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合作用微生物的批量生产的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5143429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80017287.7

    申请日:2014-03-21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藻类生产反应器系统包括反应器,反应器设有一个或多个液体进口和一个或多个液体出口;在所述反应器的底部的一个或多个气体进口,所述气体进口与二氧化碳源相连,和在所述反应器的顶部的一个或多个气体出口;至少部分地浸入反应器液体中的竖直地间隔开且结合的多对双层玻璃板,所述双层玻璃板在中间具有光散射微粒层并具有暴露到光源中的平的侧面;和用于竖直地循环反应器液体的手段。

    利用纳米导光板实现太阳光分频均布的跑道池微藻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5462816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909638.1

    申请日:2015-12-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29/08 C12M31/08 C12M3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纳米导光板实现太阳光分频均布的跑道池微藻反应器,包括设置在反应器内的跑道池中间隔墙,其特征在于:在反应器内围绕跑道池中间隔墙的流道内设置有若干条光道;该光道由太阳光聚光器、带通滤光片和纳米导光板层叠构成;带通滤光片设置在太阳光聚光器与纳米导光板之间;纳米导光板为纵向插入跑道池微藻反应器内,且纳米导光板的正面与跑道池中间隔墙相对应;该纳米导光板的底部以及该纳米导光板的正、反表面的上部均设置有反光膜;在反应器底部,位于光道与光道之间分散设置有若干曝气管;本发明利用纳米导光板的出射光为微藻的生长提供光能,可广泛应用于生物、环保、能源等领域。

    利用纳米导光板作光分散介质的微藻光生物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5368699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909787.8

    申请日:2015-12-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29/08 C12M31/08 C12M31/10 C12M4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纳米导光板作光分散介质的微藻光生物反应器,括反应器壳体,在反应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口;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设置有多块纳米导光板;纳米导光板相互平行设置,并沿反应器壳体长度方向分层排列;相邻纳米导光板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在每块纳米导光板的同一侧壁面均设置有LED灯条,LED灯条由可编程LED光源控制器控制;纳米导光板的顶端面、底端面以及另一侧壁面均设置有反光膜;在反应器底部设置有主路通气管,主路通气管与外部气源连通;在反应器底部且与纳米导光板平行方向设置有若干支路通气管;每根支路通气管均与主路通气管连通;每根支路通气管上均连接有多孔曝气管;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生物、环保、能源等领域。

    密闭式藻类养殖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73422A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310109838.X

    申请日:2013-03-29

    Inventor: 黄明伦 张孟喻

    Abstract: 密闭式藻类养殖系统具有一藻类供应装置,一第一连通管、至少二槽体与至少二发光装置。该藻类供应装置透过第一连通管分别与该些槽体耦接并形成流体连通。每一槽体由至少一侧壁、一底部以及一上盖所组成,共同界定出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纳来自藻类供应装置的藻类培养原液。每一槽体系以不透光材质制成且具有一第一开口与一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固设于该至少一侧壁其中一者的上并与该第一连通管耦接。第二开口固设于该底部上,用以排出培养的藻类。至少二发光装置分别与每一槽体的上盖耦接,且往下延伸朝向该槽体容置空间使至少一部份该发光装置浸没至该藻类培养原液的液面下方。

    复合式培养管及其制备方法及密闭式藻类培养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061256B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0910237131.0

    申请日:2009-11-11

    Applicant: 陈志威

    Inventor: 陈志威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02 C12M23/06 C12M23/20 C12M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了一种改良的管状密闭式藻类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将传统管状培养系统的玻璃管或透明聚碳酸酯(PC)管,用一种具有高透光性的聚丙烯(PP)材质,经由塑料吹膜机所制成的薄膜来取代,可大幅减少传统管状培养的硬件投资成本,且保持密闭式藻类培养系统的高产率。利用本发明的薄膜培养系统其藻类细胞干重产率可达到透明PC管培养系统的1.13倍,同时使培养系统中管材的成本大幅减少至PC管培养系统的0.36%左右,使大规模的藻类密闭式培养具有商业化可行性。本发明的藻类培养系统可用来培养高含油量的微藻生产油脂,来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