量协调控制。从而可以实现其不依赖于过多人工操作的回转窑自动控制,不仅可以避免人工失误,还可以实现可靠的高效燃烧控制,并达到回转窑煅烧的质量和产量要求,最大限度地延长回转窑的使用寿命。

    一种DC/DC移相全桥变换器自抗扰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054560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310211536.7

    申请日:2023-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DC/DC移相全桥变换器自抗扰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工程控制领域,方法包括:构建移相全桥自抗扰控制模型;根据移相全桥自抗扰控制模型输出的电压数据确定变换器当前状态;基于强化学习算法和初始预设策略,确定移相全桥自抗扰控制模型对应的智能体动作以及动作奖励;基于智能体动作对变换器状态进行更新得到变换器更新后状态;从经验池中选择不同变换器状态下的最优经验四元组,以得到最优的自抗扰强化学习模型;最优的自抗扰强化学习模型用于根据变换器当前状态确定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最优的观测器带宽值。本发明解决了自抗扰控制中估计扰动和放大噪声影响之间的平衡问题。

    一种DC-DC变换器及四向穿梭车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8847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603600.6

    申请日:2023-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DC‑DC变换器,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该DC‑DC变换器包括:主功率电路、控制电路、辅助电源电路和硬件保护电路;主功率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和辅助电源电路连接;控制电路分别与辅助电源电路和硬件保护电路连接。本发明采用移相全桥拓扑能够有效降低DC‑DC变换器的损耗,并使DC‑DC变换器具有宽广的输出范围(即大的输出功率)和广泛的适用场景。并且,通过设置控制电路、辅助电源电路和硬件保护电路,能够有效的增强DC‑DC变换器的鲁棒性和故障处理能力。此外,通过采用主功率电路、控制电路、辅助电源电路和硬件保护电路还能缩小DC‑DC变换器的体积,进而满足四向穿梭车的应用需求。

    一种DC/DC移相全桥变换器自抗扰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05456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211536.7

    申请日:2023-0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DC/DC移相全桥变换器自抗扰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工程控制领域,方法包括:构建移相全桥自抗扰控制模型;根据移相全桥自抗扰控制模型输出的电压数据确定变换器当前状态;基于强化学习算法和初始预设策略,确定移相全桥自抗扰控制模型对应的智能体动作以及动作奖励;基于智能体动作对变换器状态进行更新得到变换器更新后状态;从经验池中选择不同变换器状态下的最优经验四元组,以得到最优的自抗扰强化学习模型;最优的自抗扰强化学习模型用于根据变换器当前状态确定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的最优的观测器带宽值。本发明解决了自抗扰控制中估计扰动和放大噪声影响之间的平衡问题。

    钨丝熔断电流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09746B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010992613.3

    申请日:2020-09-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钨丝熔断电流的控制方法,通过试验得到钨丝电极可使用次数n与中间变量D/H的曲线关系图、钨丝电极灵敏度S与中间变量D/H的曲线关系图,钨丝熔断电流I与制备钨丝的端部小半球形的高度H和钨丝直径为D的曲线关系图;给定钨丝直径D和初定电流I,得到中间变量D/H;继而得到S和n;改变初定电流I值可得到[nmin,nmax]和[Smin,Smax];找出S的最优值和n的最优值,最终可得到最优熔断电流。本发明通过给定的钨丝直径D,就可以确定采用直流熔断的最优电流值,在该电流下熔断,钨丝电极具有优化的灵敏度和一定的使用寿命,克服了交流熔断的缺陷,提高了检测灵敏度,保证了钨丝的使用寿命。

    自动导引运输车以及自动导引运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79441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611007026.4

    申请日:2016-1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导引运输车以及自动导引运输方法,自动导引运输车包括运输车底盘(1‑11)、运输车边裙(1‑9)、运动驱动单元、车厢升降单元、循迹识别单元、主控制单元以及供电电源。本发明提供的自动导引运输车以及自动导引运输方法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采用无线信号传输的方法,易于控制运输车的运行状态;也提出了一种运输车的升降模式,对于具有一定高度的物料堆放提供了非常大的便捷;并且本发明易于操作、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