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Snakes模型的提取SAR图像目标轮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30636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502748.7

    申请日:2013-10-23

    Abstract: 一种基于Snakes模型的提取SAR图像目标轮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斑点噪声模型,利用图像局部统计特性,选择一个窗口作为局部区域,使用Lee滤波法进行滤波;对杂波抑制后的图像的每个像素进行逐点运算,使用分段线性灰度变换法对图像进行灰度变换;对上述经过灰度变换后的图像,利用轮廓自身特征和图像特征建立能量函数,并通过求解能量函数极小化问题,得到目标轮廓曲线。该发明适合在各种杂波环境,特别是强杂波环境下检测人造目标的轮廓。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56635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589033.7

    申请日:2019-0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先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在仿真平台上搭建与物理动力系统相匹配的数字化孪生的虚拟动力系统,配置虚拟动力系统的仿真工作环境与物理动力系统的实际工作环境保持一致,再由数字孪生平台收集物理动力系统运行产生的物理数据和虚拟动力系统运行产生的虚拟数据后进行数据分析融合处理,并对分析融合后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建立及更新动力系统控制模型并基于物理动力系统标定性能和电动汽车当前状态结合在线仿真技术获得最新控制模型下相应的最优控制策略,将最优控制策略封装进物理动力系统中以自动改变物理动力系统运行控制,同时将最优控制策略通过服务终端展示给用户,实现优化控制。

    一种基于特征的涡轮冷却叶片参数化构建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81751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10541425.3

    申请日:2014-1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特征的涡轮冷却叶片参数化构建系统及方法,首先根据涡轮冷却叶片特征与结构参数,将涡轮冷却叶片划分为叶片外形特征和叶片内部冷却特征;之后依次给出了叶身实体、榫头、缘板和叶身内形以及以其为基体的换热肋片、隔肋、扰流柱特征的参数化建模模块开发方法。根据此建模系统,设计人员在选定设计模块之后,输入设计所需的特征参数可直接生成特征结构。各参数化建模模块相互独立,特征的独立修改性强,修改单一结构时无需对整个模型进行重构,具备自动化程度较高、适用性较广、可扩展性优良等特点。

    可变传动比的行星齿轮式转向器

    公开(公告)号:CN101016057A

    公开(公告)日:2007-08-15

    申请号:CN200610165047.9

    申请日:2006-1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传动比的行星齿轮式转向器,主要由一个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和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组合而成。转向盘(8)的输入由太阳轮(1)进入转向器,行星轮(3)与太阳轮(1)啮合,内齿轮及蜗轮(4)的内齿与行星轮(3)啮合,内齿轮及蜗轮(4)外加工有蜗轮与蜗杆(7)啮合传动,行星架(6)与转向摇臂(2)固装,将转向扭矩传递给转向机构。控制单元通过传感器探测转向角度和转向力矩来控制助力电机输出轴的转动方向和转速,通过蜗杆(7)传递给内齿轮及蜗轮(4),再将扭矩通过行星齿轮(3)传给行星架(6),该扭矩与太阳轮(1)的输入扭矩叠加,从而对转向摇臂(2)提供合适大小、方向的辅助转向力,以此实现可变传动比。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人机驾驶混合交通协同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47871B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1911132245.9

    申请日:2019-1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联网的人机驾驶混合交通协同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对应路口通路数量的若干个协同控制器,各协同控制器设置于对应路口的信号灯旁且信号灯所影响的路口通路为协同控制器针对的协同控制区,协同控制器包括依次连接的采集单元、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利用车联网以及V2I技术,实现协同控制系统与有人驾驶车辆和无人驾驶车辆之间的通信,信息采集单元从通信网络中获取有效信息,经过处理单元分析处理后,得到对无人驾驶车辆的控制信号,并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进入协同控制区的无人驾驶车辆接管以后,按照处理单元给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无人驾驶车辆通过拥堵路口,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无人驾驶车辆通过拥堵交叉路口的问题。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56635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589033.7

    申请日:2019-0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先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在仿真平台上搭建与物理动力系统相匹配的数字化孪生的虚拟动力系统,配置虚拟动力系统的仿真工作环境与物理动力系统的实际工作环境保持一致,再由数字孪生平台收集物理动力系统运行产生的物理数据和虚拟动力系统运行产生的虚拟数据后进行数据分析融合处理,并对分析融合后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建立及更新动力系统控制模型并基于物理动力系统标定性能和电动汽车当前状态结合在线仿真技术获得最新控制模型下相应的最优控制策略,将最优控制策略封装进物理动力系统中以自动改变物理动力系统运行控制,同时将最优控制策略通过服务终端展示给用户,实现优化控制。

    一种弹性乘波体高超声速飞行器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70957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213884.9

    申请日:2014-0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乘波体高超声速飞行器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考虑气动加热和变截面惯性矩的影响,建立高超声速飞行器自由梁结构弹性模型;利用“模态叠加法”求解弹性振动方程,求得每个模态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固有振型,在此基础上得到乘波体飞行器的弹性振动广义坐标方程;根据给出的乘波体飞行器结构参数,用计算流体学的方法得到飞行器的气动力和发动机推力;在推力、气动力、气动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高超声速飞行器刚体-弹性耦合模型。该发明适合对于乘波体飞行器进行建模和仿真。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乘波体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更加精确,进行模型仿真时更加能够反映出飞行器气动/推进/弹性耦合特性。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人机驾驶混合交通协同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47871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132245.9

    申请日:2019-1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联网的人机驾驶混合交通协同控制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对应路口通路数量的若干个协同控制器,各协同控制器设置于对应路口的信号灯旁且信号灯所影响的路口通路为协同控制器针对的协同控制区,协同控制器包括依次连接的采集单元、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利用车联网以及V2I技术,实现协同控制系统与有人驾驶车辆和无人驾驶车辆之间的通信,信息采集单元从通信网络中获取有效信息,经过处理单元分析处理后,得到对无人驾驶车辆的控制信号,并传递给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进入协同控制区的无人驾驶车辆接管以后,按照处理单元给出的控制信号,控制无人驾驶车辆通过拥堵路口,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无人驾驶车辆通过拥堵交叉路口的问题。

    一种基于特征的涡轮冷却叶片参数化构建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81751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410541425.3

    申请日:2014-1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特征的涡轮冷却叶片参数化构建系统及方法,首先根据涡轮冷却叶片特征与结构参数,将涡轮冷却叶片划分为叶片外形特征和叶片内部冷却特征;之后依次给出了叶身实体、榫头、缘板和叶身内形以及以其为基体的换热肋片、隔肋、扰流柱特征的参数化建模模块开发方法。根据此建模系统,设计人员在选定设计模块之后,输入设计所需的特征参数可直接生成特征结构。各参数化建模模块相互独立,特征的独立修改性强,修改单一结构时无需对整个模型进行重构,具备自动化程度较高、适用性较广、可扩展性优良等特点。

    一种弹性乘波体高超声速飞行器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70957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213884.9

    申请日:2014-0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弹性乘波体高超声速飞行器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考虑气动加热和变截面惯性矩的影响,建立高超声速飞行器自由梁结构弹性模型;利用“模态叠加法”求解弹性振动方程,求得每个模态的固有频率、阻尼比和固有振型,在此基础上得到乘波体飞行器的弹性振动广义坐标方程;根据给出的乘波体飞行器结构参数,用计算流体学的方法得到飞行器的气动力和发动机推力;在推力、气动力、气动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高超声速飞行器刚体‑弹性耦合模型。该发明适合对于乘波体飞行器进行建模和仿真。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乘波体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更加精确,进行模型仿真时更加能够反映出飞行器气动/推进/弹性耦合特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