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0902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578946.1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马宗瑞 , 卢頔 , 王淑炜 , 王之平 , 刘巧珍 , 黄晨 , 白冰 , 张学英 , 张晨光 , 徐晨 , 岳玮 , 王晓林 , 吕明 , 赵心欣 , 李璨 , 王铭瑶 , 王芳 , 厉惟良 , 王跃川 , 辛若铭 , 何巍 , 牟宇 , 徐利杰 , 任月慧 , 虞洋 , 鲁畅 , 李皓伟 , 郗琦 , 边旭
IPC: G06F9/455
Abstract: 一种高可靠运载火箭国产虚拟化云平台系统,包括:数据处理虚拟机和测控服务虚拟机分别采集测发控设备输出的状态数据,测控服务虚拟机根据状态数据生成指令信息并回传给测发控设备,数据处理虚拟机和测控服务虚拟机分别按心跳监测周期接收服务监测模块发送的监测数据包,并按心跳监测周期反馈心跳响应信息给服务监测模块;服务监测模块若未收到任意某数据处理虚拟机和测控服务虚拟机反馈的心跳响应信息,则进行迁移处理。本发明能够提高运载火箭后端地面测发控系统计算资源利用率和系统容灾能力,消除系统单点故障,整体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77332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011119631.7
申请日:2020-10-19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火箭发动机极性测试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形成的抖动平滑图像;拟合提取火箭发射喷管在去除由于摄像头移动而形成的抖动的平滑图像中的轮廓和特征点;得到火箭喷管的粗略位置;离线训练得到训练后的极性光流预测模型;对训练后的极性光流预测模型进行精简压缩得到可实时运行的极性判别光流模型;根据可实时运行的极性光流预测模型得到去除由于摄像头移动而形成的抖动的平滑图像的极性判别光流场;得到火箭喷管的运动光流,通过火箭喷管的运动光流对时间的积分得到火箭喷管的运动极性。本发明有效的提升了极性判别系统的运行速度、准确性及可拓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390747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10637388.X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D23/30
Abstract: 一种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网络、加热器网络和电源,其中温度控制器包括测温输入模块、CPU模块、加热器控制模块和电源转换模块;温度控制器模块变换、采集、判断温度数据以及采集加热器网络所有工作状态信息,产生加热器控制指令,控制加热器供电通路的接通和断开,实现温度闭环控制;温度传感器网络,包括多个带序号的独立温度传感器,用于从一个或多个温控对象获取多个温度测量数据。加热器网络,包括多个带序号的独立加热器,用于对一个或多个温控对象进行加热。电源用于直接对温度控制器和间接对加热器网络进行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05739421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610079914.0
申请日:2016-02-0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9/05
Abstract: 基于PLC分路程控切换方式的电磁阀节能控制电路,包括控制模块、节能供电电源、非节能供电电源、继电器机柜模块,控制模块接收外部发送的电磁阀加电指令并控制节能供电电源、非节能供电电源工作,接收继电器机柜模块发送的电磁阀状态并送至外部,节能供电电源通过继电器机柜模块对电磁阀进行供电,非节能供电电源通过继电器机柜模块对电磁阀进行供电,继电器机柜模块根据电磁阀加电指令控制节能供电电源、非节能供电电源进行供电,同时将电磁阀状态并送至控制模块。本发明节能控制电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没有增加额外的设备或者元器件,同时采用产品化的通用电源设备进行供电,在显著提高节能电磁阀工作可靠性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跟研制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4298230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410559884.4
申请日:2014-10-2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智能体分布式冗余协调运载火箭动力测控系统,包含后端主智能体、后端从智能体、前端主智能体以及前端从智能体;后端主智能体、后端从智能体分别与后端指控工作站相连,后端主智能体通过网络交换机分别与前端主智能体以及前端从智能体相连,后端从智能体通过网络交换机分别与前端主智能体以及前端从智能体相连;前端主智能体、前端从智能体通过冗余输出机构输出驱动指令至前端执行机构;两个后端智能体采用主从同步切换机制,可以确保指令源的唯一性,两个前端智能体同时工作、同时输出控制指令;本发明在确保系统稳定性、可靠性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响应快速性,以更好的适应未来大型低温火箭动力系统的测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610238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080565.4
申请日:2016-02-0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3291 , Y02B90/222 , Y04S20/12 , Y04S20/248 , H02J9/06 , H02J13/0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冗余架构的智能网络配电系统及配电方法,包括上位机、主控制单元、从控制单元、N个主配电链路、N个从配电链路,N≥2;所述主控制单元和从控制单元均包括通讯链路、控制器MCU、控制单元供电控制器和2N个配电链路控制开关;本发明实现了第i路输出的主副机之间可独立自主或遥控进行无缝切换,克服单独一路故障,需要全部切换至副机输出的缺陷;仅切换故障支路,不影响其他正常主路的输出,减少对系统输出的影响,解决了主网络故障可能带来的无法正常切断的问题,增加了断开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298230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559884.4
申请日:2014-10-2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2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23/0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智能体分布式冗余协调运载火箭动力测控系统,包含后端主智能体、后端从智能体、前端主智能体以及前端从智能体;后端主智能体、后端从智能体分别与后端指控工作站相连,后端主智能体通过网络交换机分别与前端主智能体以及前端从智能体相连,后端从智能体通过网络交换机分别与前端主智能体以及前端从智能体相连;前端主智能体、前端从智能体通过冗余输出机构输出驱动指令至前端执行机构;两个后端智能体采用主从同步切换机制,可以确保指令源的唯一性,两个前端智能体同时工作、同时输出控制指令;本发明在确保系统稳定性、可靠性的同时,提升了系统的实时性和响应快速性,以更好的适应未来大型低温火箭动力系统的测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985847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58845.7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多型火箭的地面测控设备快速切换适配系统,属于地面测控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适配器、第二适配器、第三适配器和第四适配器;第一适配器放置于脐带塔3层,用于完成芯一级及助推相关测发控信号转接;第二适配器放置于脐带塔6层,用于完成芯二级及常规动力配气台和加注信号箱相关测发控信号转接;第三适配器放置于脐带塔8层,用于完成芯三级及CZ‑2CSMA相关测发控信号转接;第四适配器放置于地下电源间,用于完成控制系统地面设备、动力继电器机柜和第一适配器、第二适配器、第三适配器与有线测控组合及供电电源组合间的信号转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单工位多型火箭发射需求的地面测控设备切换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196564A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910470266.5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9/042 , H02J9/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单粒子辐照的平滑切换双机冗余配电系统,该系统包括主机、备机和载荷供配电模块,其中主机和备机互为当班机和非当班机,当班机和非当班机实时地将自身的健康状态和当前工作状态发送给对方,确保非当班机和当班机知悉对方的当前工作状态;当班机根据预设的时序或者接收外部输入的配电指令输出配电控制信号至载荷供配电模块,控制载荷供配电的通断,并回采载荷供配电模块输出端的母线电压,根据回采结果,判断配电指令是否正确执行,当指令未正确执行时,则由当班机将该配电指令经内部串口发送至非当班机,并暂时启用非当班机的输出控制功能,由非当班机补充执行一次该配电指令。
-
公开(公告)号:CN105589403B
公开(公告)日:2018-04-10
申请号:CN201610080917.6
申请日:2016-02-0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9/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高速采集数据的配气台增压切换控制方法,首次在动力测控系统中采用射前增压模式,首先进行前端压力参数的接收,接着经过数据清洗、平滑滤波、压力带阈值判断和三取二决策,直接得到地面配气台的增压阀通断信号,并通过动力继电器机柜带动地面配气台的增压阀动作,实现了数据传输处理的实时性,消除了前后端网络故障的影响;本发明方法融合了前端自闭环增压控制(射前增压)、后端遥测增压控制(手动增压)以及后端地测增压控制(测试增压)三种模式,在极大降低增压控制对网络依赖性的同时,通过多模式切换的方式,满足了多种故障模式下对低温运载火箭可靠增压的系统需求,具有极高的先进性和实用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