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18577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57205.4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海水腐蚀的高强高韧阻尼合金及制备方法,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0.025%,Mn:15%~27%,Al:1.0%~2.5%,Cr:0~1.8%,1.0%≤Al+Cr≤3.0%,Si≤0.15%,P≤0.005%,S≤0.002%,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的化学元素。优点是:通过热处理调控组织中奥氏体、ε马氏体和α'马氏体相在组织的比例,利用奥氏体、ε马氏体保持合金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获得的耐海水腐蚀的高强高韧阻尼合金屈服强度≥345MPa,抗拉强度≥700MPa,断后延伸率≥40%,耐海水腐蚀能力与CortenA钢相当。
-
公开(公告)号:CN111220637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10048522.4
申请日:2020-01-1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23/2202 , G01N23/22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扫描电镜背散射模式下的纳米析出物图像获取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样品预处理、电解双喷减薄、低温侵蚀、扫描电镜拍摄,得到纳米析出物形貌图像。本发明通过降低样品厚度,实现了提高样品导电性能,降低磁性影响的目的,从而提高了扫描电镜下钢材料中纳米析出物图像的成像质量,相比于传统制样与拍摄方法,可以得到更高倍数、更为清晰的图像,对析出物形貌观察与尺寸、分布统计具有一定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404412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1048096.X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Mo高强高韧耐蚀铁锰阻尼合金及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化学成分:C:0~0.05%,Mn:13%~27%,Mo:0.2%~1.2%,Als:0.015%~0.03%,Si≤0.1%,P≤0.015%,S≤0.012%,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的铁锰阻尼合金的微观组织为ε马氏体、奥氏体、α'马氏体组织,其中,α'马氏体含量≤30%,ε马氏体含量≥60%。优点是:通过合金元素的添加及热加工工艺,使铁锰阻尼合金兼具高强、高韧、高阻尼以及良好耐蚀性能。工艺简单且实施便捷,可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323280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1060644.0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工业大气腐蚀的高强高韧高阻尼合金及制备方法,所述的阻尼合金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0.035%,Mn:15%~28%,0.3%≤Cu≤3.0%,0.2%≤Ni≤1.5%,0.6≤Cu+Ni≤4.5%,Cu/Ni≥0.5,Si≤0.2%,Als:0.015%~0.035%,P≤0.005%,S≤0.002%,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的化学元素;所述的阻尼合金的微观组织为ε马氏体、奥氏体及少量α'马氏体的复相组织。通过添加Cu、Ni耐蚀性元素,提高合金在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耐蚀性能,同时控制Cu、Ni元素添加的比例,防止出现热脆,影响合金的塑性和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2328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60644.0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工业大气腐蚀的高强高韧高阻尼合金及制备方法,所述的阻尼合金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0.035%,Mn:15%~28%,0.3%≤Cu≤3.0%,0.2%≤Ni≤1.5%,0.6≤Cu+Ni≤4.5%,Cu/Ni≥0.5,Si≤0.2%,Als:0.015%~0.035%,P≤0.005%,S≤0.002%,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的化学元素;所述的阻尼合金的微观组织为ε马氏体、奥氏体及少量α'马氏体的复相组织。通过添加Cu、Ni耐蚀性元素,提高合金在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耐蚀性能,同时控制Cu、Ni元素添加的比例,防止出现热脆,影响合金的塑性和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628836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02022.4
申请日:2019-01-0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06 , C22C38/42 , C21D8/02 , C21D1/18
Abstract: 一种高强度建筑结构用抗震耐火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钢领域。其化学成分为:C:0.04~0.08%,Mn:1.0~1.5%,Si:0.15~0.60%,Cr:0.2~0.7%,Mo:0.10~0.60%,Ti+V+Nb≤0.35%,Al:0.01~0.05%,Cu:0.1~0.6%,Ni:0.1~0.6%,P:≤0.008%,S:≤0.002%,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的化学元素。通过转炉或电炉冶炼,铸造采用连铸,轧制采用中厚板轧机,轧后钢板通过在α+γ相区保温后淬火以及回火的热处理工艺,通过调控贝氏体、马氏体和铁素体的组织比例来控制材料的强度和屈强比;屈服强度≥690MPa,抗拉强度850~950MPa,屈强比﹤0.85,断后延伸率≥20%,‑40℃KV2≥150J,600℃保温3h后的屈服强度大于室温屈服强度的2/3,可广泛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同时要求高强度及抗震、耐火等要求的建筑钢。
-
公开(公告)号:CN115418577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1057205.4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海水腐蚀的高强高韧阻尼合金及制备方法,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0.025%,Mn:15%~27%,Al:1.0%~2.5%,Cr:0~1.8%,1.0%≤Al+Cr≤3.0%,Si≤0.15%,P≤0.005%,S≤0.002%,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的化学元素。优点是:通过热处理调控组织中奥氏体、ε马氏体和α'马氏体相在组织的比例,利用奥氏体、ε马氏体保持合金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获得的耐海水腐蚀的高强高韧阻尼合金屈服强度≥345MPa,抗拉强度≥700MPa,断后延伸率≥40%,耐海水腐蚀能力与CortenA钢相当。
-
公开(公告)号:CN115323274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1057188.4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14 , C22C38/12 , C22C33/04 , C21D6/00 , C21D6/02 , B21B37/74 , G10K11/1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高强高韧Fe‑Mn阻尼合金阻尼性能的方法,在Fe‑Mn阻尼合金的冶炼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Ti、Nb元素,Nb、Ti添加按质量百分比计满足:4C(wt%)+0.02%≤Ti+1/2Nb(wt%)≤5.21C(wt%)+0.013%。优点是:利用Ti和Nb与Fe‑Mn阻尼合金中的碳元素形成碳化物析出,降低碳元素在阻尼合金中的固溶量,Fe‑Mn阻尼合金晶体结构中间隙原子的溶度下降,柯氏气团溶度下降,位错运动的阻碍降低,不全位错的可逆运动的阻力减小,因此Fe‑Mn阻尼合金的阻尼性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404412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048096.X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鞍钢集团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Mo高强高韧耐蚀铁锰阻尼合金及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化学成分:C:0~0.05%,Mn:13%~27%,Mo:0.2%~1.2%,Als:0.015%~0.03%,Si≤0.1%,P≤0.015%,S≤0.012%,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的铁锰阻尼合金的微观组织为ε马氏体、奥氏体、α'马氏体组织,其中,α'马氏体含量≤30%,ε马氏体含量≥60%。优点是:通过合金元素的添加及热加工工艺,使铁锰阻尼合金兼具高强、高韧、高阻尼以及良好耐蚀性能。工艺简单且实施便捷,可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
公开(公告)号:CN109628836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910002022.4
申请日:2019-01-0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06 , C22C38/42 , C21D8/02 , C21D1/18
Abstract: 一种高强度建筑结构用抗震耐火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钢领域。其化学成分为:C:0.04~0.08%,Mn:1.0~1.5%,Si:0.15~0.60%,Cr:0.2~0.7%,Mo:0.10~0.60%,Ti+V+Nb≤0.35%,Al:0.01~0.05%,Cu:0.1~0.6%,Ni:0.1~0.6%,P:≤0.008%,S:≤0.002%,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微量的化学元素。通过转炉或电炉冶炼,铸造采用连铸,轧制采用中厚板轧机,轧后钢板通过在α+γ相区保温后淬火以及回火的热处理工艺,通过调控贝氏体、马氏体和铁素体的组织比例来控制材料的强度和屈强比;屈服强度≥690MPa,抗拉强度850~950MPa,屈强比﹤0.85,断后延伸率≥20%,‑40℃KV2≥150J,600℃保温3h后的屈服强度大于室温屈服强度的2/3,可广泛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同时要求高强度及抗震、耐火等要求的建筑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