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结构的晶体管制造方法及晶体管

    公开(公告)号:CN1114230C

    公开(公告)日:2003-07-09

    申请号:CN97115774.X

    申请日:1997-09-11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器件,特别是双极型静电感应器件的制造方法和用这种方法制造的晶体管,以及一种新结构的双极型静电感应器件。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式实现:首先在衬底材料表面形成绝缘层,然后在绝缘层上刻出第一扩散的窗口,用扩散或注入的方式形成栅区及栅墙,再将部分栅墙上的绝缘层和由栅墙所围成的区域内(即沟道和栅条相间构成的有源区)的绝缘层去除,形成第二扩散窗口,进行第二次扩散,使经第一次扩散所产生的栅区和部分栅墙处的上部分杂质与第二次扩散所掺入的杂质相互补偿,形成具有表面栅和隐埋栅型双重结构特点的复合结构。

    一种静电感应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052A

    公开(公告)日:1998-09-02

    申请号:CN97115773.1

    申请日:1997-09-11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静电感应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器件是在基片的高阻区内所形成的栅条及栅墙之上形成绝缘层,在栅条间的沟道区之上形成源区,且所述的源区被位于栅条上的绝缘层隔开。本发明的方法是在单晶基片上以外延方法形成高阻层,再在所述的高阻层中以注入或扩散杂质形成栅区,再通过氧化和沉积方法形成单晶-介质相间的二元衬底表面,然后在其上用外延形成第二高阻层,即在形成栅区后再在栅墙、栅条及沟道表面以外延方法同步生成二元外延层,其中在栅墙和栅条上方形成多晶层或非晶层,在沟道上方形成单晶层,然后再在单晶层中以注入或扩散方式形成源区,最后再开出引线孔并制做电极、封装制成器件。

    一种静电感应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069C

    公开(公告)日:2003-09-10

    申请号:CN97115773.1

    申请日:1997-09-11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静电感应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器件是在基片的高阻区内所形成的栅条及栅墙之上形成绝缘层,在栅条间的沟道区之上形成源区,且所述的源区被位于栅条上的绝缘层隔开。本发明的方法是在单晶基片上以外延方法形成高阻层,再在所述的高阻层中以注入或扩散杂质形成栅区,再通过氧化和沉积方法形成单晶-介质相间的二元衬底表面,然后在其上用外延形成第二高阻层,即在形成栅区后再在栅墙、栅条及沟道表面以外延方法同步生成二元外延层,其中在栅墙和栅条上方形成多晶层或非晶层,在沟道上方形成单晶层,然后再在单晶层中以注入或扩散方式形成源区,最后再开出引线孔并制做电极、封装制成器件。

    复合结构的晶体管制造方法及晶体管

    公开(公告)号:CN1190266A

    公开(公告)日:1998-08-12

    申请号:CN97115774.X

    申请日:1997-09-11

    Applicant: 兰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器件,特别是双极型静电感应器件的制造方法和用这种方法制造的晶体管,以及一种新结构的双极型静电感应器件。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式实现:首先在衬底材料表面形成绝缘层,然后在绝缘层上刻出第一扩散的窗口,用扩散或注入的方式形成栅区及栅墙,再将部分栅墙上的绝缘层和由栅墙所围成的区域内(即沟道和栅条相间构成的有源区)的绝缘层去除,形成第二扩散窗口,进行第二次扩散,使经第一次扩散所产生的栅区和部分栅墙处的上部分杂质与第二次扩散所掺入的杂质相互补偿,形成具有表面栅和隐埋栅型双重结构特点的复合结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