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13353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835926.2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纵向接力式隧道超长安全通道防烟疏散方法,S1:隧道火灾报警系统监测到车行道发火灾后向FAS系统报警,FAS系统发出指令,开启工作井内的加压风机将工作井内的新鲜空气送入安全通道内;S2:通过余压阀调节,维持安全通道内正压值,以火灾点附近的防火门为中心50~500米范围内的双向接力射流风机开启喷射高速气流,诱导通道两端的新鲜空气由工作井沿着隧道纵向接力输送至火灾点附近的防火门;S3:被困人员通过火灾点附近的疏散口进入滑梯间/楼梯间,并通过防护门进入安全通道向隧道两端的工作井逃生。本发明还公开了对应的系统。本发明可以实现通道内接力送风至通道内任何地方,有效保证了隧道中部火灾工况下人员疏散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2412517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0544760.4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排烟装置及隧道及排烟阀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至少1个排烟阀结构及安装于隧道本体内顶部的烟道板,烟道板内设有至少1个风孔,各排烟阀结构安装于烟道板内的各风孔内,各排烟阀结构的上表面高度低于或等于烟道板的上表面高度。本发明中烟气穿过排烟阀结构进入到烟道板与隧道本体的内壁顶部之间形成的排烟道后并进行流通时,由于各排烟阀结构的上表面高度低于或等于烟道板的上表面高度,不至于对烟气的流通形成任何阻碍,减小了对排烟风机的动力性能要求,提高了烟气的流通效率和节省排烟风机的动力能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烟装置因动力不足而失效、以及给隧道结构和人员疏散带来严重危害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41251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010544760.4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排烟装置及隧道及排烟阀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至少1个排烟阀结构及安装于隧道本体内顶部的烟道板,烟道板内设有至少1个风孔,各排烟阀结构安装于烟道板内的各风孔内,各排烟阀结构的上表面高度低于或等于烟道板的上表面高度。本发明中烟气穿过排烟阀结构进入到烟道板与隧道本体的内壁顶部之间形成的排烟道后并进行流通时,由于各排烟阀结构的上表面高度低于或等于烟道板的上表面高度,不至于对烟气的流通形成任何阻碍,减小了对排烟风机的动力性能要求,提高了烟气的流通效率和节省排烟风机的动力能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烟装置因动力不足而失效、以及给隧道结构和人员疏散带来严重危害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49727B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010543707.2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及人员疏散方法及疏散送风结构,包括以下步骤:将现有技术的疏散通道隔成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由送风装置通过送风管送风至疏散通道,使疏散通道处于正压状态。本发明在不改变现有疏散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的疏散通道隔成体积较小的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疏散通道的断面较小且体积较小,导致加压送风量计算值比现有技术要小,对加压送风机的动力性能要求较低,不会存在通风设备安装空间不足、风机选型困难问题;由于是在疏散通道一侧插入送风管,疏散通道侧壁与送风管之间密封性良好,不会出现泄露情况;该疏散通道漏风点较少,两端封闭不通风,疏散通道整体维持正压容易,对人员疏散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1749727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543707.2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疏散送风方法及人员疏散方法及疏散送风结构,包括以下步骤:将现有技术的疏散通道隔成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由送风装置通过送风管送风至疏散通道,使疏散通道处于正压状态。本发明在不改变现有疏散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的疏散通道隔成体积较小的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疏散通道的断面较小且体积较小,导致加压送风量计算值比现有技术要小,对加压送风机的动力性能要求较低,不会存在通风设备安装空间不足、风机选型困难问题;由于是在疏散通道一侧插入送风管,疏散通道侧壁与送风管之间密封性良好,不会出现泄露情况;该疏散通道漏风点较少,两端封闭不通风,疏散通道整体维持正压容易,对人员疏散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689235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650135.1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6B9/00 , E05F15/627 , E05C19/16 , E06B7/22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隐藏式拉紧机构的上翻式全断面防淹门及其使用方法,正常通行工况时,Z字型连杆与防淹门板置于地面,与地面装修面齐平,连接在Z字型连杆上的钢丝绳隐藏在防淹通道墙面两侧装修内;防淹工况时,Z字型连杆在钢丝绳的作用下,将与地面装修面齐平的防淹门板以铰链为轴拉起;既不占用通行空间,保证安全,又实现防淹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513353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110835926.2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纵向接力式隧道超长安全通道防烟疏散方法,S1:隧道火灾报警系统监测到车行道发火灾后向FAS系统报警,FAS系统发出指令,开启工作井内的加压风机将工作井内的新鲜空气送入安全通道内;S2:通过余压阀调节,维持安全通道内正压值,以火灾点附近的防火门为中心50~500米范围内的双向接力射流风机开启喷射高速气流,诱导通道两端的新鲜空气由工作井沿着隧道纵向接力输送至火灾点附近的防火门;S3:被困人员通过火灾点附近的疏散口进入滑梯间/楼梯间,并通过防护门进入安全通道向隧道两端的工作井逃生。本发明还公开了对应的系统。本发明可以实现通道内接力送风至通道内任何地方,有效保证了隧道中部火灾工况下人员疏散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15565578U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21472522.3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6B9/00 , E06B7/22 , E05F15/665 , E05F15/7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隐藏式防淹门结构,包括于地面向下凹陷的安装槽、可封堵安装槽的槽口且与地面平齐的门扇以及用于将门扇推动至竖起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于安装槽中。本实用新型在解决了水位过高时发生建筑内部倒灌和人工操作防水不及时等问题的同时,也避免了设置过多台阶踏步,影响建筑功能,同时避免与出入口处卷帘门的联动,具有安装便捷、自动响应、运行可靠、经济实用等优点;关闭状态下隐藏于地下,当路面使用;当水位过高时,控制一体化电动推杆启动,通过多点驱动下实现推力自平衡,在伸长同时做相对转动,沿导向台推动门扇,使门扇滑块沿导向轴滑动,带动门扇至指定位置,并利用侧止板和底部的压紧密封条对门扇进行防水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212867630U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21099878.2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疏散送风结构,包括送风装置、送风管、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疏散通道与救援车道之间设有第一隔板,送风装置通过送风管与疏散通道连通,使疏散通道处于正压状态。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现有技术疏散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将现有技术中体积较大的疏散通道隔成体积较小的疏散通道及救援车道,疏散通道的断面较小且体积较小,导致加压送风量计算值比现有技术要小,对加压送风机的动力性能要求较低,不会存在通风设备安装空间不足、风机选型困难问题;由于是在疏散通道一侧插入送风管,疏散通道与工作井之间密封性良好,不会出现疏散通道端部风量泄露情况;该疏散通道几乎无漏风点,疏散通道整体维持正压容易,对人员疏散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212803303U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21099879.7
申请日:2020-06-1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排烟装置及隧道,用于对隧道本体内发生火灾时进行排烟,包括至少1个排烟阀结构及安装于隧道本体内顶部的烟道板,烟道板内设有至少1个风孔,各排烟阀结构安装于烟道板内的各风孔内,各排烟阀结构的上表面高度低于或等于烟道板的上表面高度。本实用新型中烟气穿过排烟阀结构进入到烟道板与隧道本体的内壁顶部之间形成的排烟道后并进行流通时,由于各排烟阀结构的上表面高度低于或等于烟道板的上表面高度,不至于对烟气的流通形成任何阻碍,减小了对排烟风机的动力性能要求,提高了烟气的流通效率和节省排烟风机的动力能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排烟装置因动力不足而失效、以及给隧道结构和人员疏散带来严重危害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