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0452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62449.9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23/2206 , G01N23/2251 , G01N23/207 , G01N5/00 , G01N27/626 , G01N1/28 , G01N1/34
Abstract: 一种高温合金及返回料中夹杂物分离及表征方法,涉及高温结构材料及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按x%(NH4)2SO4+x%C6H5O7(NH4)3+2x%C6H8O7+余量去离子水,x=1.5‑2.0(质量百分比)配制电解液,以小尺寸样品经过电解过程和分离过程,提取样品内的非金属夹杂物,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试方法,得到夹杂物所包含的元素含量。最终以元素含量计算获得各类夹杂物含量。本发明不仅可以获得小尺寸的夹杂物,同时可以准确测定夹杂物的类型和含量,为高温合金熔炼制备企业提供了一种合理可行的洁净度评定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46460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63547.6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观组织的高温合金蠕变应变评估方法,涉及高温合金及应用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传统蠕变实验耗时长、成本高,变截面持久实验无法获得应变数据的不足,通过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高通量蠕变实验方法,快速低成本得获得大量高温合金不同温度、应力和时间条件下的蠕变曲线和微观组织,建立了蠕变温度‑应力‑时间‑应变‑微观组织的数据库,并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建立了高温合金蠕变一定时间后,γ′相体积分数、γ′相筏化程度和γ/γ′两相界面密度3个微观组织参数和蠕变温度、应力、应变的量化关系,实现了基于微观组织的定向凝固或单晶高温合金蠕变温度、应力和应变的量化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3420502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650656.8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30/27 , G06N20/20 , G06N3/04 , G06N3/08 , C22C19/05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Re、Ru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寿命预测方法,涉及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领域。该方法基于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成分‑蠕变条件‑蠕变寿命小型数据集,利用机器学习,实现了两模型联动预测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蠕变寿命。该方法通过耦合低精度和高精度模型,提高了机器学习在小型数据集上的预测精度,对材料科学领域一些复杂且数据量较少的机器学习问题具有借鉴意义。此外,该蠕变寿命预测方法可在数据集覆盖的成分和蠕变条件范围内,对含Re、Ru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蠕变寿命做出快速预测,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成分设计及优化中具有较强工程应用意义及广阔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510117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510927673.6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长时连续工作蠕变持久试验机,所述试验机包括:长寿命设计机械式蠕变持久加载主机、加热炉故障更换设备与双炉丝加热炉,所述长寿命设计机械式蠕变持久加载主机电器部件采用双功能冗余设计,保证加载机构的长时连续工作。所述双炉丝加热分为试验加热炉和备用加热炉,所述试验加热炉设置于长寿命设计机械式蠕变持久加载主机上,所述备用加热炉设置于所述加热炉故障更换设备上,本发明的特点在于:蠕变持久试验机因电器元件或加热炉故障发生试验中断时,在保证原有温度、载荷的前提下,可快速的进行故障元件及故障加热炉的更换,在标准要求的载荷、温度波动范围内保证试验机的连续工作,从而无限次地提高蠕变持久试验机的工作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5510117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927673.6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长时连续工作蠕变持久试验机,所述试验机包括:长寿命设计机械式蠕变持久加载主机、加热炉故障更换设备与双炉丝加热炉,所述长寿命设计机械式蠕变持久加载主机电器部件采用双功能冗余设计,保证加载机构的长时连续工作。所述双炉丝加热分为试验加热炉和备用加热炉,所述试验加热炉设置于长寿命设计机械式蠕变持久加载主机上,所述备用加热炉设置于所述加热炉故障更换设备上,本发明的特点在于:蠕变持久试验机因电器元件或加热炉故障发生试验中断时,在保证原有温度、载荷的前提下,可快速的进行故障元件及故障加热炉的更换,在标准要求的载荷、温度波动范围内保证试验机的连续工作,从而无限次地提高蠕变持久试验机的工作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5424531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30973.X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3/6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62
Abstract: 一种蠕变持久试验机用加热炉故障更换设备,所述加热炉故障更换设备包括:试验炉组件、备用炉组件与保温装置,其特点在于采用备用炉车和托架轨道定位设计,可以在试验炉出现故障时,快速的将备用加热炉移动至试验炉处并与其开口对接,准确定位后,迅速完成试验炉与备用炉之间的更换;通过保温板的合理设计,使试验炉和备用炉对接后的温度场合二为一,以保证加热炉更换过程中的温度。高温加热炉故障更换设备解决了蠕变持久试验机长时连续工作过程因加热炉的故障引起的试验中断问题,理论上可无限次有效提高加热炉的使用寿命。该设备方法简便易行,在蠕变持久试验机用高温加热炉及其他电热丝加热设备中容易实现,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403502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1001600.0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7/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合金涡轮叶片服役温度的实验评估方法,涉及DZ125定向凝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服役温度的实验评估。该方法依据热力学相平衡原理,通过叶片材料实验室热暴露实验,确定了温度和时间与枝晶干中部一次γ’相的体积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该关系与及实际服役一定时间后叶片的一次γ’相的体积分数,实现了对服役叶片的基体温度的评估。该方法排除了叶片涂层及气膜冷却对叶片服役温度的复杂影响,在评估叶片基体服役温度方面更加可靠,适合工程应用,在DZ125叶片的服役温度评估中具有较强工程应用意义及广阔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403048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927674.0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蠕变持久试验机用长时连续工作加热炉,应用于金属材料长时蠕变持久性能测试和寿命评估。其特点在于加热炉采用双炉丝设计,两套加热丝独立间隔绕制在炉管上,通过控制系统设计,工作炉丝组因故障发生加热中断时,切换并启动备用炉丝组,解决金属材料蠕变持久性能测试过程中因加热炉的炉丝故障引起的试验中断问题,提高加热炉的长时连续工作寿命。该方法简便易行,在蠕变持久试验机用高温加热炉及其他电热丝加热设备中容易实现,并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045910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310018243.3
申请日:2013-01-1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γ/γ'两相结构且γ'相高温稳定的钴基高温合金,是航空、航天、舰船和发电等燃气涡轮用高温热端部件的候选材料。合金成分按原子百分数为:4~12%Al,4~12%W,1~4%Ta,1~6%Ti,0~10%Cr,0~3%Mo,0~2%Hf,0~1%C,0~1%B,余量Co。本发明合金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随后在1250°C~1300°C进行固溶热处理,并在1000~1100°C进行时效热处理。该钴基高温合金通过L12型γ'相高温强化,γ'形貌为立方状且体积分数大于60%,其均匀分布在γ相中。本发明合金与传统钴基高温合金相比,具有更高的使用温度;与近期发展的同类型钴基合金相比,具有更高的γ'相溶解温度和γ/γ'两相组织稳定存在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706919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110383000.0
申请日:2011-11-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N25/0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检测高温材料抗氧化烧蚀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由O2、N2、空气和燃气组成气源,增压到1~5MPa,形成高压气源;其中,燃气包括CH4、C3H8或H2;O2流量1000~10000kg/h、CH4流量1000~5000kg/h、C3H8流量1000~5000kg/h、H2流量100~3000kg/h、N2流量1000~5000kg/h和空气流量1000~90000kg/h;其次,将高压气源通过蓄热增焓段的储热室和燃烧室加热到1000~2500K;最后,将加热后的气体经集束射流段后产生100~500K、马赫数为1~7的射流,在气体浓度为O2:5~21%、N2:50~78%、CO2:10~30%和H2O:0.1~12%的条件下对测试材料的抗氧化烧蚀性能进行检测。本发明将燃烧技术进行组合,在中心高焓射流气体的周围环绕薄层高温气体(500~2500K),形成射流温度、组分及速度可控的高马赫数集束射流,通过该方法可进行材料表面氧化及烧蚀试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