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87055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510860273.8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季宝锋 , 闫路 , 陈瑛 , 赵继亮 , 王欣 , 潘旭 , 李雄魁 , 佟文敏 , 黄诚 , 闫冰 , 郭岳 , 张宏剑 , 张雪峰 , 张超颖 , 高影 , 石玉红 , 孔繁杰
IPC: F16B3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预紧功能的手动快装螺母装置,包括锁轴、锁紧螺母、弹性滑块、弹簧和限位钢丝销,所述锁轴为一端具有扁状形头的螺杆结构,锁紧螺母内部为异型空腔结构,弹簧放入弹性滑块后整体压入锁紧螺母的异型空腔中,锁紧螺母端盖外部设有台阶结构,锁紧螺母端盖中心为一扁形通孔结构,锁轴的扁状形头穿过扁形通孔结构,可以实现对扁状形头的卡合和脱出,锁紧螺母端盖内部中心位置设有一圆环结构,圆环结构内侧用于对锁轴进行限位,圆环结构外侧用于放置和限位弹簧,锁紧螺母内部下端为柱段空心结构。本发明具有可徒手操作、旋转90°即锁紧或解锁、三维承载、锁紧后预紧并自防松、能适应航天产品强振动、冲击环境等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709473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410390084.4
申请日:2014-08-0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飞行器部段分离装置,包括滑筒(1)、分离弹簧(2)、套筒(3)、套筒固定螺母(4)、堵盖(5)、滑杆(6)和堵头螺钉(7);通过套筒(3)限制分离弹簧(2)在中心轴线法向面上的活动,在轴向上,通过堵盖(5)、滑杆(6)和滑筒(1)对分离弹簧(2)进行限位,将滑杆(6)安装在堵盖5上,滑筒(1)安装在分离部段上,分离弹簧(2)释放时,活动部件相对固定部件运动,跟随分离弹簧(2)的释放,在尾部靠螺纹卡死,使堵盖(5)系留,同时通过堵盖(5)限制分离弹簧2的轴向运动,并将分离弹簧(2)系留;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活动物体碰撞发动机喷管或上面级仪器设备的风险,提高分离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709473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390084.4
申请日:2014-08-0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飞行器部段分离装置,包括滑筒(1)、分离弹簧(2)、套筒(3)、套筒固定螺母(4)、堵盖(5)、滑杆(6)和堵头螺钉(7);通过套筒(3)限制分离弹簧(2)在中心轴线法向面上的活动,在轴向上,通过堵盖(5)、滑杆(6)和滑筒(1)对分离弹簧(2)进行限位,将滑杆(6)安装在堵盖5上,滑筒(1)安装在分离部段上,分离弹簧(2)释放时,活动部件相对固定部件运动,跟随分离弹簧(2)的释放,在尾部靠螺纹卡死,使堵盖(5)系留,同时通过堵盖(5)限制分离弹簧2的轴向运动,并将分离弹簧(2)系留;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活动物体碰撞发动机喷管或上面级仪器设备的风险,提高分离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387055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860273.8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季宝锋 , 闫路 , 陈瑛 , 赵继亮 , 王欣 , 潘旭 , 李雄魁 , 佟文敏 , 黄诚 , 闫冰 , 郭岳 , 张宏剑 , 张雪峰 , 张超颖 , 高影 , 石玉红 , 孔繁杰
IPC: F16B3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预紧功能的手动快装螺母装置,包括锁轴、锁紧螺母、弹性滑块、弹簧和限位钢丝销,所述锁轴为一端具有扁状形头的螺杆结构,锁紧螺母内部为异型空腔结构,弹簧放入弹性滑块后整体压入锁紧螺母的异型空腔中,锁紧螺母端盖外部设有台阶结构,锁紧螺母端盖中心为一扁形通孔结构,锁轴的扁状形头穿过扁形通孔结构,可以实现对扁状形头的卡合和脱出,锁紧螺母端盖内部中心位置设有一圆环结构,圆环结构内侧用于对锁轴进行限位,圆环结构外侧用于放置和限位弹簧,锁紧螺母内部下端为柱段空心结构。本发明具有可徒手操作、旋转90°即锁紧或解锁、三维承载、锁紧后预紧并自防松、能适应航天产品强振动、冲击环境等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204223186U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20617540.X
申请日:2014-10-2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天器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质薄壁复合材料结构整流罩。该整流罩为层状结构,迎向气动来流方向为流线形,从内到外各层分别为碳纤维A、玻璃纤维、碳纤维B、树脂基体、防热涂层。所述的碳纤维A、玻璃纤维、碳纤维B间采用2.5维编织,形成复合材料预成型体,2.5维编织材料内有两组纤维,在预成型体中沿X向和Y向分布,经纱在Z向弯曲穿过相邻的纬纱层,并将相邻的纬纱层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织物。所述的碳纤维A、碳纤维B采用T300碳纤维,层厚度0.2mm。所述的玻璃纤维采用4层SW280高强玻璃纤维,层厚度0.2mm。所述的树脂基体采用双马树脂。所述的防热涂层采用硅橡胶基防热涂层。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质量轻,防热性能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122501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204298.7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N21/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间环境下水滴测量系统,包括机械支撑结构、光电探测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以及信息输入输出模块,机械支撑结构提供安装的平台,为各种元器件提供支撑和固定;光电探测模块对水滴信息进行获取,通过能量探测法或成像法检测对水滴的透射光和水滴的折反射光进行探测;信号处理模块根据光电探测系统获得的原始数据解算得到水滴大小信息,并控制输出模拟电压;信息输入输出模块实现系统的供电以及数据通信。本发明该测量系统体积小、重量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满足太空环境失重及重量体积要求严格条件下的生命保障系统的运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9543242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280740.X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载火箭末级地面损害分析方法:(1)、按照经、纬度将全球陆地划分成网格,建立全球陆地网格内人口密度随时间变化的模型Pk(t),k=1~N,N为全球陆地网格数;(2)、根据运载火箭再入弹道参数,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运载火箭再入弹道进行仿真,得到运载火箭落点分布区域;(3)、将全球陆地网格与落点分布区域进行匹配,得到全球陆地网格与落点分布区域的映射关系,根据该映射关系,得到运载火箭落点分布区域所覆盖的陆地网格及其在所覆盖的陆地网格内所占面积Ai,i∈[1,N];(4)、根据全球陆地网格内人口密度随时间变化的模型,计算得到落点分布区域的总人口s(t);(5)、根据落点分布区域的总人口,计算地面损害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7943452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157137.8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席福彪 , 李元元 , 王立强 , 魏向旺 , 岳志勇 , 李航 , 张琦 , 李洪波 , 李宇飞 , 王涛 , 黄辉 , 王欣 , 张帆 , 胡超 , 秦芬 , 阎晶红 , 毛羽
Abstract: 一种多用户协同开发的体系结构设计平台,包括多任务协同建模分解模块、多用户协同建模模块、多任务协同建模合并模块、体系结构模型校验模块和体系结构产品输出模块;本发明将体系结构模型开发任务分解到多个子任务,实现子任务设计成果的纵向和横向合并,从而完成多用户、多任务协调开发,实现复杂系统工程的并行设计开发,显著提高了体系结构模型开发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64496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55474.9
申请日:2016-12-14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N2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间目标特性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光源子系统、光谱仪子系统、弧形滑轨和样品装载平台,以及综合控制与数据处理子系统,其中:光源子系统和光谱仪子系统安装在弧形滑轨上,且光源子系统和光谱仪子系统内均设置有电机,能够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沿所述弧形滑轨进行滑动;样品装载平台位于所述弧形滑轨对应圆弧的圆心处,待测试样品固定在所述样品装载平台上。该系统可以真实模拟外太空的光线照射环境,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空间目标材料特性参数,满足空间目标特性研究及空间目标成像仿真的数据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591968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310533476.7
申请日:2013-10-31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C25/00
Abstract: 一种基于可见光目标模拟器的真实目标景象模拟系统,包括图像仿真机和可见光目标模拟器,其中图像仿真机包括:数据通信模块、数据转换模块、图像仿真模块;可见光目标模拟器包括:DMD驱动控制系统、DMD显示系统、投影光学系统和通光量控制系统。本发明具有仿真影像动态输出并提高仿真真实度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