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维与三维融合的圆钢表面成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41448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0062537.5

    申请日:2022-01-19

    Inventor: 邓能辉 苏成 侯睿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维与三维融合的圆钢表面成像系统,装置包括2D相机、3D相机;所述两种相机各6台在同一平面均匀分布在钢管的一周且一一对应,2D相机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可调,3D相机角度竖直向下,拍摄范围和2D相机基本重合;2D相机成像采用两组分布在相机两侧的绿色环形光源进行照明,光源发光角度与圆钢的法线方向的夹角为20°~40°且采用明暗场照明方式进行二维图像成像;3D相机自带高亮度激光,通过激光三角反射式原理进行三维成像,成像范围覆盖整个钢管表面;本系统针对测量件的不同尺寸,设计有高精度调节机构,自动调整成像系统的高度;圆钢表面成像系统可同时获取圆钢表面的二维与三维图像,有利于提取圆钢表面缺陷特征。

    一种二维与三维融合的圆钢表面成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41448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62537.5

    申请日:2022-01-19

    Inventor: 邓能辉 苏成 侯睿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维与三维融合的圆钢表面成像系统,装置包括2D相机、3D相机;所述两种相机各6台在同一平面均匀分布在钢管的一周且一一对应,2D相机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可调,3D相机角度竖直向下,拍摄范围和2D相机基本重合;2D相机成像采用两组分布在相机两侧的绿色环形光源进行照明,光源发光角度与圆钢的法线方向的夹角为20°~40°且采用明暗场照明方式进行二维图像成像;3D相机自带高亮度激光,通过激光三角反射式原理进行三维成像,成像范围覆盖整个钢管表面;本系统针对测量件的不同尺寸,设计有高精度调节机构,自动调整成像系统的高度;圆钢表面成像系统可同时获取圆钢表面的二维与三维图像,有利于提取圆钢表面缺陷特征。

    一种环形布置的3D相机重合区域剪裁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29193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74980.X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视觉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环形布置的3D相机重合区域剪裁方法及装置。一种环形布置的3D相机重合区域剪裁方法包括:将相机坐标系点云数据进行坐标变换,获得世界坐标系点云数据;根据计划直径以及辊道参数进行计算,对世界坐标系点云数据进行归一化;基于预设的3D相机坐标以及拍摄方向,根据归一后世界坐标系点云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相机有效覆盖角度范围;根据预设的相机负责覆盖角度范围、相机最大覆盖角度范围和相机有效覆盖角度范围,对归一后世界坐标系点云数据进行裁剪。本发明是一种针对于环形布置3D相机的准确高效的重合区域剪裁方法。

    一种芯棒插棒智能定位监控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3794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539928.6

    申请日:2023-0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芯棒插棒智能定位监控方法,包括: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获取辊道图像并划定辊道基准轴线;响应于检测到毛管进入图像采集区域并固定在定位辊道上,图像采集装置开始连续图像采集并将图像数据上传至智能控制装置;使用语义分割网络模型处理图像数据以获取毛管、芯棒的坐标位置,基于毛管、芯棒的坐标位置划定中心轴线以进行定位;基于坐标位置、中心轴线以及辊道基准轴线设立多个阈值,在芯棒与毛管的非接触阶段和接触阶段分别进行实时预警判断,响应于超出任意一个阈值,智能控制装置进行报警并停止辊道运行。通过对芯棒、毛管的位置实时监测,在插棒过程中及时预警异常情况,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和成本损耗。

    一种芯棒表面缺陷检测图像预处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99420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695552.4

    申请日:2023-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芯棒表面缺陷检测图像预处理方法及系统,属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的芯棒表面图像;根据相机负责拍摄的芯棒圆周角度范围,对各相机采集的图像进行裁剪,以消除相邻相机采集的图像之间的重合区域,再将各相机裁剪后的图像,按照相机在芯棒的圆周分布,顺序拼接得到拼接图像;基于生产现场实际运行参数,对拼接图像进行调整,得到具备芯棒原始形态的矫正图像;对矫正图像进行逐行判断,确定出芯棒尾柄、延长段以及工作段的像素位置,从而屏蔽非工作段图像,保留工作段图像。通过本发明能够有效的解决芯棒图像采集时形态变化对检测的影响,同时可以去除额外的无效数据,降低数据量,并提升检测的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