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42878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779032.0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上软下硬地层CRD法分部联动快速化施工方法,包括步骤:打设拱部超前支护,先后对先行导洞及先行导洞对侧导洞的掌子面进行超前注浆、开挖土体并施作导洞初支、临时中隔壁及临时仰拱,同时利用锁脚锚管将初支拱顶及临时中隔壁受力传递至硬岩;利用两导洞作为工作面,对两者下侧导洞的洞身及外扩范围内的非硬岩地层进行超前注浆加固止水,继续施作导洞初支以闭合导洞初支;在临时中隔壁上进行开孔并连通上半断面两组导洞,实现上半断面的联动施工;在临时仰拱上进行开孔连通同侧两组导洞以实现竖向联动;本发明有利于优化施工组织、缩短工期,同时兼顾施工过程中结构整体性,有效控制土体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5012997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718259.4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化低扰动交叉中隔壁法隧道二衬施工方法,其步骤为:根据施工组织安排,确定施工分段,使每个施工段最大长度不超过20m或两倍隧道洞径;在一个施工段内,每隔一榀临时支撑在上半导洞内架设临时型钢斜撑,在已架设临时型钢斜撑的临时中隔壁底端钢架施作临时支撑型钢/二衬防水节点,破除未架设临时型钢斜撑的临时中隔壁底端的混凝土并切除其底端的钢架;施作隧道底板二衬,回填临时混凝土;架设满堂支架,依次施作两侧拱腰二衬和拱顶二衬。本发明通过在上部导洞增加临时型钢斜撑满足隧道初支结构整体性和刚度要求,避免依赖不确定性高的地层空间效应,同时兼顾隧道变形控制需要,显著降低施工风险,实现了二衬长段一次性浇筑。
-
公开(公告)号:CN11516308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519994.2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穿既有地铁线路多源关联信息化风险管控实施方法,遵循“周边土体沉而不塌、既有结构损却可修、线路运营缓但不停”的底线原则,通过多源一体化措施保障工程安全,具体包括全方位管控地层和水位变化的注浆及水位稳定措施、严控新建隧道变形的快速化施工措施、自动化监测及联动注浆抬升措施、多阶段动态“地层‑结构”及精细化“荷载‑结构”有限元模拟预判措施等;后制定了运营应急预案,并根据需要安装特殊调整轨道扣件系统,保证下穿施工期间列车安全不间断运营;本方法从分析不同工程的自身特性和环境风险出发,制定针对性强、合理性高的成套保护监控方案,避免生搬硬套规范,有效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及既有隧道安全运营。
-
公开(公告)号:CN11501299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18259.4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化低扰动交叉中隔壁法隧道二衬施工方法,其步骤为:根据施工组织安排,确定施工分段,使每个施工段最大长度不超过20m或两倍隧道洞径;在一个施工段内,每隔一榀临时支撑在上半导洞内架设临时型钢斜撑,在已架设临时型钢斜撑的临时中隔壁底端钢架施作临时支撑型钢/二衬防水节点,破除未架设临时型钢斜撑的临时中隔壁底端的混凝土并切除其底端的钢架;施作隧道底板二衬,回填临时混凝土;架设满堂支架,依次施作两侧拱腰二衬和拱顶二衬。本发明通过在上部导洞增加临时型钢斜撑满足隧道初支结构整体性和刚度要求,避免依赖不确定性高的地层空间效应,同时兼顾隧道变形控制需要,显著降低施工风险,实现了二衬长段一次性浇筑。
-
公开(公告)号:CN114961737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439566.9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富水复合地层矿山法分部开挖快速化施工方法,包括S1、划分富水复合地层为六个导洞,单一先行导洞施工,施工初期支护,继续施工直至贯通;S2、利用先行导洞对其余五导洞超前注浆、核查掌子面前方实际地层情况并作为原位试验段,验证工前评估及设计措施有效性;S3、施工其余五个导洞,开挖并施工五个导洞的初期支护;S4、同步施工五个导洞至全线贯通;本方法大幅度提升效率节省工期,注浆和开挖同步进行,实时核查掌子面前方实际地层情况,创造新工作面对其余导洞进行超前注浆及对加固土体抽芯检查,满足施工工况工艺,不会在富水复合地层地段出现失真,防止发生工程事故及隐患,实现系统化人力、工程成本预算。
-
公开(公告)号:CN115142878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779032.0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上软下硬地层CRD法分部联动快速化施工方法,包括步骤:打设拱部超前支护,先后对先行导洞及先行导洞对侧导洞的掌子面进行超前注浆、开挖土体并施作导洞初支、临时中隔壁及临时仰拱,同时利用锁脚锚管将初支拱顶及临时中隔壁受力传递至硬岩;利用两导洞作为工作面,对两者下侧导洞的洞身及外扩范围内的非硬岩地层进行超前注浆加固止水,继续施作导洞初支以闭合导洞初支;在临时中隔壁上进行开孔并连通上半断面两组导洞,实现上半断面的联动施工;在临时仰拱上进行开孔连通同侧两组导洞以实现竖向联动;本发明有利于优化施工组织、缩短工期,同时兼顾施工过程中结构整体性,有效控制土体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492222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672595.X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C管桩快速化低扰动托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既有地面建构筑物进行临迁;开挖施工基坑;在施工基坑底部的软土土层均匀设置预埋袖阀管;构建新筏板,并在新筏板顶部组装预制拼装式新基座;利用新筏板施作锚杆静压桩;施作新建矿山法隧道,破除与新建矿山法隧道冲突的既有PHC管桩,根据沉降监测结果利用预埋袖阀管进行补偿注浆抬升控制软土土层沉降;预制拼装式新基座的对穿螺栓口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填充密实,所述预制拼装式新基座和新筏板外表面采用PVC柔性卷材防水封闭;回填施工基坑,完成既有PHC管桩托换;本发明方法有利于缩短工期、减少施工费用,同时兼顾后期跟踪注浆、控制沉降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5199329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0742895.0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越既有地铁线路工程自动化监测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确定垂直于新建隧道轴线方向的施工影响范围;步骤S2、根据既有隧道和新建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土体的加权平均摩擦角确定监控分区;步骤S3、根据监控分区设定自动化监测项目,所述自动化监测项目包括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测、对地层情况变化进行监测、对既有隧道结构沉降进行监测;步骤S4、根据监控分区来确定所述自动化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和控制值;本发明及时掌握施工关键参数的动态变化情况,有助于控制施工风险,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922222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0672595.X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C管桩快速化低扰动托换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既有地面建构筑物进行临迁;开挖施工基坑;在施工基坑底部的软土土层均匀设置预埋袖阀管;构建新筏板,并在新筏板顶部组装预制拼装式新基座;利用新筏板施作锚杆静压桩;施作新建矿山法隧道,破除与新建矿山法隧道冲突的既有PHC管桩,根据沉降监测结果利用预埋袖阀管进行补偿注浆抬升控制软土土层沉降;预制拼装式新基座的对穿螺栓口采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填充密实,所述预制拼装式新基座和新筏板外表面采用PVC柔性卷材防水封闭;回填施工基坑,完成既有PHC管桩托换;本发明方法有利于缩短工期、减少施工费用,同时兼顾后期跟踪注浆、控制沉降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519932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742895.0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建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越既有地铁线路工程自动化监测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确定垂直于新建隧道轴线方向的施工影响范围;步骤S2、根据既有隧道和新建隧道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土体的加权平均摩擦角确定监控分区;步骤S3、根据监控分区设定自动化监测项目,所述自动化监测项目包括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测、对地层情况变化进行监测、对既有隧道结构沉降进行监测;步骤S4、根据监控分区来确定所述自动化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和控制值;本发明及时掌握施工关键参数的动态变化情况,有助于控制施工风险,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