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纸生产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1606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60503.9

    申请日:2022-0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筒纸生产装置及方法,包括筒纸成型机构、双工位筒纸切断机构、驱动装置;在筒纸成型机构的底部设置双工位筒纸切断机构,筒纸成型机构、双工位筒纸切断机构由驱动装置统一进行驱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筒纸成型输送驱动机构、双工位筒纸切段驱动机构;所述筒纸成型输送驱动机构包括拉动驱动机构和夹持驱动机构;所述双工位筒纸切段驱动机构包括滑动驱动机构和转动驱动机构;解决了现有的电池生产用筒纸成型及装配连续性不好,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筒纸生产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16068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060503.9

    申请日:2022-0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筒纸生产装置及方法,包括筒纸成型机构、双工位筒纸切断机构、驱动装置;在筒纸成型机构的底部设置双工位筒纸切断机构,筒纸成型机构、双工位筒纸切断机构由驱动装置统一进行驱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筒纸成型输送驱动机构、双工位筒纸切段驱动机构;所述筒纸成型输送驱动机构包括拉动驱动机构和夹持驱动机构;所述双工位筒纸切段驱动机构包括滑动驱动机构和转动驱动机构;解决了现有的电池生产用筒纸成型及装配连续性不好,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柱筒组装机构
    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632153U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23014107.0

    申请日:2022-11-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柱筒组装机构,包括底板、侧支架板、柱池组装驱动部、筒组装驱动部和接料部;在底板的两侧对称设置侧支架板,在侧支架板上固定设置轴承座,在轴承座上转接设置驱动转轴;在侧支架板的一侧设置筒组装驱动部,在侧支架板的另一侧设置柱池组装驱动部,在柱池组装驱动部与筒组装驱动部之间设置接料部;决现了有的电电池组装生产中组装时容易出现错位卡壳的情况而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一种张膜机构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414683U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22696524.1

    申请日:2022-10-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张膜机构,真空流道固定盘上开设有弧形槽,真空流道旋转盘安装在真空流道固定盘上,且弧形槽与真空流道旋转盘的底部形成负压腔体,固定轴的顶部穿过真空流道固定盘和真空流道旋转盘,且固定轴的顶部安装有凸轮,真空流道旋转盘上成对安装有若干活动夹臂,活动夹臂上开设有负压通道,当活动夹臂旋转到负压腔体上方时,负压通道与负压腔体连通,且活动夹臂上设置有折弯臂,折弯臂上设置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始终与凸轮的外缘接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真空流道旋转盘的转动,实现了活动夹臂的开合,还实现了负压通道与抽真空设备的连通,进而实现了活动夹臂对膜片的吸附、张开和脱膜。

    一种电池验电用计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737627U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20056997.7

    申请日:2023-01-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验电用计数装置,包括主轴、计数盘、第一驱动齿轮及第二驱动齿轮,所述主轴通过轴承座活动设置在机架上,且主轴的一端与驱动设备相连接,所述主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驱动齿轮及第二驱动齿轮,且在所述第一驱动齿轮及所述第二驱动齿轮一端啮合设置有第一稳定齿轮及第二稳定齿轮;所述第一稳定齿轮通过平衡轴连接座与所述第二稳定齿轮相连接形成齿轮组结构,且平衡轴连接座上部设置有计数盘,所述计数盘上设置有透光槽,所述透光槽一侧的机架上设置有光电感应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线上计数的目的。

    一种吸膜旋转盘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839940U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22696521.8

    申请日:2022-10-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膜旋转盘,包括圆周转动的转动体和用于吸膜的吸附部,转动体上开设有第一负压通道,第一负压通道的出气孔与负压单元连通,吸附部可拆卸安装在转动体上,且吸附部上设置有第二负压通道,第一负压通道进气孔和第二负压通道的出气孔连通,且第二负压通道的进气孔位于吸附部的吸附端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负压通道和第二负压通道的连接,可以在第一负压通道和第二负压通道内形成负压,从而可以实现膜的吸附,且膜吸附稳定性高,而吸附后的膜在转动体的转动下可以实现膜的转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