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3658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29679.0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K47/60 , A61K31/785 , A61K33/00 , A61K41/00 , A61K47/02 , A61P35/00 , A61P35/04 , B82Y5/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压电催化效应促发释放一氧化氮气体的纳米前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纳米前药由酰胺化反应将一氧化氮前体聚L‑精氨酸和磷脂DSPE‑PEG2000‑NH2共价偶联形成两亲性前药分子,再包载纳米压电材料钛酸钡组成,通过增强渗透与滞留效应蓄积在肿瘤组织,利用超声波刺激钛酸钡产生压电效应,催化水分子产生单线态氧、过氧化氢和氧气,进而氧化聚精氨酸释放一氧化氮,该过程不依赖于氧气,并且能够产生氧气,适用于乏氧肿瘤的治疗。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纳米粒子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效果,与现有的NO控释技术相比,显示出不受肿瘤微环境限制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191267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52803.8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出气冷凝液采集器,其包括壳体、金属圆筒、半导体制冷片、导热装置、散热装置、气液分离装置、冷凝管,所述金属圆筒的下端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上,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过导热装置与所述散热装置相连,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导热装置、散热装置分别设置在壳体内;金属圆筒的上端伸出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金属圆筒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冷凝管缠绕的螺旋槽;冷凝管的一端与吹嘴相连,所述吹嘴上设置有与人体的嘴部相适配的弧形面;冷凝管的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相连,所述气液分离装置的底部与收集管相连。本发明便于携带,同时还能够避免吹气时呼出的唾液对冷凝液造成污染,制冷效果较好。
-
公开(公告)号:CN112857922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58386.6
申请日:2021-03-09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G01N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易呼出气冷凝液采集装置,包括冷却组件、气液分离组件、吹气管和收集管,冷却组件上沿轴向形成有容纳仓,冷却组件内填充有冷却液,气液分离组件与容纳仓插接连接,气液分离组件的下端贯穿于冷却组件的底部,吹气管与冷却组件的顶部插接连接,收集管与气液分离组件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本发明无需用电,而且操作简单、便于携带,采样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214511220U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22763673.6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nventor: 陈静
IPC: A61B13/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压舌板,属于医疗器械领域,针对医护人员采用压舌板进行检查治疗时,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无遮挡,病人呼吸道内的病菌可能传染给医护人员的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技术要点包括压舌板,压舌板上设置有挡板,挡板呈透明设置,挡板能够覆盖于病人打开口腔处,挡板和压舌板连接处与压舌板端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压舌板长度的一半。本申请具有减少医护人员和病菌的接触,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4472089U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20503273.3
申请日:2021-03-09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G01N1/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呼出气冷凝液采集装置,包括冷却组件、气液分离组件、吹气管和收集管,冷却组件上沿轴向形成有容纳仓,冷却组件内填充有冷却液,气液分离组件与容纳仓插接连接,气液分离组件的下端贯穿于冷却组件的底部,吹气管与冷却组件的顶部插接连接,收集管与气液分离组件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无需用电,而且操作简单、便于携带,采样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214434269U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022749512.1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CT扫描用一次性防护罩,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针对多个患者使用同一台检查床,使得病菌容易通过CT扫描设备在不同的人之间传播,形成交叉感染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技术要点包括和检查床固定连接的防护框,所述防护框呈中空设置,所述防护框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检查床长度方向,所述防护框设置有供患者进入的出入口,所述防护框和检查床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本申请具有减少疾病的交叉感染的优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