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分子标记与形态标记相结合的辣椒多基因多性状聚合种质的培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65322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708258.6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子标记与形态标记相结合的辣椒多基因多性状聚合种质的培育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分别以两组携带不同目标优异基因或性状的辣椒种质为亲本杂交,分别获得同时具有目标优异基因和性状的杂交一代植株,再将两组分别得到的杂交一代植株杂交得到杂交一代植株,分离杂交一代植株小孢子,培育得到单倍体植株,筛选得到优异基因和优异性状聚合的辣椒单株,对辣椒单株进行染色体加倍,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获得多基因多性状聚合的优良辣椒种质。采用本发明中的培育方法,可显著提高育种效率,与传统的育种时间(10年以上)相比,本发明获得多基因多性状聚合的纯合植株只需3.5年,极大缩短了育种时间。

    一种辣椒整枝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79853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36856.6

    申请日:2021-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辣椒整枝方法,整株选留3个一级侧枝,每个一级侧枝选留3个二级侧枝。步骤为:S1.待辣椒植株主茎长到15‑25厘米高时,打顶,促进侧枝萌发;S2.待主茎中上部侧枝长到3‑5厘米长时,选3个侧枝,留作为一级侧枝,同时剪去主茎上其他萌发的侧枝;S3.待一级侧枝长到6‑8片真叶时,打顶,促进二级侧枝萌发;S4.待二级侧枝长到3‑5厘米长时,每个一级侧枝选3个侧枝,留作为二级侧枝,同时剪去一级侧枝和主茎上其他萌发的侧枝;S5.子叶开始发黄时,分批摘除主茎上的真叶。有益效果:改善植株群体结构,增加结果枝数量,增加结果位点;同时增加植株近地面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提高光合效率,使植株生长发育更健壮,可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提高座果率。

    一种基于分子标记与形态标记相结合的辣椒多基因多性状聚合种质的培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65322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708258.6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子标记与形态标记相结合的辣椒多基因多性状聚合种质的培育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本发明分别以两组携带不同目标优异基因或性状的辣椒种质为亲本杂交,分别获得同时具有目标优异基因和性状的杂交一代植株,再将两组分别得到的杂交一代植株杂交得到杂交一代植株,分离杂交一代植株小孢子,培育得到单倍体植株,筛选得到优异基因和优异性状聚合的辣椒单株,对辣椒单株进行染色体加倍,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获得多基因多性状聚合的优良辣椒种质。采用本发明中的培育方法,可显著提高育种效率,与传统的育种时间(10年以上)相比,本发明获得多基因多性状聚合的纯合植株只需3.5年,极大缩短了育种时间。

    一种基于优化聚类分簇的双簇首WSNs自适应中继路由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1532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519659.9

    申请日:2022-11-30

    Inventor: 张晶 高翔 张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优化聚类分簇的双簇首WSNs自适应中继路由方法,属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技术领域。首先,引入双簇首网络模型,以通信能耗为依据设置最优成簇规模,模糊C均值(FCM)算法根据算术优化算法(AOA)提供的初始聚类中心进行集中式成簇划分;其次,在监测区域已经划分成簇的基础上,对内外簇首的工作特性、影响簇首能耗的因素进行分析,分别为内外簇首设计独立的簇首评价函数,基于此进行分布式动态双簇首轮换;最后,对外簇首间中继转发策略的距离适用条件进行分析,并以能量消耗速率为依据选择外簇首的中继节点。本发明可以提升节点能量利用效率,从而延长了网络的生命周期。

    一种制备天然天麻苷元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40249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07244.5

    申请日:2018-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天然天麻苷元的方法;将竹笋经去壳、切丝、水洗等简单处理后进行密封发酵,发酵完成后回流提取,回收溶剂后的提取液用大孔吸附树脂及硅胶柱层析两种分离手段交替使用,得到天麻苷元粗品,再用萃取或重结晶的方法处理,得天麻苷元的纯品;本发明方法无需使用酸或碱等有机溶剂,制备过程对环境无污染,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廉,产品收率高,适合产业化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