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3373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37531.X
申请日:2024-06-26
IPC: B66C19/00 , B66C5/02 , B66C9/08 , B66C9/02 , B66C11/04 , B66C11/16 , B66C1/16 , F16M11/04 , F16M11/18 , F16M11/42 , G01B11/1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测量装置,涉及基础建设技术领域。其中,该测量装置包括:孔口支架,架设于待测孔的孔口处,所述孔口支架包括:横梁,所述横梁用于支撑于所述待测孔的孔口上方;测量机构,包括:安装架和测距仪,所述测距仪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且所述测距仪具有可旋转的激光探头;吊装机构,安装于所述横梁,所述吊装机构包括:吊装架和牵引绳,所述吊装架活动安装于所述横梁,所述牵引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另一端与所述吊装架活动连接,以对所述安装架进行活动牵引。
-
公开(公告)号:CN217653517U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20969388.6
申请日:2022-04-25
IPC: F16L59/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温罩,涉及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领域。其中,该保温罩包括:多个柔性保温层,所述柔性保温层为多边形结构,每个所述柔性保温层的每个边缘分别与其余的所述柔性保温层的边缘可拆卸连接,以形成具有容置空间且一侧具有开口的罩体结构。本申请技术方案可以利用不同数量的柔性保护层拼接形成不同形状、大小的罩体结构,以实现多次反复使用、适用性较广的效果,能够解决现有的保温方式采用的保温材料无法重复利用、适用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2784047U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2021167384.3
申请日:2020-06-22
IPC: H01R13/63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接辅助工具,主要目的顺利地完成碳纤维导线中联接器与楔形夹座的对接。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接辅助工具,包括:第一箍套和第二箍套,所述第一箍套和第二箍套围合形成圆柱状结构,所述第一箍套和所述第二箍套沿垂直于轴线方向的横截面均呈半圆形,所述第一箍套的第一端与第二箍套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箍套的第二端与第二箍套的第二端可拆卸连接。而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接辅助工具,降低了包括联接器和楔形夹座的碳纤维导线接续管发生损坏的概率,提高了施工效率,且设置在联接器和楔形夹座对接处外的对接辅助工具能够进一步提高联接器和楔形夹座的连接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901155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111017888.6
申请日:2021-09-01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林场分布的森林电力防火管控系统及方法属于电力线路运行管理技术领域。其中管控系统包括输电线路分布图控制模块、林业局和林场分布图控制模块、林地保护等级分布图控制模块、林地属性分布图控制模块、树木平均胸径分布图控制模块、林木属性分布图控制模块、土地属性分布图控制模块、优势树种分布图控制模块和重要林区分布图控制模块。本发明能够精确掌握输电线路下方详细林地信息,即树木所属林场名称、所属林保等级、所属森林类别、林地优势树种等,直观显示线路经过林地区段和杆塔坐标,将输电线路走向与林地数据进行叠加,筛选出树木隐患区域以及林地基本信息,为线路的树害隐患科学治理提供技术依据,确保运维人员有效开展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3312580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110503885.7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变压器故障穿越电抗器的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通过直流电抗器的参数确定方法和不等式约束条件,图形化简化设计方法和约束区域,根据改进型ISOP直流变压器双极短路故障时的穿越要求,结合当前的系统参数,根据所推导的计算公式和约束条件,更加准确和快速设计出所需要的直流电抗器参数。并将约束不等式进一步推导,形成新的图形化方法,本发明使得计算更加方便直观,更加有利于工程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直流变压器故障穿越电抗器的参数确定方法及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3572250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110641308.4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SOP型直流变压器等效满功率调节电路,包括给主机和从机供电的直流电源;主机和从机为ISOP型直流变压器拆分而成;主机包括一半数量的ISOP型直流变压器的功率模块,主机所有功率模块的输入端串联后与直流电源并接,主机所有功率模块的输出端并联;从机包括剩余一半数量的ISOP型直流变压器的功率模块,从机所有功率模块的输入端串联后与直流电源并接,从机所有功率模块的输出端并联。同时公开了相应的控制方法。本发明可将ISOP型直流变压器调至满功率,高效,便捷,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成本,同时也避免了采用大容量装置造成的能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753771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612624.4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尹朋博 , 许佐明 , 叶奇明 , 蔡广燚 , 胡伟 , 张燕秉 , 王广克 , 谢雄杰 , 刘泰蔚 , 罗晓庆 , 许剑锋 , 张自成 , 薛兴华 , 张军晓 , 王志刚 , 刘之奎 , 刘少星 , 李奇 , 陈辽语 , 王春阳 , 秦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位移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监测预警平台和至少一个数据采集终端,监测预警平台与各数据采集终端之间通讯连接,其中各数据采集终端设置在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的形变监测点位,用于获取形变监测目标的三维空间信息,并将三维空间信息上传至监测预警平台;其中,形变监测目标为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监测预警平台用于对各数据采集终端上传的三维空间信息进行处理,并根据计算的结果确定形变监测目标是否发生位移。
-
公开(公告)号:CN116794350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585974.X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保障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拟断路器、GIL模拟样机和GIS模拟样机。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在现有技术中使用GIS试验样机进行研究类试验时花费资源较多且试验周期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断路器,包括筒体,筒体的中心设有中心导体,模拟断路器还包括至少一组屏蔽筒,屏蔽筒与中心导体同轴设置并位于中心导体和筒体之间,屏蔽筒为导体且通过连接导体连接在中心导体上,每组屏蔽筒的至少一个在中心导体上可滑动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筒体和中心导体模拟的GIL模拟样机和一种采用上述模拟断路器的GIS模拟样机。本发明能够达到在节省资源的同时缩短试验周期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097605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1811265568.0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IPC: B03C3/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GIL壳体组件及微粒捕捉器。GIL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微粒捕捉器,微粒捕捉器包括在使用时与壳体的底部相对应的带有捕捉口的捕捉格栅,所述微粒捕捉器于捕捉格栅的外壁处还设有隔板,隔板与捕捉格栅之间具有第一屏蔽间隔,隔板与壳体之间具有第二屏蔽间隔。微粒捕捉器的捕捉格栅的外壁处设有隔板,隔板与捕捉格栅之间具有第一屏蔽间隔,隔板与壳体之间具有第二屏蔽间隔,通过第一屏蔽间隔与第二屏蔽间隔同时捕捉微粒,微粒落入第二屏蔽间隔后因间隙较小而无法逸出,增强了微粒捕捉器的捕捉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097606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1811265569.5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壳体组件及微粒捕捉器。微粒捕捉器包括套式的基体,基体在使用时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的壳体的底部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夹套结构,夹套结构由相对独立的内层套壁和外层套壁相互连接形成,内层套壁上设有格栅结构,夹套结构的外层套壁的内壁面上设有用于粘接金属微粒的粘接层,内层套壁与外层套壁之间形成用于捕捉金属微粒的捕捉腔。微粒捕捉器的基体的底部设有夹套结构,内层套壁与外层套壁相对独立且形成捕捉腔,粘接层设置在外层套壁的内壁上,外层套壁为连续的整体结构,空间较大,便于布置粘接层,减小了工作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