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93195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810482720.4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绝缘子表面污秽程度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红外热像法利用绝缘子表面污秽积累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的热物理性质差异带来的相应表面区域的温度变化差异来判断绝缘子表面污秽程度以及分布情况,能够实现对绝缘子表面污秽的在线监测,有利于实现对绝缘子绝缘状况的实时监测,进而在危害出现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此外,目前实验室内进行污闪得一系列研究皆为在绝缘子表面涂污均匀人工污秽,所得试验结果与实际运行绝缘子数据差异较大,根据红外热像测量方法得到的绝缘子表面污秽分布情况指导实验室人工污秽试验,能够在人工污秽于自然污秽之间建立联系,得到能够适用于实际运行绝缘子上污闪规律的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8344770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481888.3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GIS罐体裂纹的无损检测装置、方法及数据库,设备包括数据分析系统,控制系统,红外热成像仪采集系统及热激励单元;方法包括安装红外热成像仪与热激励单元并调节与GIS罐体的相对位置;设定红外热成像仪的采集时间和采集频率;控制热激励单元的加载电压和频率;红外热成像仪采集GIS罐体的动态温度信息,并发送至数据分析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对红外热成像图进行分析,识别GIS罐体内的缺陷;数据库包括GIS罐体内部裂纹特征标准数据库,红外热图数据获取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和数据输出模块。本申请提供的无损检测设备、方法及数据库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对GIS罐体内部进行检测,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8693195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482720.4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绝缘子表面污秽程度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红外热像法利用绝缘子表面污秽积累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的热物理性质差异带来的相应表面区域的温度变化差异来判断绝缘子表面污秽程度以及分布情况,能够实现对绝缘子表面污秽的在线监测,有利于实现对绝缘子绝缘状况的实时监测,进而在危害出现之前采取必要的措施,此外,目前实验室内进行污闪得一系列研究皆为在绝缘子表面涂污均匀人工污秽,所得试验结果与实际运行绝缘子数据差异较大,根据红外热像测量方法得到的绝缘子表面污秽分布情况指导实验室人工污秽试验,能够在人工污秽于自然污秽之间建立联系,得到能够适用于实际运行绝缘子上污闪规律的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2000550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411315807.4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C09D175/08 , C09D7/62 , C09K3/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疏水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疏水光热防冰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超疏水光热防冰涂层,所述超疏水光热防冰涂层包括聚合物基底和形成于所述聚合物基底表面的超疏水吸热颗粒层;所述聚合物基底包括低分子量共聚物和高分子量共聚物;所述低分子量共聚物主要由低分子量聚乙二醇与二异氰酸酯单体和烷基硼酸单体共聚构成;所述高分子量共聚物主要由高分子量聚乙二醇与二异氰酸酯单体和烷基硼酸单体共聚构成;所述超疏水吸热颗粒层主要由超疏水吸热颗粒分布构成,所述超疏水吸热颗粒包括吸热颗粒和包覆在所述吸热颗粒外层的透光疏水层。
-
公开(公告)号:CN11988576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23891.0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3 , G06F17/11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电力设备的地震损失评估方法及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对待检测的电力设备的结构进行简化并构建动力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动力模型进行刚度分析,得到电力设备在无损状态下的抗弯刚度;根据动力模型和抗弯刚度进行地震损失模拟,得到电力设备的地震损失模型;基于电力设备的地震损失模型确定电力设备的地震损失程度。通过对电力设备构建相应的动力模型,并基于动力模型对电力设备的震损情况进行实时模拟,来评估电力设备的震损程度,便于电网人员及时掌握电力设备的震后情况并做出进一步维护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943740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754297.0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H17/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网设备现场改造后的加速度测试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在对设备进行减隔震措施加装前后,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对所述设备进行原位动力测试,监测所述设备基频变化,以及减隔震措施加装后所述设备自身特性的改变;将IBIS‑FS系统布置于所述设备的侧向,进行面内振动测量,获得面内振动测量数据;将所述IBIS‑FS系统布置于所述设备的横向,进行面外振动测量,获得面外振动测量数据,可以更迅速且准确地对电气设备抗震加固的改装情况进行全面的加速度测试和改造后位移,从而能够即时获取改装效果的反馈,避免因设备移动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与额外成本,缩短测试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4372722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0035243.3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地震条件下典型瓷柱式电力设备电气性能评估方法。其原理为:通过软件仿真可获得电力设备内部设备部件间的位移量。而后进行振动台试验,将位移量仿真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比,判定仿真得到位移量的正确性,若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存在偏差则对建立模型进行修正。根据不同地震下电气设备的形变程度,建立对应震级下的电气设备形变模型,通过仿真手段可获得运行条件下电力设备内部设备部件间位移后的电场与温度场分布,根据绝缘材料的击穿、闪络对应的电场强度及绝缘材料的温升限制,进而可对电力设备的电气性能进行评估,本申请可以明确对应地震等级下电力设备是否出现电气失效,为震后的快速响应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05280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78686.4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T7/00 , G06V10/25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绝缘子歪斜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采用目标权重更新算法对初始目标检测模型的全连接层进行权重更新,以实现反向传播,得到目标识别模型,其中,目标权重更新算法根据分数阶偏导数进行梯度更新得到,将待识别图片输入至目标识别模型,得到待识别图片的第一关键点、第二关键点以及第三关键点,根据第一关键点、第二关键点以及第三关键点检测绝缘子是否歪斜。本技术方案通过根据分数阶偏导数得到的目标权重更新算法,目标权重更新算法可以为多阶导数下的权重更新算法,其实用性更广,采用目标权重更新算法可以得到精确度更高的目标识别模型,使得关键点识别更精确,故最终可以提高歪斜判断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52441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75957.4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S19/2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干扰抑制方法方法、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包括多个物理阵元的互质阵列,获取互质阵列接收信号得到的第一信号信息;将互质阵列转化为包括多个虚拟阵元的虚拟阵列;合并互质阵列和虚拟阵列得到差分共阵,根据第一信号信息确定差分共阵接收的第二信号信息;根据物理阵元和虚拟阵元确定差值阵元,以构建虚拟均匀直线阵列;根据虚拟均匀直线阵列所接收的信号构建完备优化问题并求解,以得到第三信号信息,第三信号信息表征虚拟均匀直线阵列所接收的信号;根据第三信号信息计算增广加权向量,增广加权向量用于抑制信号干扰。因此,本申请能够实现高鲁棒性的干扰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27055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17227.X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5D1/1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无人机分区应急作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预设每架无人机参数,包括若干个起飞位置;对每个作业点进行建模并获取其三维信息;根据每个作业点的三维信息对所有作业点进行划分,获得若干个作业分区;对每个作业分区匹配对应的起飞位置;对于任意起飞位置准备起飞的若干架无人机,从该起飞位置匹配的作业分区中筛选与无人机数量对应的作业点作为第一作业点,并且分发到对应的无人机;还将该作业分区中剩余的作业点均作为第二作业点,并且分发到所有无人机;每架无人机根据各自的第一作业点执行作业,之后,对第二作业点依次执行作业;这种方法通过对作业点区域划分和对无人机分配作业点,实现多架无人机协同配合完成作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