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92267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1272274.1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3 , G06Q50/26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信令数据的区域人口性别识别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预设第一时间周期,获取预设区域的手机信令数据信息;将手机信令数据进行划分,得到本地手机信令数据和异地手机信令数据;根据本地手机信令数据在预设本地数据库中查询,得到本地手机信令数据对应用户的性别;提取异地手机信令数据中的特征值,并将所述特征值发送至预设人口性别识别模型,得到异地手机信令数据对应用户的性别;将本地手机信令数据对应用户和异地手机信令数据对应用户按照相同性别进行合并统计。本发明通过基于信令数据使用有监督学习算法对区域内人口性别进行识别统计,较依据已知性别人口等比例估算更准确,且信令数据获取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720210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353777.1
申请日:2023-10-19
Applicant: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信令数据的区域空间场所属性标注方法、系统和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基站数据,基于所述基站数据得到用户信令轨迹数据;基于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栅格划分结合所述用户信令轨迹数据得到用户栅格数据,其中,所述用户栅格数据包括用户栅格轨迹、栅格停留时长以及栅格特征;基于所述用户栅格数据利用有监督分类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得到不同空间场所对应的特征规律;基于所述特征规律应用到待标注的空间场所栅格中得到所述目标区域内不同区域空间场所的场所属性。本发明通过人工标注部分区域空间场所属性后,使用有监督分类技术对空间场所属性进行标注,有监督分类技术标注相对于无监督聚类技术标注精准度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992267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272274.1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8/213 , G06Q50/26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信令数据的区域人口性别识别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预设第一时间周期,获取预设区域的手机信令数据信息;将手机信令数据进行划分,得到本地手机信令数据和异地手机信令数据;根据本地手机信令数据在预设本地数据库中查询,得到本地手机信令数据对应用户的性别;提取异地手机信令数据中的特征值,并将所述特征值发送至预设人口性别识别模型,得到异地手机信令数据对应用户的性别;将本地手机信令数据对应用户和异地手机信令数据对应用户按照相同性别进行合并统计。本发明通过基于信令数据使用有监督学习算法对区域内人口性别进行识别统计,较依据已知性别人口等比例估算更准确,且信令数据获取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686224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1096562.6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N3/0464 , G06F16/36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企业风险分析预测方法、系统及介质,该方法包括:通过网络爬虫技术爬取大量数据,并输入初始模型进行训练,生成风控模型;获取企业文本数据,将企业文本数据进行预处理,抽取企业实体关系数据;将企业实体关系数据输入风控模型,得到企业风险评估信息;将企业风险评估信息与预设的评估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偏差率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偏差率阈值;若大于或等于,则根据风险预警信息对企业风险进行预测;通过风控模型对企业文本数据进行实体关系抽取,并实现企业风险智能评估,当企业评估信息出现较大的偏差时,说明企业出现异常风险数据,根据异常风险数据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预测,提高企业风险分析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57943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857404.1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智能体图谱的事件因果推断方法、系统和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初始事件信息;将初始事件和预设数据库进行匹配,得到初始事件和预设数据库中事件的相似值;判断所述相似值是否大于预设相似值阈值,若是,则触发事件因果推断开关;若否,则将初始事件设为新事件并进行存储;将触发事件因果推断开关的初始事件发送至预设关联模型,得到初始事件和预设关联模型中事件的关联度;判断所述关联度是否大于预设关联度阈值,若是,则将预设关联模型中事件设为和初始事件存在因果关系;若否,则不存在因果关系。本发明能够使机器自主对时间顺延上的事件进行因果推断,帮助决策和归因。
-
公开(公告)号:CN11630692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68892.2
申请日:2023-03-16
Applicant: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N5/02 , G06N3/0499 , G06F18/2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转移矩阵的链接预测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基于预设的知识图谱进行子图采样得到子图样本;获取子图样本的随机游走画像以计算随机游走转移矩阵;将所述随机游走画像输入到链接分类器中进行计算,基于所述链接分类器中的图神经网络对所述随机游走转移矩阵以及所述随机游走画像进行更新;基于更新后的转移矩阵获取目标特征,其中,所述目标特征包括节点级特征、链接级特征以及子图级特征;基于所述目标特征结合更新后的随机游走画像获取目标链接以完成链接预测作业。本发明可以有效改善高频共现的节点之间目标链接被错误地预测为真的问题,同时转移矩阵和随机游走画像具有很强的可解释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28128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59124.6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智能体图谱的城市职住平衡预测方法、系统和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驻留基站数据,并基于所述驻留基站数据构建智能体图谱;基于所述驻留基站数据结合所述智能体图谱筛选当前用户对应的工作地数据以及居住地数据;在预设时间内得到当前用户对应的工作点以及居住点,以及工作点与居住点之间的距离;统计自然月内所述距离的均值距离,判断所述均值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的通勤距离,若是,则表明当前用户是职住平衡人口;否则表明当前用户是非职住平衡人口。本发明通过智能体图谱上的信息挖掘出其中隐含的工作地、居住地信息,进而计算出用户的通勤距离及职住平衡人口比例,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02929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323101.1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40/295 , G06F40/216 , G06F40/30 , G06F16/35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义词的命名实体识别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准备训练用的样本数据集;通过样本数据集对实体标签预测模型进行训练;获取该多义词对应的所有样本数据的来源领域以及产生时间和语境信息,并基于各个样本数据分别打包成各个语义的判定影响因素;基于各个语义的判定影响因素和该多义词在对应样本数据的样本实体标签分析出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所述对应关系对实体标签预测模型进行深度学习,并对实体标签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获取待处理数据的来源领域、产生时间和语境信息,并通过优化后的实体标签预测模型输出对应的实体标签。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含有多义词的文本进行精确的命名实体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5329904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250229.1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33 , G06F18/2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判别人口数据的离群点检测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预设区域的人口数据集;基于预设离群点算法,根据预设区域的人口数据集,得到离群点数据;获取离群点对应时间内的净流入人口数据信息;将离群点对应的人口数据和离群点对应相邻人口数据进行差值计算,得到离群点人口差值;判断离群点人口差值和净流入人口数据的比值是否在预设范围,若是,则得到对应离群点是假离群点;若否,则对应离群点为真离群点;将人口数据集中的真离群点进行删除,假离群点保留。本申请通过预设离群点算法和净流入人口数据进行结合,判别离群点并分出真假,保留由偶然非正常因素影响而引起的假离群点,保证了离群点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61932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111600496.2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北京融信数联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16/9537 , G06F16/2458 , G06F16/23 , G06K9/62 , H04W4/029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一种用户行为特异性捕捉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针对各个待识别的目标移动号码,确定相应目标移动号码对应所属移动终端的目标移动数据;根据所述目标移动数据,确定各个移动终端分别对应的活动范围;对所得的各项活动范围进行叠加重合分析,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基于得到的分析结果,进行用户行为特异性捕捉。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用户行为特异性的识别准确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