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微粉及其制造方法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65969B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080052922.7

    申请日:2010-09-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19/03 B22F1/02 B22F9/12 B22F2999/00 B22F2202/1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镍微粉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镍微粉的结晶性优良、收缩起始温度高、能够抑制达到高温前伴随着烧结发生的收缩并且不影响树脂粘合剂的分解温度。所述镍微粉的平均粒径为0.05~0.3μm、晶粒粒径为比表面积粒径的60~90%、硫含量为0.1~0.5质量%和氧含量为0.4~1.5质量%,并在表面具有含氧的厚度为2~15nm的包覆层,该包覆层的最外面由含有镍硫化物和镍氧化物的混合物构成。并且,优选在X射线光电子光谱法分析中,最外面所含的硫化物中的硫化镍的含量比为50%~100%、镍氧化物中的氢氧化镍的含量比为0~50%。

    镍微粉及其制造方法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89252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110051092.2

    申请日:2011-02-2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球状且结晶性优良、粗大粒子的混入比既有产品大幅度减少的镍微粉及其易于工业化制造的方法。本发明的镍微粉的制造方法,包括:原料配制工序,该工序以使硫含量是0.1~0.5质量%的方式进行配制镍原料;微粉化工序,该工序在还原气体环境中,将镍原料通过热等离子体进行气化,使镍蒸气凝结而微粉化;粗大粒子去除工序,该工序将得到的微粉化镍连续导入水冷却夹套式旋风分离器内以去除粗大粒子,并且冷却微粉化镍;回收工序,该工序回收微粉化镍;以及缓慢氧化工序,该工序将回收的微粉化镍保持于弱氧化性非活性气体环境中使微粉化镍表面缓慢氧化而获得镍微粉。

    镍微粉及其制造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89252A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110051092.2

    申请日:2011-02-2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球状且结晶性优良、粗大粒子的混入比既有产品大幅度减少的镍微粉及其易于工业化制造的方法。本发明的镍微粉的制造方法,包括:原料配制工序,该工序以使硫含量是0.1~0.5质量%的方式进行配制镍原料;微粉化工序,该工序在还原气体环境中,将镍原料通过热等离子体进行气化,使镍蒸气凝结而微粉化;粗大粒子去除工序,该工序将得到的微粉化镍连续导入水冷却夹套式旋风分离器内以去除粗大粒子,并且冷却微粉化镍;回收工序,该工序回收微粉化镍;以及缓慢氧化工序,该工序将回收的微粉化镍保持于弱氧化性非活性气体环境中使微粉化镍表面缓慢氧化而获得镍微粉。

    镍微粉及其制造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65969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080052922.7

    申请日:2010-09-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19/03 B22F1/02 B22F9/12 B22F2999/00 B22F2202/1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镍微粉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镍微粉的结晶性优良、收缩起始温度高、能够抑制达到高温前伴随着烧结发生的收缩并且不影响树脂粘合剂的分解温度。所述镍微粉的平均粒径为0.05~0.3μm、晶粒粒径为比表面积粒径的60~90%、硫含量为0.1~0.5质量%和氧含量为0.4~1.5质量%,并在表面具有含氧的厚度为2~15nm的包覆层,该包覆层的最外面由含有镍硫化物和镍氧化物的混合物构成。并且,优选在X射线光电子光谱法分析中,最外面所含的硫化物中的硫化镍的含量比为50%~100%、镍氧化物中的氢氧化镍的含量比为0~5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