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13939A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280045427.2
申请日:2012-09-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本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4841 , B60N2/4228 , B60N2/68 , B60N2/838 , B60N2/841 , B60N2/888 , B60N2/897
Abstract: 在车辆座椅(10)中,托架接触部件(36)在初始使用位置被固定于座椅靠背框架(18)并与支承托架(26)接触,以抑制头枕(16)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的后倾。虽然抑制了后倾,但接触部件未抑制头枕由于车辆被追尾情况下的惯性力而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从初始使用位置的前倾。
-
公开(公告)号:CN102307751A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1080006084.X
申请日:2010-01-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N2/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4221 , B60N2/4228 , B60N2/427 , B60N2/88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其能够以简单且轻量的结构来提高头部保护装置的颈部扭伤减轻效果。在本车辆用座椅(10)中,当车辆发生后面碰撞时,以独立于座椅靠背框架(32)的方式被固定在倾斜连杆(46)上的支承框架(50)将从车辆后方侧对落座乘员的腰部进行支承。由此,由于降低了从落座乘员向座椅靠背框架(32)输入的载荷,因此能够抑制座椅靠背框架(32)向车辆后方侧的位移量(变形量)。由此,能够缩短到落座乘员的头部与头部保护装置(16)抵接的时间。并且,由于只需将仅对落座乘员的腰部进行支承的支承框架(32)固定在倾斜连杆(46)上即可,因此能够形成简单且轻量的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4661868B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380049268.8
申请日:2013-08-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N2/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809 , B29C44/1238 , B29C44/1271 , B29K2075/00 , B29K2105/04 , B29L2009/00 , B29L2031/3023 , B60N2/64 , B60N2/682 , B60N2/7017 , B60N2/80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和头枕的制造方法,所述头枕能够在确保NV性能的同时减轻对后方碰撞时的乘员的颈部的负载。在车辆用座椅(10)的头枕表皮(22)的内侧配置有第一氨基甲酸酯(30)和第二氨基甲酸酯(32)从而构成了头枕衬垫(20)。第一氨基甲酸酯(30)被埋设于第二氨基甲酸酯(32)中,并且被设为能够弹性变形,且对质量体(34)进行支承。第二氨基甲酸酯(32)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相比弹性系数被设定得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661869A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380049271.X
申请日:2013-08-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N2/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806 , B60N2/4885 , B60N2/80 , B60N2/888 , B60N2002/899 , F16F7/108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所述头枕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对两种共振频率的振动发挥衰减作用的特性。在车辆用座椅(10)的头枕表皮的内侧,于质量体(34)上支承有构成头枕衬垫(20)的一部分且能够弹性变形的第一氨基甲酸酯(30)。即,构成有具备第一氨基甲酸酯(30)以及质量体(34)的动态减震器(28)。质量体(34)的重心(34G)被设定于相对于第一氨基甲酸酯(30)的弹性中心(30C)而向座椅宽度方向偏移了的位置处。
-
公开(公告)号:CN102076521B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0980124779.5
申请日:2009-06-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4228 , B60N2/809 , B60N2/838 , B60N2/888 , B60N2/897 , B60N220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降低左右方向的振动的车辆用座椅。在本车辆用座椅(10)中,头枕框架(32)的一对脚部(32A)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20)能够绕座椅靠背(18)的前后方向的轴线相对旋转地进行连接。另外,在头枕框架(32)的一对脚部(32A)与中间部(32B)之间设有关节部(32C)。这样,头枕(14)能够相对于座椅靠背(18)向左右转动。另外,头枕(14)由设于头枕支承构件(24)与支承托架(20C)之间的橡胶构件朝相对于座椅靠背(18)的转动范围的中间位置施力。这样,在对本车辆用座椅(10)施加左右方向的振动之际,头枕(14)作为动态减震器起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481865A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980161383.8
申请日:2009-09-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N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0715 , B60N2/071 , B60N2/0722 , B60N2/0725 , B60N2/0727 , B60N2/073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能够在不追加动态减震器等的特殊装置的条件下,抑制座椅主体上产生的振动的车辆用座椅。在本车辆用座椅中,被连结在座椅主体上的上部导轨(26)以如下方式而被支承,即,相对于被固定在车身侧的下部导轨(28),能够通过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并排的一对滑动引导件(42、44)而进行滑动。在此,滑动引导件(42、44)的间隔(L)被设定为,窄于上部导轨(26)相对于下部导轨(28)的最大滑动量(S)的一半。因此,座椅主体相对于车身的支承刚性变低,并且座椅主体的前后方向共振频率降低。由此,能够使座椅主体的前后方向共振频率从车辆的发动机的怠速运转时的、车身的共振频率等偏离。
-
公开(公告)号:CN103813939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280045427.2
申请日:2012-09-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石本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4841 , B60N2/4228 , B60N2/68 , B60N2/838 , B60N2/841 , B60N2/888 , B60N2/897
Abstract: 在车辆座椅(10)中,托架接触部件(36)在初始使用位置被固定于座椅靠背框架(18)并与支承托架(26)接触,以抑制头枕(16)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的后倾。虽然抑制了后倾,但接触部件未抑制头枕由于车辆被追尾情况下的惯性力而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从初始使用位置的前倾。
-
公开(公告)号:CN102481865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0980161383.8
申请日:2009-09-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N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0715 , B60N2/071 , B60N2/0722 , B60N2/0725 , B60N2/0727 , B60N2/073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能够在不追加动态减震器等的特殊装置的条件下,抑制座椅主体上产生的振动的车辆用座椅。在本车辆用座椅中,被连结在座椅主体上的上部导轨(26)以如下方式而被支承,即,相对于被固定在车身侧的下部导轨(28),能够通过在座椅前后方向上并排的一对滑动引导件(42、44)而进行滑动。在此,滑动引导件(42、44)的间隔(L)被设定为,窄于上部导轨(26)相对于下部导轨(28)的最大滑动量(S)的一半。因此,座椅主体相对于车身的支承刚性变低,并且座椅主体的前后方向共振频率降低。由此,能够使座椅主体的前后方向共振频率从车辆的发动机的怠速运转时的、车身的共振频率等偏离。
-
公开(公告)号:CN102076522B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0980124780.8
申请日:2009-06-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4228 , B60N2/809 , B60N2/838 , B60N2/888 , B60N2/897 , B60N2205/20
Abstract: 本发明可以使头枕相对于座椅靠背转动,并且,可以提高头枕的上下方向的支承强度。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10)中,连接头枕(14)的腿部(32A)的头枕支承件(24),通过下侧曲面(26)与支承托架(20C)的下端滑动,并且上侧曲面(28)与支承托架(20C)的上端滑动,其相对于支承托架(20C)围绕沿着座椅靠背(18)的左右方向的轴线的转动被进行导向。另外,头枕支承件(24),通过下侧曲面(26)与支承托架(20C)的下端接触,上侧曲面(28)与支承托架(20C)的上端接触,其相对于支承托架(20C)在座椅靠背(18)的上下方向上的运动受到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03167971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080068012.8
申请日:2010-08-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借助简单的结构使头枕具有使车辆用座椅的震动衰减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功能、并且具有针对落座乘客的头部的冲击吸收功能。头枕(12)的支柱(14)被保持于座椅靠背,覆盖该支柱(14)的至少一部分的罩(16)由该支柱(14)支承而能够以座椅宽度方向为中心在座椅前后方向摆动,当罩(16)摆动时,受扭螺旋弹簧(18)(弹性部件)弹性变形而在与上述罩(16)的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回复力。并且,朝上述摆动方向以外的变位由设置在支柱(14)与罩(16)之间的抑制部(22)抑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