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中柱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28534B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1910137376.X

    申请日:2019-02-25

    Abstract: 车辆中柱包括:外面板,其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和内面板,其位于外面板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并且形成闭合截面,其中内面板包括:安装开口,其形成在下面板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下端部中;预定部件,其经由安装开口容置在闭合截面中;一对纵向长凹部,其形成在内面板的两侧边缘处,以便在车辆高度方向上从上端部延伸到安装开口的周缘;和加强联接凹部,其形成于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安装开口上方并靠近安装开口的位置处,所述加强联接凹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联接一对纵向长凹部。

    车辆中柱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28534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137376.X

    申请日:2019-02-25

    Abstract: 车辆中柱包括:外面板,其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和内面板,其位于外面板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并且形成闭合截面,其中内面板包括:安装开口,其形成在下面板的在车辆高度方向上的下端部中;预定部件,其经由安装开口容置在闭合截面中;一对纵向长凹部,其形成在内面板的两侧边缘处,以便在车辆高度方向上从上端部延伸到安装开口的周缘;和加强联接凹部,其形成于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在安装开口上方并靠近安装开口的位置处,所述加强联接凹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联接一对纵向长凹部。

    中柱结构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54518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1910166871.3

    申请日:2019-03-06

    Abstract: 一种中柱结构,其被搭载在车辆中,且包括:柱内板;下柱外板,该下柱外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被布置在柱内板的外侧;以及上柱外板,该上柱外板在车辆高度方向上被布置在下柱外板的上侧。下柱外板包括:侧壁部;前壁部,该前壁部被连接到侧壁部的前端;以及后壁部,该后壁部被连接到侧壁部的后端。上柱外板包括与侧壁部重叠的重叠部,并且该重叠部在车辆高度方向上被设置在上柱外板的下端部处。前壁部和后壁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折线部。

    车身下部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39622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1910140678.2

    申请日:2019-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包括下边梁及横梁,其中,所述下边梁具有下边梁外板和下边梁内板,在由所述下边梁外板和所述下边梁内板形成的闭合截面空间内,具有与所述横梁对应的形状的隔板以隔着所述下边梁内板而与所述横梁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述隔板具有前壁部、配置在所述前壁部的后方的后壁部及连接所述前壁部与所述后壁部的连接壁部,所述前壁部及所述连接壁部形成沿所述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一棱线,所述后壁部及所述连接壁部形成沿所述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二棱线。

    中柱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5451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166871.3

    申请日:2019-03-06

    Abstract: 一种中柱结构,其被搭载在车辆中,且包括:柱内板;下柱外板,该下柱外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被布置在柱内板的外侧;以及上柱外板,该上柱外板在车辆高度方向上被布置在下柱外板的上侧。下柱外板包括:侧壁部;前壁部,该前壁部被连接到侧壁部的前端;以及后壁部,该后壁部被连接到侧壁部的后端。上柱外板包括与侧壁部重叠的重叠部,并且该重叠部在车辆高度方向上被设置在上柱外板的下端部处。前壁部和后壁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在车辆高度方向上延伸的折线部。

    车身下部结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39622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140678.2

    申请日:2019-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包括下边梁及横梁,其中,所述下边梁具有下边梁外板和下边梁内板,在由所述下边梁外板和所述下边梁内板形成的闭合截面空间内,具有与所述横梁对应的形状的隔板以隔着所述下边梁内板而与所述横梁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述隔板具有前壁部、配置在所述前壁部的后方的后壁部及连接所述前壁部与所述后壁部的连接壁部,所述前壁部及所述连接壁部形成沿所述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一棱线,所述后壁部及所述连接壁部形成沿所述车宽方向延伸的第二棱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