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4009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37427.2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346 , G06F3/0354 , G06F3/0484
Abstract: 一种基于Unity3D系统在移动端通过陀螺仪操作实现漫游控制的方法,通过按钮装置实现,按钮装置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启动和关闭漫游按钮,场景摄像机camera方向操控系统,速度滑竿,视点速至按钮,通过装置的四个部分进行有效分工,实现了用对移动端操控驱动场景漫游的效果和目的,简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因操控不便影响场景漫游的不利因素的影响,结合移动端投屏功能,可以将操控后得到的场景画面投屏到更大型的屏幕上进行示出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8412059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1810465430.9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互扣式屋盖防水构造,包括地下室位于地面上的屋盖,屋盖屋檐下方设置地下室结构挡墙,结构挡墙和屋盖之间留有竖向变形缝,变形缝内设置柔性材料封堵;结构挡墙和屋盖下的支撑结构之间的缝隙内设置开口朝上的导流槽,导流槽底部连接至地下室内的排水系统;在结构挡墙外侧平行设置保护墙,保护墙顶面与屋盖的屋檐顶面平齐、底面支撑固定在水平支撑板上,保护墙、结构挡墙及支撑板间形成封闭空腔,保护墙和屋盖间在空腔上方形成房盖水平伸缩缝,伸缩缝内设置柔性密封材料密封,空腔内贴合结构挡墙设置披水板,空腔通过水管连通排水沟。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变形缝设置不合理造成的景观不连续、传统变形缝渗漏、可靠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3996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039400.3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26 , G06F18/214 , G06N20/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下空间防汛管理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动态获取检测信息;检测信息包括:水位标尺的状态信息和水浸传感器的采集数据;根据水位标尺的状态信息和水浸传感器的采集数据,得到水位状态信息;根据水位状态信息确认对应的防汛等级;根据防汛等级生成防汛提示信息,并输出;防汛提示信息包括:人员防汛作业信息、防淹门控制信息和汛情信息,用以相关设备根据人员防汛作业信息、防淹门控制信息和汛情信息作业。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现了对汛情的智能监控,同时形成了及时、统一的防控措施,提高防汛及应急疏散效率,减少灾害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29009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04038.7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4B1/00 , E01B2/00
Abstract: 一种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和城市空间融合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包括地下三层,其特征在于,其中地下一层为城市空间层(1),车站占用地下二到地下三层空间,设置四线工字形同层通厅换乘车站结构,局部设置共享中庭(19)将地下一层城市空间、地下二层站厅层公共区、地下三层的站台层公共区三层空间融合连通;本发明站城融合的地铁车站与地下商业、地下办公等功能联系便捷、高效,形成以轨道站点为中心的地下高度一体化的立体综合空间,地下轨道交通四线车站工字形同层通厅换乘车站紧凑结构和城市空间融合构成的共享中庭建筑结构,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实现土地开发的集约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538784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695805.7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21F17/103 , E21F17/12 , E21F17/00
Abstract: 一种地铁区间联络通道防火门的布置结构,它包括地铁区间、联络通道、区间防火门、防火隔墙,地铁区间包括往返单线运营的区间一、二;联络通道连接区间一、二;在联络通道中,分别砌筑与区间一或区间二列车运行方向反向呈45°~60°夹角的防火隔墙,联络通道中部沿中轴线设置垂直于区间方向的中隔墙且与两侧的防火隔墙交汇处一体连接,构成V字形的通道一、通道二;通道一与通道二构成“互扣式”的通道布置形式;通道一与区间一连通,通道二与区间二连通;两个区间防火门一、二居中设置在中隔墙上,通道一、通道二之间分别通过区间防火门一或区间防火门二连通。本发明减少区间活塞风对防火门的动压影响,改善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485683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2010391723.4
申请日:2020-05-11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曲面坡屋顶面用于种植和绿化的建筑结构,包括建筑屋顶面、防水保护层、n形钩、排水层、生态袋,防水保护层是通过混凝土浇筑在建筑屋顶面上,防水保护层内设有钢筋网,钢筋网预留有甩筋接头并伸出到防水保护层上方,多个甩筋接头设置为呈横排、纵排均匀排布的点阵排布结构;n形钩垂直焊接在甩筋接头上,钩头方向统一;防水保护层上铺设浇灌系统管道,并与n形钩固定;排水层沿排水方向铺设在防水保护层上面,并与n形钩固定;生态袋以叠压错缝的方式铺设在排水层、防水保护层上表面,生态袋挤压固定在各n形钩之间;生态袋上面敷设草皮卷或植物,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方式施工难度大、施工工序环环相扣,灵活性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26551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586752.7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354 , G06F3/04842 , G06F3/0485 , G06F30/13
Abstract: 一种基于Unity3D软件在PC或移动端通过鼠标单手操作实现漫游控制的方法,方法通过一组按钮实现,按钮组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启动和关闭漫游按钮;2)移动方向操控系统;3)速度滑竿;4)视点速至按钮,尽可能的减少展示中操控者的动作,使展示者将展示的重点内容,落实在设计方案本身的设计内容上,而尽量不受角色操控的制约和影响,降低操控的动作内容,将操控的鼠标的触发与界面的按钮进行统一协调,达到简单明了的整体效果,最终实现单手操控。
-
公开(公告)号:CN108412059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465430.9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互扣式屋盖防水构造,包括地下室位于地面上的屋盖,屋盖屋檐下方设置地下室结构挡墙,结构挡墙和屋盖之间留有竖向变形缝,变形缝内设置柔性材料封堵;结构挡墙和屋盖下的支撑结构之间的缝隙内设置开口朝上的导流槽,导流槽底部连接至地下室内的排水系统;在结构挡墙外侧平行设置保护墙,保护墙顶面与屋盖的屋檐顶面平齐、底面支撑固定在水平支撑板上,保护墙、结构挡墙及支撑板间形成封闭空腔,保护墙和屋盖间在空腔上方形成房盖水平伸缩缝,伸缩缝内设置柔性密封材料密封,空腔内贴合结构挡墙设置披水板,空腔通过水管连通排水沟。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变形缝设置不合理造成的景观不连续、传统变形缝渗漏、可靠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374432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325822.5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Abstract: 综合管廊一体化开发与地铁共构的明挖车站,包括管廊站台综合段、出入口整合段,管廊站台综合段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地下一层的开发空间层、地下二层的地铁站厅层和地下三层的地铁站台层;开发空间层在一侧集中设置管廊,另一侧剩余部分为一体化开发空间;出入口整合段位于管廊站台综合段的一侧设置,地下一层开发空间层设置出入口连通出入口整合段内的一体化水平接口段通道,一体化水平接口段通道设置出入口连通周边地铁地下空间;地下二层的地铁站厅层设置出入口连通出入口整合段内的地铁水平接口段通道,地铁水平接口段通道设置出入口连通周边地铁地下空间。本发明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施工工序简单,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非常有效。
-
公开(公告)号:CN108252331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326248.5
申请日:2018-04-12
Applicant: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Abstract: 一种站厅敞开式地下车站,它包括上层的顶部敞开式车站站厅层和下层的车站地下结构,车站地下结构内包括车站站台层;与车站站厅层同层挖设下沉广场,在下沉广场的一侧设置车站站厅,下沉广场通过楼梯或坡道向上连通地面;在车站站厅的下方为车站地下结构内的车站站台层,车站站台层内的站台两侧设置地铁通道,车站站厅和车站站台层之间通过电梯连接;车站站厅的层顶为地上屋盖结构,地上屋盖结构自地面伸出、遮挡车站站厅和部分下沉广场的上空。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车站造价较高,施工难度较大,而且形式固定,无法满足乘客对车站空间品质日益增长的需求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