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垫入筒碳粉压实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63462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481107.6

    申请日:2024-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垫入筒碳粉压实装置,涉及干电池辅助加工设备领域。本发明包括碳粉锌壳进料机构,用于输送待装入粉垫的锌壳;粉垫震动装入机构,用于输出单一的粉垫;粉垫装入机构,包括用于粉垫取料、装入和压槽的粉垫弓杆机构以及用于物料转移的第一带料机构,第一带料机构用于带送锌壳和粉垫;粉垫补压机构,包括用于碳粉压制且保护碳粉凹槽的碳粉弓杆机构以及用于物料转移的第二带料机构,第二带料机构用于带送装有粉垫和碳粉的锌壳;第一锌壳出料机构,用于输送完成压粉的锌壳;沿着第一带料机构的转动方向,第一送料盘设于粉垫震动装入机构出料端的上游侧;以解决碳粉压制过程中出现大量碳粉飞溅以及无法帮助后续碳棒插入的问题。

    一种内弓杆旋转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3910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73806.6

    申请日:2023-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弓杆旋转装置,旋转筒的上安装有下弓杆和搓动弓杆,下弓杆包括外弓套和内弓杆,外弓套套装在内弓杆上,内弓杆的外圆周上具有轴向延伸的齿牙,外弓套上开设有便于齿牙露出的缺口;搓动弓杆包括杆体,杆体上开设有轴向延伸的直齿条,且直齿条与对应齿牙啮合,搓动弓杆的外端底部安装有可转动的第五轴承;搓动支架上开设有弧形槽,第五轴承能够进入到弧形槽内并沿弧形槽的槽壁滚动,弧形槽上具有向圆心凹陷的内凹弧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搓动弓杆与内弓杆的啮合,当第五轴承进入到内凹弧槽后,通过内凹弧槽的导向,能够通过第五轴承对搓动弓杆施加径向外力,从而实现搓动弓杆的径向移动,进而使得内弓杆旋转。

    粉柱成型装置
    3.
    发明公开
    粉柱成型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18344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73828.2

    申请日:2023-09-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粉柱成型装置,工作平台上安装有下凸轮轨道和定心组件,转动体绕定心组件转动,且转动体的上端部滑动安装有若干上弓杆,转动体的下端部滑动安装有下弓杆,转动体的中部放置有粉杯,且转动体的中部安装有往粉杯内落料的落料机构,上弓杆在上凸轮轨道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下弓杆在下凸轮轨道的作用下上下移动,转动体的底部还径向安装有与下弓杆对应的搓动机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弓杆的下行和下弓杆的上行,实现了粉柱的压实成型,而且在粉柱的压实过程中,内弓杆在搓动弓杆的作用下能够旋转,从而通过内弓杆的旋转,避免了内弓杆与粉料的粘连,进而避免了内弓杆带出粉料,保证了粉柱成型质量。

    一种筒纸生产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1606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60503.9

    申请日:2022-0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筒纸生产装置及方法,包括筒纸成型机构、双工位筒纸切断机构、驱动装置;在筒纸成型机构的底部设置双工位筒纸切断机构,筒纸成型机构、双工位筒纸切断机构由驱动装置统一进行驱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筒纸成型输送驱动机构、双工位筒纸切段驱动机构;所述筒纸成型输送驱动机构包括拉动驱动机构和夹持驱动机构;所述双工位筒纸切段驱动机构包括滑动驱动机构和转动驱动机构;解决了现有的电池生产用筒纸成型及装配连续性不好,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套膜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2093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254890.X

    申请日:2022-1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膜装置,真空流道旋转盘的顶部安装有活动夹臂,活动夹臂上开设有负压通道;真空流道固定盘上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与真空流道旋转盘之间形成负压腔体,真空流道固定盘安装在底盘座的顶部,且固定轴的顶部穿过真空流道固定盘、真空流道旋转盘,并在固定轴的顶部安装有凸轮,活动夹臂上设置有折弯臂,折弯臂上设置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始终与凸轮的外缘接触,带料盘具有上裙边和下裙边,上裙边安装在真空流道旋转盘上,下裙边上安装有推料弓杆,推料弓杆将壳体卡槽内的壳体往上顶,且当活动夹臂完全张开后,推料弓杆将壳体顶入膜片内。通过真空流道旋转盘的转动,实现了对膜片的张开,并且实现了壳体套膜。

    一种粉垫碳粉补压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36716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77979.5

    申请日:2024-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垫碳粉补压装置,涉及粉末电池粉垫装配设备领域。本发明包括补压弓杆调节盘,补压弓杆调节盘环绕其轴线设有用于驱动施压弓杆的第四轨道;补压弓杆驱动盘,补压弓杆驱动盘环绕其轴线设有若干竖直贯通的补压弓杆位移槽;施压弓杆;锌壳移动盘,锌壳移动盘的外沿环绕其轴线设有若干锌壳定位机构;锌壳定位机构与补压弓杆位移槽一一对应设置;补压弓杆调节盘、补压弓杆驱动盘以及锌壳移动盘同轴设置;补压弓杆调节盘定位设置,补压弓杆驱动盘以及锌壳移动盘同步转动设置;以解决现有的碳粉补压装置在对碳粉进行压制后,对于压制前碳粉表面刻意形成的凹槽难以在压制过程中得到保护的问题。

    一种筒纸生产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16068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060503.9

    申请日:2022-0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筒纸生产装置及方法,包括筒纸成型机构、双工位筒纸切断机构、驱动装置;在筒纸成型机构的底部设置双工位筒纸切断机构,筒纸成型机构、双工位筒纸切断机构由驱动装置统一进行驱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筒纸成型输送驱动机构、双工位筒纸切段驱动机构;所述筒纸成型输送驱动机构包括拉动驱动机构和夹持驱动机构;所述双工位筒纸切段驱动机构包括滑动驱动机构和转动驱动机构;解决了现有的电池生产用筒纸成型及装配连续性不好,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升降滑叉
    8.
    发明公开
    一种升降滑叉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81282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895850.1

    申请日:2023-0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升降滑叉,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动叉、膨胀升降机构、上动叉、滑道和平移机构,所述下动叉活动套设于上动叉上,在上动叉与下动叉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膨胀升降机构设于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并带动上动叉沿下动叉竖直升降,下动叉与滑道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平移机构设于该第二容置空间中并带动上、下动叉沿滑道平移。通过升降机构带动上动叉上升而让货物脱离机架,下降而让货物摆放到机架上并受其支撑,再通过平移组件方便升降滑叉往复移动,解决人工反复、多次搬运货物所带来的诸多不便。

    一种电池正极封口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014213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35519.2

    申请日:2023-01-10

    Abstract: 一种电池正极封口系统,它包括电池上料装置、胶圈上料装置、下料装置和电池封口装置;电池封口装置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上从上至下设置有封口杆、托司和顶升杆;封口杆包括外杆和内杆;内杆设置在外杆内;内杆包括驱动杆和按压杆;外杆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滑块可在滑槽内上下移动,滑块的内端与驱动杆相连,滑块的外端伸出滑槽;驱动杆底部开设有按压杆安装孔,按压杆上端插入按压杆安装孔内;按压杆安装孔内设置有缓冲弹簧;托司内开设有顶部开口的电池安装孔,托司底部开设有顶升孔,顶升孔贯穿电池安装孔底部;顶升杆上端可穿过顶升孔进入电池安装孔。该系统能够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和降低设备的生产制造成本或购买成本。

    一种套膜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320936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54890.X

    申请日:2022-1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膜装置,真空流道旋转盘的顶部安装有活动夹臂,活动夹臂上开设有负压通道;真空流道固定盘上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与真空流道旋转盘之间形成负压腔体,真空流道固定盘安装在底盘座的顶部,且固定轴的顶部穿过真空流道固定盘、真空流道旋转盘,并在固定轴的顶部安装有凸轮,活动夹臂上设置有折弯臂,折弯臂上设置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始终与凸轮的外缘接触,带料盘具有上裙边和下裙边,上裙边安装在真空流道旋转盘上,下裙边上安装有推料弓杆,推料弓杆将壳体卡槽内的壳体往上顶,且当活动夹臂完全张开后,推料弓杆将壳体顶入膜片内。通过真空流道旋转盘的转动,实现了对膜片的张开,并且实现了壳体套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