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理模型的机电伺服系统多学科联仿与设计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12968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810986766.X

    申请日:2018-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机电伺服系统多学科联仿与设计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机电伺服系统动态特性指标要求,依据需求与预期将指标归入联合仿真与设计优化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2)建立负载对象模型、电机模型、传动机构模型和控制驱动器模型,形成机电伺服系统的高精度的动态特性仿真模型;(3)从上述模型中选择依然不确定或感兴趣的参数为动态特性性能优化的设计变量,给定设计空间,构建机电伺服系统动态特性的代理模型;(4)对代理模型展开设计空间搜索,直至获得满足动态性能指标要求的最优解。本发明解决了系统层级机电伺服系统动态特性仿真模型无法准确表征关键参数非线性的问题。

    一种基于数据和模型的伺服控制系统测试平台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9360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1429855.7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据和模型的伺服控制系统测试平台及方法,在上位机软件中建立伺服系统模型,模型输出电机驱动的PWM波。在伺服系统模型中,添加基于机器学习的摩擦非线性解算模块及负载刚度非线性解算模块,用来实时解算反馈回来的摩擦非线性参数及负载刚度非线性参数,从而不断修正模型中的控制器参数,此类模块在高算力解算平台上完成运算。摩擦非线性解算模块在添加之前需要大量试验建立,负载刚度非线性解算模块需要大量试验建立。工控机、高算力解算平台、电机通过CAN总线的方式,完成实时通信。在运行过程中,各模块反复学习更新。

    一种针对伺服电机设计的多学科联合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77518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711279443.9

    申请日:2017-12-06

    Abstract: 一种针对伺服电机设计的多学科联合仿真方法如下:(1)根据指标要求、使用工况和安装条件,给出伺服电机电磁学仿真、静力学仿真和热仿真分析所需参数;(2)利用几何构型软件,完成基于参数化模型的伺服电机壳体、定子、转子和转子轴的尺寸更新;(3)通过对电磁学仿真软件、热仿真软件和静力学仿真软件脚本的录制功能,以脚本中关键字和所属行列号的识别依据,实现仿真参数的自动替换,进而完成电磁学、热和静力学仿真自动化,从而获得电机在额定转速下的力矩、反电动势,壳体和转子轴的应力应变云图,伺服电机的温度分布云图。本发明整合了伺服电机设计的多学科仿真流程,提取了仿真分析所需参数,实现了伺服电机全数字化性能预估的自动化,有效减少了伺服电机设计过程中的重复性工作,工程实用性强。

    一种针对伺服电机设计的多学科联合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77518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11279443.9

    申请日:2017-12-06

    Abstract: 一种针对伺服电机设计的多学科联合仿真方法如下:(1)根据指标要求、使用工况和安装条件,给出伺服电机电磁学仿真、静力学仿真和热仿真分析所需参数;(2)利用几何构型软件,完成基于参数化模型的伺服电机壳体、定子、转子和转子轴的尺寸更新;(3)通过对电磁学仿真软件、热仿真软件和静力学仿真软件脚本的录制功能,以脚本中关键字和所属行列号的识别依据,实现仿真参数的自动替换,进而完成电磁学、热和静力学仿真自动化,从而获得电机在额定转速下的力矩、反电动势,壳体和转子轴的应力应变云图,伺服电机的温度分布云图。本发明整合了伺服电机设计的多学科仿真流程,提取了仿真分析所需参数,实现了伺服电机全数字化性能预估的自动化,有效减少了伺服电机设计过程中的重复性工作,工程实用性强。

    一种小型脉冲等离子体空间电推进高压电源转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1390452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111005287.3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脉冲等离子体空间电推进高压电源转换器,包括第二层绝缘封闭表面绝缘金属盖板、第二层绝缘封闭绝缘非金属盖板、第二层绝缘封闭绝缘非金属壳体、第一层绝缘封闭第一模块绝缘软胶、第一层绝缘封闭第二模块绝缘软胶、第一模块、绝缘出线槽、第二层绝缘封闭安装固定孔、第三层绝缘封闭壳体、第二层绝缘封闭串联固定孔、点火层、控制层、第二模块和充电层,第一层绝缘封闭第一模块绝缘软胶、第一层绝缘封闭第二模块绝缘软胶填充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中间空气间隙,消除自放电电弧。本发明实现了外部抗冲击振动和真空环境(10‑3Pa~10‑4Pa)消除自放电电弧的腔体。

    一种小型脉冲等离子体空间电推进高压电源转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13904526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005287.3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脉冲等离子体空间电推进高压电源转换器,包括第二层绝缘封闭表面绝缘金属盖板、第二层绝缘封闭绝缘非金属盖板、第二层绝缘封闭绝缘非金属壳体、第一层绝缘封闭第一模块绝缘软胶、第一层绝缘封闭第二模块绝缘软胶、第一模块、绝缘出线槽、第二层绝缘封闭安装固定孔、第三层绝缘封闭壳体、第二层绝缘封闭串联固定孔、点火层、控制层、第二模块和充电层,第一层绝缘封闭第一模块绝缘软胶、第一层绝缘封闭第二模块绝缘软胶填充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中间空气间隙,消除自放电电弧。本发明实现了外部抗冲击振动和真空环境(10‑3Pa~10‑4Pa)消除自放电电弧的腔体。

    一种四余度激光测量的机电作动器

    公开(公告)号:CN11950937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14238.3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四余度激光测量的机电作动器,包括:第一激光发生探测端组件,第二激光发生探测端组件,激光发生探测端组件密封垫,激光发生探测端组件盖板,动力电机,防尘端盖,滚珠丝杠副,丝杠副丝杆,壳体,第一动子反光垂直角,第二动子反光垂直角,四余度激光位移传感器电连接器,电机弱电连接器,电机强电连接器,A连接支耳,B连接支耳。通过四余度皆为独立的主主设计和非接触式测量,实现了机电作动器位移反馈的高可靠性,解决了作动器位移测量余度少和接触摩擦易损坏的问题;四余度激光测量范围广,位移测量范围可覆盖微米到米级,测量精度高,其测试精度可达亚微米级。

    一种基于数据和模型的伺服控制系统测试平台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9360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29855.7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据和模型的伺服控制系统测试平台及方法,在上位机软件中建立伺服系统模型,模型输出电机驱动的PWM波。在伺服系统模型中,添加基于机器学习的摩擦非线性解算模块及负载刚度非线性解算模块,用来实时解算反馈回来的摩擦非线性参数及负载刚度非线性参数,从而不断修正模型中的控制器参数,此类模块在高算力解算平台上完成运算。摩擦非线性解算模块在添加之前需要大量试验建立,负载刚度非线性解算模块需要大量试验建立。工控机、高算力解算平台、电机通过CAN总线的方式,完成实时通信。在运行过程中,各模块反复学习更新。

    基于代理模型的机电伺服系统多学科联仿与设计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12968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0986766.X

    申请日:2018-08-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代理模型的机电伺服系统多学科联仿与设计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机电伺服系统动态特性指标要求,依据需求与预期将指标归入联合仿真与设计优化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2)建立负载对象模型、电机模型、传动机构模型和控制驱动器模型,形成机电伺服系统的高精度的动态特性仿真模型;(3)从上述模型中选择依然不确定或感兴趣的参数为动态特性性能优化的设计变量,给定设计空间,构建机电伺服系统动态特性的代理模型;(4)对代理模型展开设计空间搜索,直至获得满足动态性能指标要求的最优解。本发明解决了系统层级机电伺服系统动态特性仿真模型无法准确表征关键参数非线性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