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5204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01024.3
申请日:2024-08-29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Q网络的长大下坡路段行车速度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基于长大下坡路段场景,构建与深度Q网络交互的环境模型,定义状况空间、动作空间和奖励函数;构建深度Q网络模型,并与环境模型迭代交互,得到数据集,同时计算获得预测Q值和目标Q值;基于预测Q值、目标Q值和奖励函数,构建损失函数,并使用梯度下降方式对其进行优化,实现深度Q网络模型的训练;多次迭代后,基于训练后的深度Q网络模型实现对长大下坡行车速度的控制。本发明以数据驱动为主,综合使用行驶安全性、高效性和舒适性指标表征速度控制带来的总体收益,有益于规避长大下坡路段行车过程中的不良驾驶行为,提升交通安全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0207726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1910615497.0
申请日:2019-07-09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1C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驾驶模拟技术的导航播报模式效用评估方法和系统,其中评估方法包括:构建导航语音播报模式效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驾驶模拟技术获取评价指标的指标数据;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导航语音播报模式对不同类别的评价指标的效用;运用TOPSIS评价方法确定单一类别评价指标下的最优导航语音播报模式,并利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综合所有类别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确定整体的最优导航语音播报模式。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提升了当前导航市场语音播报的科学化、标准化、合理化,同时也有效减少了驾驶员的偏航率,增强了出行体验,提高了道路行车安全,并且节约了交通费用,减少了车辆能源消耗及尾气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646924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52111.8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8G1/00 , G06F30/27 , G06F30/28 , G06N3/1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种交通仿真融合的网联混驾编队一体化测试系统及方法,系统采用“领航车‑网联人工驾驶、跟驰车‑网联自动驾驶”的网联混驾编队模式,包括网联混驾编队交通人因测试子系统、编队跟驰模型比选标定子系统、交通系统综合影响评价子系统,融合驾驶模拟测试、数值仿真和微观交通仿真,分别评测领航车驾驶行为特性(反应、决策、操控、运行)、网联混驾编队运行特性(生态、安全、效率、舒适、稳定)及对交通系统综合影响特性(生态、安全、效率)。本发明有助于刻画网联混驾编队情况下的领航车驾驶行为特征,明确其运行状态规律,量化其对交通系统综合影响,可为自动驾驶行业及企业实现网联混驾编队可行性及有效性测试论证提供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10207726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615497.0
申请日:2019-07-09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1C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驾驶模拟技术的导航播报模式效用评估方法和系统,其中评估方法包括:构建导航语音播报模式效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驾驶模拟技术获取评价指标的指标数据;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导航语音播报模式对不同类别的评价指标的效用;运用TOPSIS评价方法确定单一类别评价指标下的最优导航语音播报模式,并利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综合所有类别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确定整体的最优导航语音播报模式。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提升了当前导航市场语音播报的科学化、标准化、合理化,同时也有效减少了驾驶员的偏航率,增强了出行体验,提高了道路行车安全,并且节约了交通费用,减少了车辆能源消耗及尾气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6203735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610602166.X
申请日:2016-07-27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行为能耗特征测算方法,包括:获取驾驶行为能耗特征参数,划分车辆运行条件,建立驾驶行为能耗特征的综合测算模型结构,建立驾驶行为与车辆能耗的关系模型,确定能耗约束下的最优驾驶行为参数阈值,采用评分制形式分层计算驾驶员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驾驶行为能耗特征。本发明综合考虑车辆运行过程中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工况条件的差异,以不同运行条件下当前驾驶行为与最优驾驶行为参数阈值间的差值为基础的驾驶员驾驶行为能耗特征测算方法,能更加精确地刻画驾驶员实际行车过程中驾驶行为的能耗特点,进而为驾驶员评估与考核、驾驶行为甄别与反馈、驾驶员培训及优化等提供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09376495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550626.4
申请日:2018-12-1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场陆侧交通标志版面信息布局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基于SP调查法设计标志优化设计试验问卷,标志优化设计试验问卷包括多个版面设计方案,每个版面设计方案均设有多个选项,每个版面设计方案均为文字间距、文字大小、标志颜色和箭头位置的组合;基于标志优化设计试验问卷进行信息采集;基于李克特量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打分;基于回归分析模型对打分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文字间距、文字大小、标志颜色和箭头位置的线性回归函数;基于层次分析模型对回归分析结果进行层次分析,得到文字间距、文字大小、标志颜色和箭头位置的权值排序;基于权值排序,实现机场陆侧交通标志版面信息布局的优化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830552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077688.1
申请日:2018-01-26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驾驶模拟平台的沉浸式驾驶行为矫正方法和系统,矫正方法包括:后台通过显示器设置驾驶事故倾向问卷和爱荷华测试对驾驶员的事故倾向类型、愤怒值和冒险性进行采集,并进行驾驶员分类;后台通过驾驶模拟平台在预设的驾驶任务下采集驾驶操作信息,根据驾驶操作信息判断驾驶员的违法事件;对第一次驾驶测试不合格的违法事件进行沉浸式教育,并进行第二次驾驶测试;对第二次驾驶测试不合格的违法事件进行沉浸式教育,并进行第三次驾驶测试;最终输出驾驶员评估报表;矫正系统包括后台、显示器和驾驶模拟平台,后台分别与显示器、驾驶模拟平台相连。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现阶段违法驾驶行为教育效果低,交通事故多发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899651A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510290856.1
申请日:2015-05-31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6Q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迭代判别式多个交通安全设施组合配置选择方法。针对问题:1)某种交通安全设施组合配置的有效性问题;2)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是否需要增设新的交通安全设施以提高效果的问题。本发明首先选定基础设施和新增设施,确定可量化的单个或多个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比特定区域设施增设前后评价指标的统计显著性差异。在新增设施有作用的情况下,以增设后的设施组合为基础,迭代判断增设另外一种新设施的作用。迭代结束时的设施组合即为该方法的设施选择结果。此方法一方面可评价某种交通安全设施的作用,另一方面可判断是否需要在现有设施基础上增设其他新的设施以提高其作用,为指导特定区域多种交通安全设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2436770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242361.3
申请日:2011-08-23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9B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信息与控制实验教学基础平台,属于交通信息与控制领域。主要包括道路环境微缩系统以及车辆自主行驶系统,其以沙盘模型的形式与真实道路环境1∶38比例制作微缩实验台。其中包含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交通标志、标线,路侧景观,照明设施,可控信号灯,信号控制机,微型交通检测设备,自主行驶车辆模型。本发明依靠路面下埋设的金属导轨以及电磁感应原理引导车辆模型实现自主行驶,利用与红灯信号同步的电磁感应效果,实现车辆交通规则控制,应用红外测速以及红外通信技术实现车辆编队行驶,应用红外通信技术实现中央调度协调控制。本发明的基础实验平台是进一步实现信息采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以及信号控制与仿真系统的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1339698A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申请号:CN200810118262.2
申请日:2008-08-12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8G1/01
Abstract: 本发明是信号交叉口自行车对转弯车辆饱和流率影响修正方法,可以用来计算交叉口信号控制的配时。本发明通过研究自行车通过交叉口时不同的状态,划定冲突区域,把自行车和转弯机动车的冲突分为两种阶段,第一阶段是红灯期间聚集等待的自行车,以高密度、低自由度的自行车群方式通过,此阶段利用自行车对冲突区的时间占有率的方法进行分析。第二阶段为随机到达的自行车,以低密度、高自由度的随机形式通过,这个阶段利用可穿越间隙理论进行分析,计算出自行车对转弯车辆饱和流率的影响系数。利用本方法计算得到的交叉口配时应用于实践中,可以缓解交叉口的机非冲突,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以及降低机动车在交叉口的延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