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7261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63006.9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8/2433 , G06F18/213 , G06T11/20 , G01L1/24 ,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监测预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铁自动化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地铁隧道的散射光数据,并进行特征提取,获取特征数据,所述特征数据至少包括:时间延迟和光信号强度;对采集到的地铁隧道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切分,获取分区,并建立所述特征数据与分区的对应关系;排序所述特征数据,提取所述特征数据中的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和中位数,并计算出所述特征数据的上限和下限,构建箱线图,将所述特征数据中遍历出的异常数据插入到箱线图中。本发明通过构建组合箱线图,可以定位出地铁轨道中的隐患部分,从而及时对地铁隧道进行维护,避免地铁中断,大大地提高了地铁隧道的安全性,有效地杜绝了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73480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658859.7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地环境的双激发双接收井孔雷达探测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含有双激双发的井中设备和地面设备,地面设备根据预设的雷达参数生成雷达发射信号和控制命令,并进行信号预处理后经由同轴电缆发送至井中设备;井中设备接收雷达发射信号并向地层介质发射电磁波信号,并接收经过地层介质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号,并经过信号处理后回传至地面设备;地面设备还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进行分析,确定井周目标的目标参数信息。本发明可精确确定井周目标的目标参数信息,并通过计算机显示,设备轻便易操作,抗干扰能力强,通过采用双激发双接收技术,实现了对地层结构的富方位探测,能够穿透较深地层,实现深部地层的探测,提高了探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522688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80927.0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井控多信息融合工程地质建模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获取标准化钻井数据;获取浅地表层的地球物理的信息;获取浅地表层中的沉积相信息;获取浅地表层的工程构筑物的数据;将所述沉积相信息、所述地球物理的信息、所述工程构筑物的数据和所述标准化钻井数据融合进行工程地质建模,以使建模结果包含钻井数据的定量信息、地层物理的纵横向变化信息、沉积相的趋势变化信息和工程构筑物的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832755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0426345.7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李智 , 李久林 , 马海志 , 邱德隆 , 杨应辉 , 罗华丽 , 李文聪 , 李添才 , 王思锴 , 李芳凝 , 高涛 , 李世民 , 颜威 , 陈晶 , 余永明 , 方成 , 任干
IPC: E21B47/1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随钻雷达天线搭载装置及随钻雷达天线搭载系统,涉及地下工程超前预测技术领域,该随钻雷达天线搭载装置包括:设于钻铤(1)的周向的第一刻槽(11)内的发射电磁波的发射天线(10),设于钻铤(1)的周向的第二刻槽(12)内、接收由电磁波在地质目标上产生的反射信号的接收天线(20),设于钻铤(1)的第三刻槽(13)内、自接收天线(20)采集反射信号的集成电路板(30),为集成电路板(30)供电的电源(40)。在深部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钻探的同时采用随钻雷达天线搭载装置对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地质进行探测,从而达到钻探过程中随时能够对掌子面前方一定范围内的不良地质进行有效的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333980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0480356.3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宋伟超 , 杜佳鹏 , 郭峰 , 王文涛 , 赵丽姗 , 孙浩 , 任志勐 , 田健 , 冯萌 , 颜威 , 甄冬海 , 陈思华 , 张辉 , 张克利 , 袁帅 , 胡明明 , 王孟薇
IPC: G06T7/00 , G06V10/774 , G06V10/44 , G06V10/75 , G06V10/28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结构裂缝动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轨道交通中的关键区域;预设采集间隔时间,并根据采集间隔时间在不同光照度下对关键区域采集多个裂缝图像,以组成图像数据库;对图像数据库中的多个裂缝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相似度匹配训练,得到图像匹配神经网络,对多个裂缝图像进行辨识训练,得到图像识别神经网络;采集目标裂缝图像,利用图像匹配神经网络实现目标裂缝图像与图像数据库中的原裂缝图像的匹配;对匹配所得的一组裂缝图像中的结构裂缝进行辨识并输出一组二值化图像;提取二值化图像中结构裂缝的基本参数并将基本参数与历史数据对比,以监测结构裂缝的变化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1875951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24726.8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用于基坑形变检测的全域微波遥感雷达及监测方法,涉及全域微波遥感雷达检测基坑形变技术领域,包括可移动支撑底座组件、伸缩机械臂、雷达检测单元、雷达检测控制单元和大形变验证单元。本发明通过可移动支撑底座组件可以在布置雷达检测单元时进行横向移动,可以通过横向移动来解决这些定向干扰,提升雷达检测数据质量,伸缩机械臂也可以配合进行雷达位置的调整;大形变验证主要是判断雷达是否被电磁干扰信号干扰,雷达检测单元采用全域微波遥感雷达来对目标基坑的多个监测点进行雷达检测,能完成对目标基坑的多个监测点的自动化形变检测,受环境影响小,检测精度高,还能有效避免因电磁干扰带来的误报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51815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45263.3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李添才 , 马海志 , 王思锴 , 赵强 , 李泳慧 , 颜威 , 李芳凝 , 高涛 , 李世民 , 陈晶 , 薛伊芫 , 艾诗函 , 陈林 , 任干 , 余永明 , 于淼 , 方成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无人机载地质雷达的隧道全断面巡检装备及方法,涉及无人机隧道巡检技术领域,包括无人机、机载地质雷达组件、隧道扫描控制中心和巡检辅助定位通信模块,机载地质雷达组件包括连接装置和地质雷达模块。通过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和地质雷达的自动化扫描,实现了地铁隧道的全自动巡检;检测精度高:采用高频地质雷达和高精度GPS定位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检测;安全性高:非接触式的检测方式避免了传统人工巡检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效率高:全自动的巡检方式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数据处理便捷:通过隧道扫描控制中心预装的Radan地质雷达处理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全断面扫描图。
-
公开(公告)号:CN11638167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24995.9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模型驱动的地质雷达多次波压制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在地质雷达的叠加剖面上拾取多次波,并对拾取的多次波进行拉平处理;建立多次波模型,并采用FK滤波法把拉平处理后呈水平状态的多次波和有效波进行分离,以对多次波进行压制。本发明先在单次剖面上人工拾取或计算机自动拾取多次波同相轴,然后进行拉平处理,建立多次波模型,最后采取FK滤波法把呈水平状态的多次波和有效波分离,从而快速压制地质雷达单道观测系统下的多次波,较好克服了传统方法需要强周期性和有较大剩余时差的多次波模型,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基于模型驱动的适合城市地下空间地质雷达探测数据的多次波去除技术流程,丰富了浅地表多次波压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94895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63315.4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深孔注浆止水施工实时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单元、自动化监测单元、全自动搅浆后台、参数采集单元、终压控制阀及信息化监控平台;所述视频监控单元、自动化监测单元、全自动搅浆后台、参数采集单元采集施工环境信息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信息化监控平台,信息化监控平台实现实时分析和管理。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了深孔注浆止水施工过程、地表变形、浆液配合比、注浆工艺参数的自动化监测,通过信息化监控平台完成即时数据处理分析,指导注浆施工操作及工艺参数的及时调整,实现深孔注浆止水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加强施工过程管理,保证注浆止水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33398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80356.3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宋伟超 , 杜佳鹏 , 郭峰 , 王文涛 , 赵丽姗 , 孙浩 , 任志勐 , 田健 , 冯萌 , 颜威 , 甄冬海 , 陈思华 , 张辉 , 张克利 , 袁帅 , 胡明明 , 王孟薇
IPC: G06T7/00 , G06V10/774 , G06V10/44 , G06V10/75 , G06V10/28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结构裂缝动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轨道交通中的关键区域;预设采集间隔时间,并根据采集间隔时间在不同光照度下对关键区域采集多个裂缝图像,以组成图像数据库;对图像数据库中的多个裂缝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相似度匹配训练,得到图像匹配神经网络,对多个裂缝图像进行辨识训练,得到图像识别神经网络;采集目标裂缝图像,利用图像匹配神经网络实现目标裂缝图像与图像数据库中的原裂缝图像的匹配;对匹配所得的一组裂缝图像中的结构裂缝进行辨识并输出一组二值化图像;提取二值化图像中结构裂缝的基本参数并将基本参数与历史数据对比,以监测结构裂缝的变化趋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