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40767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048960.5
申请日:2014-02-11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C12P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领域。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作物秸秆厌氧消化速率的预处理方法,主要解决了目前作物秸秆厌氧消化周期比较长、消化效率低等问题,直接将秸秆在田间处理后打捆存放,从而减少沼气工程占地面积、减少投资等,同时可以增加产气量,经济效益良好。该预处理方法具体步骤是:秸秆整秆收获后,在田间自然风干,使含水率达到35%~40%;用发酵抑制剂进行化学处理,发酵剂使用量为300~400mL/100kg原料,降低pH值;酸化处理后用机械压实打捆,秸秆捆密度约为130~140kg/m3;再用薄膜将秸秆捆包裹密封,储存时间为20~30天;取微贮秸秆与接种污泥,按照比例1:10接种后进行厌氧消化反应,反应温度为38~40℃,反应时间为15~20天。该技术在秸秆沼气工程上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4211488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310383005.2
申请日:2013-08-29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13 , Y02W30/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肥料,具体是一种以厌氧发酵液为基液的大量元素水溶性液肥。现有液肥生产耗水量大、生产成本高及功能单一,本发明针对这些缺点,进行水溶性配方设计,以发酵液为基液,通过利用原有和添加复配大量元素(N、P、K)、中量元素(Mg和Ca)、微量元素(Zn、Fe、B、Mo、Mn)和有机质,保证液肥养分全面,供给充分,减少了水资源消耗,降低了原料成本;厌氧发酵液进行二次发酵后充分腐熟并灭杀有害菌和虫卵,同时保持原有的活性物质和有益菌群,可释放土壤肥力,肥效持久,易于植物吸收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具有养分含量高、功能全面,环境友好、生产成本低、使用灵活等优点,长期使用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02154092B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110000993.9
申请日:2011-01-05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转盘式多功能厌氧反应装置,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技术方案包括保温外壳(2)、旋转圆盘(6)、小型反应器(10)和变频电机(11),其特征在于旋转圆盘(6)安装在反应装置的主轴(13)上,随着旋转圆盘(6)缓慢地旋转,发酵物料在反应器中混合均匀,充分与厌氧微生物接触,提高了降解率;保温外壳(2)为双层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加热元件(8)和变频电机(11)通过控制仪表(3)进行控制,可根据需要准确调节反应装置内圆盘的转速、转动时间及反应温度,有利于精确控制厌氧消化过程,提高产气量和消化率。本装置有效解决了摇床等控制不精、混合不均、可靠性差等问题,适于各种发酵物料,可同时进行大批量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02250756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79987.4
申请日:2011-06-30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C12M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发散式冷光源立体微藻培养光反应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技术方案包括光生物反应器(1)、发散式冷光源(2)以及反光材料(3)等部分,其特征在于:光生物反应器(1)为透明透光材料的椭球形容器,底部为圆弧形,用于培养微藻;发散式冷光源(2)为带动力驱动的蓄电式光源,可向四周均匀发光,放入光反应器(1)后,在运动过程中由于不断与反应器壁碰撞而进行无规则运动,或者通过光源内部程序控制按照设定的轨迹运动;反光材料(3)铺设在光反应器(1)底部,通过反射形成新的光源,提高光的利用率。该光生物反应器采用四周均匀发光的球形光源,光源可以运动至反应器内任何部位,保证了反应器各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一致,消除了光照死角;此外,球形光源在反应器内的运动,可实现微藻培养水体的搅拌,保证了反应器内培养液和菌体分布的均匀性,利于微藻对营养元素吸收的均衡性,降低了细胞的贴壁生长,大大提高了微藻培养效率;反应器底部铺设反光材料,提高了光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2153386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00995.8
申请日:2011-01-05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C05F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 Y02W30/43 , Y02W30/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施农业垃圾厌氧发酵成肥技术,该技术主要是收集设施农业垃圾,对其进行粉碎并投入到厌氧罐中,经过一个周期的厌氧发酵后,取固态发酵剩余物制成肥料。该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堆沤和填埋处置中的缺陷,使设施农业垃圾通过厌氧发酵从废弃物转化为肥料,从而实现了设施农业垃圾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拓展了设施农业垃圾的产业链,延长了资源利用环节,不但是治理农村污染、改善农村景观的有效措施,还是对农村循环经济的有力推动,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3740767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48960.5
申请日:2014-02-11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C12P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领域。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作物秸秆厌氧消化速率的预处理方法,主要解决了目前作物秸秆厌氧消化周期比较长、消化效率低等问题,直接将秸秆在田间处理后打捆存放,从而减少沼气工程占地面积、减少投资等,同时可以增加产气量,经济效益良好。该预处理方法具体步骤是:秸秆整秆收获后,在田间自然风干,使含水率达到35%~40%;用发酵抑制剂进行化学处理,发酵剂使用量为300~400mL/100kg原料,降低pH值;酸化处理后用机械压实打捆,秸秆捆密度约为130~140kg/m3;再用薄膜将秸秆捆包裹密封,储存时间为20~30天;取微贮秸秆与接种污泥,按照比例1∶10接种后进行厌氧消化反应,反应温度为38~40℃,反应时间为15~20天。该技术在秸秆沼气工程上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2612952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210083338.9
申请日:2012-03-27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厌氧发酵剩余物制造生态结皮的环境修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是获取基质:采用固液分离设备对厌氧发酵剩余物进行固液分离,获取沼渣;第二是基质调质:在沼渣中添加麦饭石、保水剂等辅助物料掺混均匀;第三是结皮成型:物料放入模具中压制成结皮;第四是野外铺设:将种子置入结皮的育苗穴内,可根据环境条件将结皮置于不同立地生境中,种子自行发芽生长,随着幼苗成长和结皮风化,植物、结皮和土壤成为一体。本方明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环境友好、节约资源,适于荒漠化防治和区域生态恢复、重建和改良实践。
-
公开(公告)号:CN102371129A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010249174.3
申请日:2010-08-10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桨叶自控式变频搅拌机。它主要由变频电机(1)、搅拌轴(2)、自控式搅拌桨叶(3)构成,变频电机(1)和搅拌轴(2)呈固定连接状态,搅拌轴(2)和自控式搅拌桨叶(3)之间呈套装状态,且自控式搅拌桨叶(3)可沿搅拌轴(2)上下自由滑动。本搅拌机主要安装于发酵罐体(4)内,对固液混合物料(5)进行均匀搅拌和布料,自控式搅拌桨叶(3)能随着变频电机(1)转速的变化而沿搅拌轴(2)方向上下移动或悬停,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搅拌机搅拌因搅拌桨叶固定而引发的搅拌和布料不均等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容器内上层物料易结壳的问题。本发明结构紧凑,搅拌效果充分,且制作成本低。主要用于发酵和相关行业。
-
公开(公告)号:CN103805638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210451259.9
申请日:2012-11-13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C12P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秸秆微生物好氧厌氧串联预处理方法,是将收获的新鲜玉米秸秆清选、切碎、调整湿度后,装填入密闭的专用设施中压实,并用塑料薄膜封盖处理30天左右,依靠秸秆自身携带的氧气和菌群实现秸秆的好氧厌氧联合预处理,处理后的秸秆用于沼气发酵,属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玉米秸秆收获后直接粉碎、密封装填,解决沼气工程原料贮存过程中防火、防雨、防霉烂以及直接贮存占地面积大、安全隐患高的问题;依靠玉米秸秆自身携带的空气和菌群在密封设施中自发进行微生物好氧和厌氧串联预处理,解决预处理成本高、操作复杂的问题;经过本发明所述方法处理后的玉米秸秆,比未处理秸秆的厌氧消化产气速率提高20%,产气量提高15%。
-
公开(公告)号:CN102618434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36338.3
申请日:2012-02-17
Applicant: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C12M1/00
Abstract: 一种基于植物仿生学的高效微藻培养装置。本发明属于微细胞藻类生产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光高效、占地面积小的微藻反应器,以满足微藻规模生产的需求。通过下列技术实现:反应器分为根、茎、叶反应器和导管等4个部分,根反应器位于底部,是藻液的汇集器,茎反应器是藻液的混合器,叶反应器交错排列在茎反应器上,是藻细胞光合作用场所,反应器系统通过导管连接。水泵将根反应器中的藻液吸入茎反应器,再注入叶反应器,待藻液蓄满叶反应器后,由导管注入茎反应器,最后汇入根反应器。叶反应器数目多,交错排列,角度可调,面积体积比大,藻细胞在此充分感光,提高了培养效率。本反应器藻液感光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工厂化程度高,适合各种环境使用,尤适合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微藻培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