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控制装置、座椅控制方法及程序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1879011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390768.8

    申请日:2024-0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座椅控制装置、座椅控制方法及程序产品。控制装置(200)具备存储器(204)和控制部(202)。存储器(204)存储后座座椅的倾斜限制位置与后座座椅的滑动位置之间的关系。控制部执行设定处理及座椅位置控制。设定处理包含按照与后座座椅的状况相关的预定信息来设定前后方上的前座座椅与后座座椅之间的空隙的大小的下限的处理。座椅位置控制包括:将后座座椅的倾斜位置控制在作为不超过倾斜限制位置的后座座椅的倾斜位置的范围而基于上述关系所确定的第一范围内,并且将后座座椅的滑动位置控制在作为空隙的大小在下限以上的后座座椅的滑动位置的范围而按照前座座椅的位置所确定的第二范围内。

    座椅调节装置、交通工具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的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33888B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710367122.8

    申请日:2017-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20 B60N2/02 B60N2/206 B60N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座椅调节装置、交通工具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的调节方法。本公开的1个方面的座椅调节装置包括:旋转部、旋转驱动部、被卡合部件、卡合部件、以及控制部。在所述卡合部件未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何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的解锁状态下,当座椅靠背转动到比直立位置位于更前方侧的规定前倾位置时,所述控制部执行锁定转换处理。所述锁定转换处理是,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旋转部进行旋转,以使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位于能够进行卡合的位置,从而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所述任意一个被卡合部进行卡合的处理。

    座椅
    3.
    发明公开
    座椅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52713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179437.6

    申请日:2024-08-2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具有能够改变座椅靠背的角度的倾斜装置的座椅。该座椅具备:倾斜角度调节器,倾斜角度调节器,所述倾斜角度调节器用于改变所述座椅靠背的角度,并且具有内齿轮、外齿轮、楔块、以及撞块;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产生驱动所述撞块的驱动力;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电动马达的动作,并且能够执行反转控制。当将所述座椅靠背的角度发生变化时的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方向作为动作方向,并且将与该动作方向相反的方向作为反转方向时,所述反转控制是将所述电动马达沿动作方向旋转之后执行的控制,当执行所述反转控制时,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座椅靠背的角度不发生变化的范围内使该电动马达沿反转方向旋转。

    座椅调节装置、交通工具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的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33888A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10367122.8

    申请日:2017-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N2/20 B60N2/02 B60N2/206 B60N2/22 B60N2/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座椅调节装置、交通工具用座椅以及座椅靠背的调节方法。本公开的1个方面的座椅调节装置包括:旋转部、旋转驱动部、被卡合部件、卡合部件、以及控制部。在所述卡合部件未与所述被卡合部件的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何一个被卡合部相卡合的解锁状态下,当座椅靠背转动到比直立位置位于更前方侧的规定前倾位置时,所述控制部执行锁定转换处理。所述锁定转换处理是,所述控制部通过所述旋转驱动部使所述旋转部进行旋转,以使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任意一个被卡合部位于能够进行卡合的位置,从而使所述卡合部件与所述多个被卡合部中的所述任意一个被卡合部进行卡合的处理。

    交通工具用座椅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881626U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820763139.5

    申请日:2018-05-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气囊以及控制部。气囊用于保持就坐者的姿势,并且会因空气流入而膨胀并因空气流出而收缩。控制部构成为,向控制部输入基于交通工具的转向角的信号,并且,控制部利用该信号来控制气囊的膨胀或收缩,并且,当转向角为预先规定的预定角度以上时,控制部能够执行使空气流入气囊内的主动支撑模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