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1486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218395.2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头颈部活动度的测量系统以及方法,可应用于自动控制技术领域。采集设备上安装多目相机和滑动模组,其中,滑动模组由多个相对位置固定的滑动模块构成,多目相机由多个摄像头构成,且一个摄像头固定在一个滑动模块上,多目相机的相机参数预先标定,由于多个摄像头安装在相对位置固定的多个滑动模块,且滑动模块可以随滑动指令滑动至指定位置,因此,本申请能够实现通过非固定机位在同一时刻的多个角度拍摄得到多张头颈部图像,且无需在摄像头移动后重新标定相机参数,提高了头颈部图像的定位准确性以及灵活性,通过主机对多个角度拍摄的头颈部图像进行头颈部活动度计算,提高了头颈部活动度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9369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294860.4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方案推荐方法和系统,属于医疗信息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治疗方案决策效率和准确率低的问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推荐患者的寰枢椎三维模型,基于所述寰枢椎三维模型识别得到寰枢椎的关键点;基于所述关键点计算待推荐患者的特征参量;将所述特征参量输入训练好的治疗方案推荐模型中得到为待推荐患者推荐的治疗方案。实现了快速准确的治疗方案推荐。
-
公开(公告)号:CN114469462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362717.5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A61F2/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稳型寰枢椎融合器,属于融合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前路或后路固定系统需要通过较长和较粗的螺钉进行固定对于毗邻的脊髓和椎动脉的损伤风险较高以及寰枢椎螺钉的入钉位置和植入方向往往要求手术中对枕下肌群的肌肉止点进行较广泛的剥离造成术后持续的枕颈部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的问题。该融合器包括本体、翼板以及设于翼板上的本体螺钉和椎体螺钉,翼板通过本体螺钉与本体的侧面固定连接,翼板通过椎体螺钉与寰枢椎侧块的侧面固定连接。该融合器可用于寰枢椎的固定和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8576375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510805.4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寰枢椎复位融合器及提拉工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寰枢椎复位融合器,包括上融合板与下融合板,上融合板设置有上防退锯齿,下融合板设置有下防退锯齿,上融合板的尾端设置有上固定座与上夹持槽,下融合板的尾端设置有下固定座、固定栓孔与下夹持槽。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拉工具,用于提拉寰枢椎复位融合器,包括稳固套、上提拉组件及下固定杆,上提拉组件贯穿稳固套,夹持上融合板,稳固套的首端设置有下夹持块,下夹持块夹持在下夹持槽内,下固定杆贯穿稳固套可拆卸固定在下融合板的尾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寰枢椎复位融合器及提拉工具,上融合板与下融合板植入体内,提拉工具拉动上融合板实现寰枢椎的复位。
-
公开(公告)号:CN11838013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294903.9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IPC: G16H50/20 , G06T7/73 , G06T17/00 , G06V10/762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柱颅颈交界区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方法,属于医疗信息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治疗效果评估效率低准确率低的问题。方法包括:获取不同个体的寰枢椎三维模型,基于所述寰枢椎三维模型计算每个个体的寰枢椎相对位置特征参数;基于每个个体的寰枢椎相对位置特征参数计算寰枢椎相对位置聚类中心;获取待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寰枢椎三维模型,基于治疗前后的寰枢椎三维模型得到待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寰枢椎相对位置特征参数;根据待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寰枢椎相对位置特征参数和所述寰枢椎相对位置聚类中心得到待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寰枢椎相对位置分类;根据待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寰枢椎相对位置分类得到待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143523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11407986.4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IPC: A61F2/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包括融合结构以及固定结构,融合结构用于植入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固定结构设置于融合结构的一端,固定结构包括分别用于与寰枢椎侧块贴合的枢椎关节固定部和寰椎关节固定部,枢椎关节固定部和寰椎关节固定部分别设置有供紧固件穿过的通孔;其中融合结构和固定结构一体形成,由此在进行寰枢关节融合术的过程中,可以一次性完成内固定和植骨融合,简化了手术步骤。另一方面由于融合结构和固定结构一体形成,固定结构可以固定于寰枢椎侧块关节上,因此可以防止融合结构发生相对移位,能够使寰枢椎侧块关节起到牢固地固定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928844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408959.9
申请日:2017-12-22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IPC: A61F2/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2/4455 , A61F2/30749 , A61F2002/30405 , A61F2002/30433 , A61F2002/30622 , A61F2002/30769 , A61F2002/30985 , A61F2310/00023 , A61F2310/000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固定融合装置,包括融合结构、固定结构以及紧固件,融合结构用于植入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融合结构上设置有第一通孔,融合结构植入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状态下,第一通孔面向寰枢椎侧块关节;固定连接于所述融合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贴合于枢椎侧块关节外侧,其中所述固定结构远离所述融合结构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中心轴线穿过枢椎侧块关节;紧固件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通过紧固件将融合结构固定于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从而可以防止融合结构在该间隙内滑移,能够使寰枢椎侧块关节起到牢固地固定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720527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410038103.7
申请日:2014-01-26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2/44 , A61F2002/30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关节融合器,包括托块和锁紧螺钉,所述托块为一楔形块,所述托块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融合孔,所述锁紧螺钉用于固定所述托块。本发明的托块上设置融合孔,可方便置入松质骨或供植入部位相邻的骨质长入,从而实现骨与植入物的融合,一次手术实现固定和融合,而且采用楔形块结构,使得松质骨受压应力,利于融合。
-
公开(公告)号:CN103720527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410038103.7
申请日:2014-01-26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F2/44 , A61F2002/30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关节融合器,包括托块和锁紧螺钉,所述托块为一楔形块,所述托块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融合孔,所述锁紧螺钉用于固定所述托块。本发明的托块上设置融合孔,可方便置入松质骨或供植入部位相邻的骨质长入,从而实现骨与植入物的融合,一次手术实现固定和融合,而且采用楔形块结构,使得松质骨受压应力,利于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789369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294860.4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方案推荐方法和系统,属于医疗信息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治疗方案决策效率和准确率低的问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推荐患者的寰枢椎三维模型,基于所述寰枢椎三维模型识别得到寰枢椎的关键点;基于所述关键点计算待推荐患者的特征参量;将所述特征参量输入训练好的治疗方案推荐模型中得到为待推荐患者推荐的治疗方案。实现了快速准确的治疗方案推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