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飞网二级发射展开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587731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310504662.8

    申请日:2013-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飞网二级发射展开装置,本发明采用了两级发射展开方式。一级发射能够使飞网规则、有序拉出直至拉直,保证在空间任务中飞网能够顺利展开,克服了在发射展开过程中容易发生缠绕、穿透和打结等现象,提高了安全可靠性;二级发射器通过一个主活塞推动4个分活塞,初始阶段主活塞通过机械接触推动分活塞剪断剪切销,主活塞继续运动使密封圈失去密封作用后,高压燃气直接作用在分活塞上,每个分活塞推动相应的连接杆及与其固连的质量块实现多个质量块的发射,实现了不同质量块的发射同步性,同时利用高压燃气提高了发射速度,并且安全性高;在二级发射器底部设置缓冲装置来降低二级发射器发射过程产生的较大的后坐力。

    一种空间飞网二级发射展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87730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310504653.9

    申请日:2013-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飞网二级发射展开方法,本发明采用了两级发射展开方式,一级发射能够使飞网规则、有序拉出直至拉直,保证在空间任务中飞网能够顺利展开,克服了在发射展开过程中容易发生缠绕、穿透和打结等现象,提高了安全可靠性;二级发射器通过一个主活塞推动4个分活塞,初始阶段主活塞通过机械接触推动分活塞剪断剪切销,主活塞继续运动使密封圈失去密封作用后,高压燃气直接作用在分活塞上,每个分活塞推动相应的连接杆及与其固连的质量块实现多个质量块的发射,实现了不同质量块的发射同步性,同时利用高压燃气提高了发射速度,并且安全性高;在二级发射器底部设置缓冲装置来降低二级发射器发射过程产生的较大的后坐力。

    一种四冗余火工机构锁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6080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17034.1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四冗余火工机构锁,包括相互配合的锁体组件和压紧组件,锁体组件包括点火器、点火壳、销杆、座体、结构上板和铰合模块;压紧组件包括球垫座、压紧杆、拔杆模块和结构下板;所述座体内腔设置有铰合模块;所述点火壳设置在所述座体上,并相对形成有两组点火筒体;每组所述点火筒体内分别设置两组销杆,所述销杆与所述铰合模块活动配合,所述点火筒体的侧面设置与内腔连通的点火器;所述结构下板上设置有球垫座,所述压紧杆的一端设置拔杆模块,另一端穿过球垫座也与所述铰合模块活动配合。本发明采用完全独立的四套解锁执行机构,任一解锁执行机构正常工作均可以实现解锁,从而提高了火工机构锁的工作可靠性。

    多自由度调节指向机构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84829B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510292126.5

    申请日:2015-06-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自由度调节指向机构和方法,用于与网捕装置组合来高效抓捕空间目标。多自由度调节指向机构包括:任务星适配台,其上端安装有升降平台和双轴指向平台;升降平台,其上安装有载荷控制器、偏心轮、和系绳张力控制装置,用于实施空间碎片的清除;以及双轴指向平台,安装有网捕装置。因此,采用本发明,降低了对任务星的姿态扰动,可实现不同张力控制装置之间的转换,使系绳与任务星牵挂点过任务星几何中心且拖曳力沿其轴线方向,降低了拖曳离轨过程对任务星的姿态扰动,并且目标被抓捕后,系绳张力控制装置的系绳测角范围不受周围网筒等设备的影响,不会造成系绳的钩挂,保证测角精度。

    一种用于空间飞网收口的双驱并置收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587729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310504637.X

    申请日:2013-1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空间飞网收口的双驱并置收线装置,属于空间运用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中外筒(1)、电源支架(4)、电源定位块(7)、电机固定板(8)、上外筒(12)、无线发射模块底座(13)、下外筒(14)、两个电机(5)、两个减速器(6)、两个棘轮(9)、两个绕线轮(11)、绕线轮隔板(15)、顶端轴承(16)、航空插头(2)、电源(3)、控制电路板(10)和无线发射模块(18)。两电机在空间排列方式,采用并置的排列方式,一方面使装置的质心位置处于绕线轮的收线位置,这样在收线过程中提高了收线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