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型结构的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01997085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504075.5

    申请日:2010-1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型结构的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该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包括:在ITO玻璃衬底(1)的导电层上依次制备阴极修饰层(2),有机小分子电子受体薄膜(3)和电子给体薄膜(4),阳极修饰层(5)和金属电极(6)。阴极修饰层(2)采用低功函数的金属材料,厚度为1~2纳米;有机小分子电子受体薄膜(3)的材料为C60或C70;电子给体薄膜(4)的材料为CuPc或Pentacene;阳极修饰层(5)的材料为MoO3,厚度为8~10纳米。解决了现有的金属电极被污染的问题。

    基于单一发光材料实现发光颜色可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2280592B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110236869.2

    申请日:2011-08-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20/181

    Abstract: 基于单一发光材料实现发光颜色可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解决了现有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稳定性问题。该器件包括在ITO导电玻璃(1)上依次制备阳极修饰层(2)其材料为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发光层(3),电子传输层(4)其材料为4,7-二苯基-1,10菲罗啉,阴极修饰层(5)其材料为氟化锂或碳酸铯和金属阴极(6);所述发光层(3)的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聚乙烯咔唑的混合质量比1%~10%,产生蓝光;混合质量比30%~60%,产生偏蓝光;混合质量比65%~80%,产生偏绿光;混合质量比85%~100%,产生黄绿光。基于一种材料获得了白光器件所需的蓝光和绿光,减少材料的种类,器件性能也非常稳定。

    基于单一发光材料实现发光颜色可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2280592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236869.2

    申请日:2011-08-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20/181

    Abstract: 基于单一发光材料实现发光颜色可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解决了现有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稳定性问题。该器件包括在ITO导电玻璃(1)上依次制备阳极修饰层(2)其材料为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发光层(3),电子传输层(4)其材料为4,7-二苯基-1,10菲罗啉,阴极修饰层(5)其材料为氟化锂或碳酸铯和金属阴极(6);所述发光层(3)的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聚乙烯咔唑的混合质量比1%~10%,产生蓝光;混合质量比30%~60%,产生偏蓝光;混合质量比65%~80%,产生偏绿光;混合质量比85%~100%,产生黄绿光。基于一种材料获得了白光器件所需的蓝光和绿光,减少材料的种类,器件性能也非常稳定。

    高真空电场调制获得分子排布可控纳米薄膜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8323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1210038984.3

    申请日:2012-0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真空电场调制获得分子排布可控纳米薄膜的装置及方法,涉及有机半导体领域。该装置的蒸发舟(3)置于真空腔(1)内的底座上,衬底(2)置于真空腔(1)内蒸发舟(3)的上方;在衬底(2)和蒸发舟(3)的上下或左右两侧相对放置第一电极板(4)和第二电极板(5);第一电极板(4)和第二电极板(5)分别与直流电源(DC)连接。高真空电场调制获得分子排布可控纳米薄膜的方法:在真空度为5*10-4Pa的环境下,对第一电极板(4)和第二电极板(5)施加1000~2000V的电压,从而对正在蒸发中的稠环芳烃或酞菁金属进行调制,获得分子排布可控纳米薄膜。解决了有机小分子半导体材料载流子迁移率低的问题。

    一种提高光输出耦合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59878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1010184678.1

    申请日:2010-05-20

    Abstract: 一种提高光输出耦合效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它是在其器件的ITO玻璃衬底的玻璃面上制备一层厚度50nm~90nm的ZnS棒状纳米薄膜。其制备步骤: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ITO玻璃衬底的玻璃面向下固定在衬底支架上;使衬底支架的法线方向与蒸发粒子流入射方向的夹角为85度,通过锁栓将电机支架与真空电机固定;将纯度99~99.9%的ZnS置于蒸发源中;对真空腔抽真空度2~8×10-6帕;加热ITO玻璃衬底到210~300℃;通过真空电机使ITO玻璃衬底的旋转速度为1~3转/分;给蒸发源加热,使蒸发速率为0.1~0.2纳米/秒。本发明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输出耦合效率。

    一种超级电容器及其电解液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26921A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110457689.7

    申请日:2011-1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一种超级电容器及其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学电源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有机系电解液内阻较高的问题,同时该超级电容器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显示出良好的循环特性。该超级电容器包括阳极、电解液、隔膜、电解液、阴极,在电解液中掺入不同质量的石墨烯,构成复合电解液。超级电容器的复合电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以四乙基四氟硼酸铵、四氟硼酸锂或高氯酸锂作为溶质,碳酸丙烯酯或乙腈作为溶剂,配制成浓度为0.5~1.5mol/L的前驱溶液;步骤二,在前驱溶液中加入石墨烯,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1~1mg/ml的混合液;步骤三,将步骤二制备的混合液放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度100~1000Pa,静置12~24h,制成超级电容器所述的复合电解液。

    一种提高光输出耦合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59878A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1010184678.1

    申请日:2010-05-20

    Abstract: 一种提高光输出耦合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它是在其器件的ITO玻璃衬底的玻璃面上制备一层厚度50nm~90nm的ZnS棒状纳米薄膜。其制备步骤: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ITO玻璃衬底的玻璃面向下固定在衬底支架上;使衬底支架的法线方向与蒸发粒子流入射方向的夹角为85度,通过锁栓将电机支架与真空电机固定;将纯度99~99.9%的ZnS置于蒸发源中;对真空腔抽真空度2~8×10-6帕;加热ITO玻璃衬底到210~300℃;通过真空电机使ITO玻璃衬底的旋转速度为1~3转/分;给蒸发源加热,使蒸发速率为0.1~0.2纳米/秒。本发明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光输出耦合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