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1873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579913.2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数据交换方法及系统,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数据发送者根据随机分量计算加密密钥,根据加密密钥对消息明文加密得到消息密文,通过椭圆曲线算法计算委托签名,将携带随机分量、消息密文和委托签名的第一消息发送到数据服务中心;数据服务中心基于椭圆曲线算法对委托签名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后基于委托签名计算授权签名公钥,根据授权签名公钥、消息密文和数据接收者身份标识生成代理签名,将携带代理签名和加密随机分量的第二消息发送到数据接收者;数据接收者解密第二消息中的加密随机分量,根据解密后的随机分量计算加密密钥,根据加密密钥解密消息密文,得到消息明文。本发明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1911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586523.8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中超伟业(北京)商业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进化算法的数据链式传输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消息生产者将加密后的传输消息随机分割,得到多个消息片,为每个消息片拼接一个随机生成的设定长度的片段得到第一消息片集合;消息生产者利用反向布谷鸟哈希算法对第一消息片集合中消息片修正得到第二消息片集;消息生产者在第二消息片集的每个消息片中加入扰动,得到加入扰动后的消息片集;计算节点采用进化算法获得从消息生产者到消息接收者的消息传递链式传输路径;消息接收者利用反向布谷鸟哈希算法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过滤,对过滤后的消息进行还原得到消息生产者发送的消息。本发明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同时提高降低数据传输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2285479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546861.1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密介质完整性检测系统,所述保密介质完整性检测系统包括:完整性检测电路单元,分布在待完整性检测的介质的表面,内部含有随机滤波电路,形成特有的电路特征;接触式识别芯片单元,用于保存介质信息及ID标识,并在通电后广播自身ID标识;外部读写单元,用于读取所述接触式识别芯片单元的ID标识及介质信息;接触式供电电路单元;接触式自我销毁电路单元;第一外部电源单元,用于分别为所述接触式识别芯片单元及所述完整性检测电路单元供电,并接收所述完整性检测电路单元回传的电流信号。本发明通过特有的电路滤波特征,实现了对保密介质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同时添加了唯一ID标识,达到保密追踪、管理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493392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677621.2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9B3/50 , G06V10/764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纸介质碳化方法及系统,涉及纸介质销毁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对纸介质进行碳化过程中,获取待监测区域的点云数据;将所述点云数据输入纸介质识别模型,获得类别分数矩阵;所述类别分数矩阵包括所述点云数据中各个点属于各个类别的分数;点的类别包括尘粒、纸片和背景;根据所述类别分数矩阵确定所述待监测区域中纸介质是否满足销毁要求。本发明提高了纸介质的自动化销毁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6319111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86523.8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中超伟业(北京)商业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进化算法的数据链式传输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消息生产者将加密后的传输消息随机分割,得到多个消息片,为每个消息片拼接一个随机生成的设定长度的片段得到第一消息片集合;消息生产者利用反向布谷鸟哈希算法对第一消息片集合中消息片修正得到第二消息片集;消息生产者在第二消息片集的每个消息片中加入扰动,得到加入扰动后的消息片集;计算节点采用进化算法获得从消息生产者到消息接收者的消息传递链式传输路径;消息接收者利用反向布谷鸟哈希算法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过滤,对过滤后的消息进行还原得到消息生产者发送的消息。本发明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同时提高降低数据传输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6167399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03048.6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涉密载体终端在位监测方法及系统,涉及安全管理系统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涉密载体终端上粘贴的RFID标签获取涉密载体终端的登记信息;实时获取涉密载体终端存放区域的图像信息;并利用安装在涉密载体终端存放区域的出入口的固定式阅读器获取设定范围内的涉密载体终端的出入信息;当所述出入信息出现异常时,根据所述出入信息确定相应的涉密载体终端的活动区域;在所述活动区域内,根据接收器接收已知位置的辅助设备的测量信号强度,利用RSSI测距方法,确定涉密载体终端上的RFID标签与辅助设备的位置关系;进而根据位置关系对涉密载体终端进行定位。本发明可实现涉密载体终端全生命周期的自动化智能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318739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79913.2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数据交换方法及系统,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数据发送者根据随机分量计算加密密钥,根据加密密钥对消息明文加密得到消息密文,通过椭圆曲线算法计算委托签名,将携带随机分量、消息密文和委托签名的第一消息发送到数据服务中心;数据服务中心基于椭圆曲线算法对委托签名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后基于委托签名计算授权签名公钥,根据授权签名公钥、消息密文和数据接收者身份标识生成代理签名,将携带代理签名和加密随机分量的第二消息发送到数据接收者;数据接收者解密第二消息中的加密随机分量,根据解密后的随机分量计算加密密钥,根据加密密钥解密消息密文,得到消息明文。本发明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9339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677621.2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9B3/50 , G06V10/764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V10/774 , G06V10/80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纸介质碳化方法及系统,涉及纸介质销毁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对纸介质进行碳化过程中,获取待监测区域的点云数据;将所述点云数据输入纸介质识别模型,获得类别分数矩阵;所述类别分数矩阵包括所述点云数据中各个点属于各个类别的分数;点的类别包括尘粒、纸片和背景;根据所述类别分数矩阵确定所述待监测区域中纸介质是否满足销毁要求。本发明提高了纸介质的自动化销毁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616739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403048.6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涉密载体终端在位监测方法及系统,涉及安全管理系统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涉密载体终端上粘贴的RFID标签获取涉密载体终端的登记信息;实时获取涉密载体终端存放区域的图像信息;并利用安装在涉密载体终端存放区域的出入口的固定式阅读器获取设定范围内的涉密载体终端的出入信息;当所述出入信息出现异常时,根据所述出入信息确定相应的涉密载体终端的活动区域;在所述活动区域内,根据接收器接收已知位置的辅助设备的测量信号强度,利用RSSI测距方法,确定涉密载体终端上的RFID标签与辅助设备的位置关系;进而根据位置关系对涉密载体终端进行定位。本发明可实现涉密载体终端全生命周期的自动化智能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285479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546861.1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密介质完整性检测系统,所述保密介质完整性检测系统包括:完整性检测电路单元,分布在待完整性检测的介质的表面,内部含有随机滤波电路,形成特有的电路特征;接触式识别芯片单元,用于保存介质信息及ID标识,并在通电后广播自身ID标识;外部读写单元,用于读取所述接触式识别芯片单元的ID标识及介质信息;接触式供电电路单元;接触式自我销毁电路单元;第一外部电源单元,用于分别为所述接触式识别芯片单元及所述完整性检测电路单元供电,并接收所述完整性检测电路单元回传的电流信号。本发明通过特有的电路滤波特征,实现了对保密介质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同时添加了唯一ID标识,达到保密追踪、管理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