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1140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600088.X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IPC: B32B37/12 , B32B5/02 , B32B7/12 , C09J183/04 , C09J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胶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将膜吸附在真空操作平台,保持膜面平整;在膜表面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均匀涂覆一层胶黏剂,胶黏剂包括硅橡胶和两种溶剂,两种溶剂用于对硅橡胶进行稀释,其中第一溶剂的饱和蒸汽压高于第二溶剂的饱和蒸汽压;将基底所用织物平整地铺在施胶后的膜表面,并保持平整;按照胶液的固化制度进行固化。本发明提供的方案可以灵活调整不同的面密度,此外还可以通过相应调整胶层厚度,调整面密度,用以实现轻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223772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0898427.3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IPC: B29C6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薄膜蜂窝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制备得到具有可热塑形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步骤2,对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进行模压成型处理,得到波纹结构单元;步骤3,通过步骤1~2制备得到多个波纹结构单元;步骤4,将多个波纹结构单元进行叠加后,进行加热处理,得到聚酰亚胺薄膜蜂窝产品。本发明采用一定厚度的双面热塑性/热固性夹层的TPI/PI/TPI复合薄膜,基于模板法制备蜂窝芯材,充分发挥复合薄膜表面TPI层的热塑性与胶接性特点,以及复合膜厚度均匀、力学性能优异特性,实现了具备耐高低温、耐空间辐照环境等优良特性、全聚酰亚胺材质蜂窝芯制备的新技术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603911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604466.3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天峰 , 刘佳 , 武海生 , 徐挺 , 田桂芝 , 吴跃民 , 刘少锋 , 刘芃 , 王国欣 , 王素萍 , 陈浩 , 纪然 , 祁健 , 季生洪 , 赵鹏飞 , 季平 , 崔志刚 , 杜巍 , 刘强 , 罗锦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形柔性太阳翼复合材料支撑肋的成型方法,首先将支撑肋拆分为宽度5mm的不同肋条零件,各肋条分别设计铺层模具,铺层模具内铺覆5mm宽度预浸窄带,压实,封装,热压罐固化,降温至120℃时出热压罐,热脱模,得到相应的肋条;按支撑肋平躺状态设计支撑肋胶接装配工装;利用支撑肋胶接装配工装进行各肋条装配试装,标记出肋条胶接面;肋条胶接面涂覆胶黏剂;利用支撑肋胶接装配工装进行各肋条胶接装配。本发明能够解决蜂窝夹层筒壳结构尺寸无法小型化、轻量化以及铺层成型桁架尺寸精度差、翘曲变形严重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849436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15114.8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天峰 , 武海生 , 刘少锋 , 檀傈锰 , 徐挺 , 吴跃民 , 田桂芝 , 刘佳 , 盛超 , 黎昱 , 陈维强 , 张所来 , 白银海 , 徐强 , 采勃 , 江新正 , 徐昀鑫 , 李艳杰 , 白金良 , 龙飞 , 纪然 , 王征 , 王中 , 谢静文 , 季平 , 陈浩 , 朱成明 , 张金山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桁架肋及其制备方法,该碳纤维复合材料桁架肋为镂空网格状、长条板状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桁架肋的外围为周向筋,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内支撑筋和若干个过渡筋;周向筋为一矩形空腔结构;若干个内支撑筋在周向筋的矩形空腔结内呈+45°、‑45°、+45°、‑45°···交替设置,形成若干个网格;两个相邻内支撑筋之间通过过渡筋连接;其中,过渡筋与周向筋相接合。本发明旨在解决层合板肋、蜂窝夹层肋等常规复合材料结构不能达到航天器太阳翼阵面支撑骨架大尺寸、薄壁厚、轻量化、高承载要求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09241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760650.1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承载高精度相机高稳定一体化支架共固化成型方法,属于框架式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二次固化解决构型复杂,纤维走向角度多变导致结构变形的问题,对产品进行了合理的拆解和再组合,满足共固化工艺提高结构效率的方案的前提下,先整体成型一个稳定结构,将剩余部分纤维拆解并合理规划路径,实现大平面铺层对称性最大化和拐角处纤维连续含量最大化,即保证了成型精度,又实现了结构效率最大化。解决了近零膨胀热稳定性需求超差问题,并保证产品的力学承载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50127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342524.9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抑制非均质材料激光加工损伤方法,包括:将被加工材料浸没于辅助液体中,使得被加工材料在被加工部位被辅助液体充分浸润,其中,被加工材料为固态非均质材料,在所用激光中心波长下,被加工材料室温复折射率为n1,辅助液体在工作温度下的有效复折射率为n2,n1和n2满足匹配条件;对被加工材料进行激光减材加工,加工完毕后清理残留的辅助液体。本发明通过选择合适的辅助液体并施加与之配合的光参数,将激光与非均质材料的二元相互作用转变成激光、非均质材料、辅助液体三者相互作用,实现杂散光抑制、激光诱导空泡引发的热损伤区微剥离效果、液冷抑制热影响区等综合效果,实现非均质材料加工质量的明显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808221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49788.3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天峰 , 刘佳 , 武海生 , 徐挺 , 田桂芝 , 吴跃民 , 刘少锋 , 刘芃 , 王国欣 , 王素萍 , 梁凯 , 陈浩 , 纪然 , 祁健 , 季生洪 , 赵鹏飞 , 季平 , 崔志刚 , 杜巍 , 刘强 , 罗锦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支撑组件的胶接部位机器绑扎加强工艺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结构制造领域。本发明采用自动化缝纫设备进行胶接段的绑扎纤维绳绑扎,绑扎过程中通过绑扎定位工装定位支撑组件,绑扎定位工装安装在缝纫设备上,按照数控程序进行胶接段的绑扎,绑扎后在绑扎纤维绳上刷胶,直至胶粘剂将纤维绳浸透;将支撑组件放入绑扎塑性工装内,加热,完成胶粘剂固化。本发明解决了采用胶接成型支撑组件因胶接面积过小导致的胶接强度偏低、组件胶接段承载易开裂、可靠性低等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849436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215114.8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天峰 , 武海生 , 刘少锋 , 檀傈锰 , 徐挺 , 吴跃民 , 田桂芝 , 刘佳 , 盛超 , 黎昱 , 陈维强 , 张所来 , 白银海 , 徐强 , 采勃 , 江新正 , 徐昀鑫 , 李艳杰 , 白金良 , 龙飞 , 纪然 , 王征 , 王中 , 谢静文 , 季平 , 陈浩 , 朱成明 , 张金山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桁架肋及其制备方法,该碳纤维复合材料桁架肋为镂空网格状、长条板状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桁架肋的外围为周向筋,内部设置有若干个内支撑筋和若干个过渡筋;周向筋为一矩形空腔结构;若干个内支撑筋在周向筋的矩形空腔结内呈+45°、‑45°、+45°、‑45°···交替设置,形成若干个网格;两个相邻内支撑筋之间通过过渡筋连接;其中,过渡筋与周向筋相接合。本发明旨在解决层合板肋、蜂窝夹层肋等常规复合材料结构不能达到航天器太阳翼阵面支撑骨架大尺寸、薄壁厚、轻量化、高承载要求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02012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0191845.3
申请日:2021-02-19
Applicant: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六边形复合材料开口壳体的铺层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设正六边形复合材料开口壳体;单向预浸料对六个侧面和一个底面采用0°铺层;单向预浸料对六个侧面和一个底面采用M°铺层;单向预浸料对六个侧面和一个底面采用60°铺层;单向预浸料对六个侧面和一个底面采用N°铺层单向预浸料对六个侧面和一个底面采用90°铺层。本发明有效地保证正多边形结构每层铺层的棱边处纤维连续,同时可以保证每层铺层相对于结构是对称的,进而保证结构的力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9241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10760650.1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承载高精度相机高稳定一体化支架共固化成型方法,属于框架式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二次固化解决构型复杂,纤维走向角度多变导致结构变形的问题,对产品进行了合理的拆解和再组合,满足共固化工艺提高结构效率的方案的前提下,先整体成型一个稳定结构,将剩余部分纤维拆解并合理规划路径,实现大平面铺层对称性最大化和拐角处纤维连续含量最大化,即保证了成型精度,又实现了结构效率最大化。解决了近零膨胀热稳定性需求超差问题,并保证产品的力学承载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