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72854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857929.9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西北大学
IPC: G01N33/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血清学诊断IgA肾病的分子探针。本发明构建了能与IgA结合的CD89重组蛋白片段,并将这种CD89分子探针用于体外识别和结合病人血浆样品中的IgA,以达到定量检测IgA的目的。相比于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的总IgA1水平以及半乳糖缺失的Gd-IgA1水平,这种运用CD89分子探针的检测方法可以更好的区分IgA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并且在IgA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之间的重叠率也更小。发现运用CD89分子探针的检测方法重复性好。本发明将对IgA肾病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13358726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41461.X
申请日:2021-05-18
IPC: G01N27/327 , G01N27/30 , G01N2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化学法检测肌酐的电极,包括电极材料基础层;所述的电极材料基础层外表面覆有电子介体增强层;所述的电子介体增强层外表面固定有可与肌酐反应生成过氧化氢的酶组合物;所述的电极材料基础层由含有普鲁士蓝的碳糊或石墨构成;所述酶组合物由肌酐酶、肌酸酶和肌氨酸氧化酶按照3.75‑6.25:1.25‑2:0.75‑1.25的比例组成。本发明还提供基于所述电极的试纸和生物传感器。本发明还提供制备所述电极和试纸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生物传感器检测肌酐水平的方法。本发明的试纸可以用于多种便携、快捷的小型电化学检测设备中,能够实现快速、便利的血、尿肌酐的临床检测或居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43159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024726.7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北京昌平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半乳糖缺失IgA1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应用,属于抗体技术领域。本申请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获得高特异性的anti‑Gd‑IgA1抗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SEQ ID NO:1第1‑122位所示的重链可变区和SEQ ID NO:2第1至109位所示的轻链可变区。与现有抗体KM55相比,所得抗体具有与抗原亲和力高的优势,有望更有效地用于IgA肾病的诊断、监测治疗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
公开(公告)号:CN11829907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91136.6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尿可溶性CD163(u‑sCD163)在提示IgA肾病激素治疗获益中的应用。具体地公开了u‑sCD163以及检测u‑sCD163的物质在制备用于提示或评估IgA肾病患者激素治疗获益的产品中的应用。实验表明,u‑sCD163水平高的IgA肾病患者从激素治疗中得到蛋白尿缓解的获益更多。糖皮质激素可降低u‑sCD163水平,并且u‑sCD163的降低与肾衰竭风险的降低独立相关,且u‑sCD163的减少也显著提高了肾脏存活率。表明u‑sCD163可以用于预测IgAN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和疾病进展。监测u‑sCD163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
-
公开(公告)号:CN11943159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510024726.7
申请日:2025-01-08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北京昌平实验室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半乳糖缺失IgA1特异性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其相关生物材料与应用,属于抗体技术领域。本申请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获得高特异性的anti‑Gd‑IgA1抗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SEQ ID NO:1第1‑122位所示的重链可变区和SEQ ID NO:2第1至109位所示的轻链可变区。与现有抗体KM55相比,所得抗体具有与抗原亲和力高的优势,有望更有效地用于IgA肾病的诊断、监测治疗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
公开(公告)号:CN117936086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758246.0
申请日:2023-12-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缺失数据的急性肾损伤预测模型的训练方法和系统,属于急性肾损伤预测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数据缺失时预测模型的准确性、鲁棒性和泛化性能差的问题。方法包括:获取患者包含缺失数据的多元时序数据,基于所述多元时序数据构建训练样本集;构建用于预测未来多元时序数据的预训练模型,基于所述训练样本集训练所述预训练模型;基于训练好的预训练模型构建用于预测急性肾损伤的预测模型,基于所述训练样本集训练所述预测模型得到训练好的预测急性肾损伤的预测模型。实现了在存在缺失数据时准确的急性肾损伤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83177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248572.5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IPC: G16H50/30 , G16H10/40 , G16H10/60 , G06F18/2113 , G06F18/243 , G06F18/25 , G06F18/27 , G06N20/20 , G06N5/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急性肾损伤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住院患者的临床数据时序特征,建模模块,用于根据临床数据时序特征,建立急性肾损伤风险评估模型,风险预测模块,用于通过急性肾损伤风险评估模型将住院患者分为AKI高风险和AKI低风险,诊断模块,用于对住院患者进行判定,将住院患者判断为AKI患者和非AKI患者,监管模块,用于对AKI患者进行持续监管;本系统对住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对AKI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监控,实现对不同程度住院患者的把控,评估患病程度及恢复情况,实现对各患病程度的住院患者进行区分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3358726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110541461.X
申请日:2021-05-18
IPC: G01N27/327 , G01N27/30 , G01N2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电化学法检测肌酐的电极,包括电极材料基础层;所述的电极材料基础层外表面覆有电子介体增强层;所述的电子介体增强层外表面固定有可与肌酐反应生成过氧化氢的酶组合物;所述的电极材料基础层由含有普鲁士蓝的碳糊或石墨构成;所述酶组合物由肌酐酶、肌酸酶和肌氨酸氧化酶按照3.75‑6.25:1.25‑2:0.75‑1.25的比例组成。本发明还提供基于所述电极的试纸和生物传感器。本发明还提供制备所述电极和试纸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生物传感器检测肌酐水平的方法。本发明的试纸可以用于多种便携、快捷的小型电化学检测设备中,能够实现快速、便利的血、尿肌酐的临床检测或居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13624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1763582.4
申请日:2023-12-20
IPC: G16H50/30 , A61B5/0205 , A61B5/1455 , A61B5/00
Abstract: 一种急性肾损伤风险预警系统,属于急性肾损伤预测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及时准确地预测急性肾损伤风险的问题。系统包括数据采集装置,用于定时采集患者的体征数据,将体征数据发送至患者医疗数据综合管理平台;患者医疗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包括数据存储模块、风险预测模块和通知模块;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体征数据;风险预测模块用于提取最新的体征数据构建多元时序数据并输入急性肾损伤预测模型中得到急性肾损伤风险预测结果,将预测结果发送至通知模块;通知模块,用于显示预测结果以及当存在急性肾损伤风险时向预警装置发送报警信息;预警装置,设置于医护士工作站,用于根据所述报警信息进行报警。实现了及时准确的急性肾损伤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590221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172293.2
申请日:2022-09-26
IPC: G01N33/573 , G01N33/58 , G01N33/68 , G01N33/532 , G01N33/543 , C12N9/10 , C12N15/866 , C12N15/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重组蛋白在制备用于诊断或辅助诊断IgA肾病的产品中的应用。具体地公开了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1的蛋白质在制备用于诊断或辅助诊断IgA肾病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利用含有编码人源糖基转移酶B3GNT6(43‑384)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侵染昆虫细胞,得到分泌形式的糖基转移酶B3GNT6(43‑384),该酶能高效、特异性地识别Gd‑IgA1铰链区的Tn抗原。基于此,本发明开发了新型的用于血清学诊断IgA肾病的化学酶法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区分IgA肾病患者、健康对照和其他肾病对照,稳定性高、重复性好,且具有无创、快速、特异、灵敏的特点,具有十分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和重要的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