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车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93804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011446077.3

    申请日:2020-12-1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车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交通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车辆停靠在站台的发车位,其中,所述站台包括按照预设顺序排列的多个车位,车位中最靠前的为发车位;根据载客状态和乘车指令,生成并发送发车位车辆的车门控制指令,以控制发车位车辆的车门的打开和关闭。本申请通过对车辆是否零速,停靠位置是否在站台,是否载客,是否有乘车需求进行综合判断,安全,精准,便捷,高效地控制车门开关,以确保乘客安全用车,并满足人们个性化的出行需求。

    支撑装置及过半径工件的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9248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910611056.3

    申请日:2019-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及过半径工件的安装方法,属于轨道车辆组装技术领域,支撑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以及定位结构,第一支撑块固设于底座上,且一侧具有第一倾斜面;第二支撑块与第一支撑块相对设置,且与第一支撑块铰接,第二支撑块靠近第一支撑块的一侧具有第二倾斜面,第二倾斜面与第一倾斜面形成V型结构;第二支撑块沿铰接轴转动避让过半径工件;定位结构位于铰接轴的下方;过半径工件的安装方法采用了该支撑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支撑装置,通过这种方式,在安装过半径工件时,可以通过简单地转动第二支撑块的操作,避让开过半径工件,使过半径工件可以安装到指定位置,降低了安装过半径工件的难度。

    轨道车辆转向架中托板组件的自动化焊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78193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710829127.8

    申请日:2017-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转向架中托板组件的自动化焊接方法,涉及轨道车辆中的自动焊接技术。本发明通过对筋板的第一棱角及第二棱角加工圆角,对加工圆角之后的筋板具有起弧直线段、第一拐角段、第二拐角段、封头直线段、第三拐角段、第四拐角段及收弧直线段,并通过机械手对起弧直线段、第一拐角段、第二拐角段、封头直线段、第三拐角段、第四拐角段及收弧直线段焊接,实现了对筋板的连续、全自动焊接,焊接水平更加稳定且对焊接过程的控制更加精确,从而,能够减少甚至避免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缺陷,有助于减少后续修磨工序的工作量,还能够减少应力集中的产生,提高筋板的强度,进而提高托板组件的合格率。

    一种半牵引梁的焊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62877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710619843.3

    申请日:2017-07-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牵引梁的焊接方法,该半牵引梁具有U型扣板、短立板和长立板,短立板和长立板分别与U型扣板垂直设置,且长立板位于U型扣板的一端,短立板与扣板之间形成内焊缝,长立板与扣板之间形成外焊缝;焊接方法包括:将按照上述方式装配完成的半牵引梁固定于变位机;采用机械手控制焊枪,沿预设的内焊接轨迹进行内焊缝的焊接,并沿预设的外焊接轨迹进行外焊缝的焊接,得到半牵引梁成品。本发明提供的焊接方法,通过变位机与机械手之间的配合,按照预设的焊接轨迹对半牵引梁进行连续焊接,不仅能够保证半牵引梁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而且实现了半牵引梁制作过程的自动化,因而提高了半牵引梁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种转向架连续转弯焊缝焊接方法及焊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365956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493715.X

    申请日:2018-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架空间连续转弯焊缝的焊接方法及焊接装置,用于转向架侧梁的焊接,包括:在侧梁下盖板和端部立板之间设置圆弧板,且圆弧板的弧度大于90°。将侧梁压紧定位于焊接机器人上,且焊接机器人带动侧梁转动。根据焊接参数将侧梁下盖板、端部立板和圆弧板分别与侧梁立板进行焊接,且当焊接机器人的焊枪移动到圆弧板时,焊接机器人带动侧梁转动,且所述焊枪沿着焊道相应的转动将圆弧板与侧梁立板进行焊接,这样就能够使焊接机器人的焊枪在焊接过程中顺利的从一个焊接平面转化到另一个焊接平面,使用焊接机器人即可自动完成连续空间转弯处的焊缝焊接,无需采用人工补焊的方式,有效的提升了焊接效果,提高了工件产品的质量。

    一种吊挂装置及吊挂交通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4318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55219.1

    申请日:2022-11-21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吊挂装置和吊挂交通系统,吊挂装置用于对车辆进行吊挂,吊挂装置包括:设置于车辆上方的吊座,吊座的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吊杆;吊杆的上端贯穿行走小车的车体上垂向设置的第一通孔,吊杆与第一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组件;行走小车的外部设置有轨道壳体,轨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供吊杆沿轨道壳体延伸方向通过的第一开口;具有能够消除垂向振动和水平摆动带来的不良影响的有益效果;适用于车辆吊挂装置结构技术领域。

    反装组焊工装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470820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710587718.9

    申请日:2017-07-1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机械制造辅助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装组焊工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装组焊工装,包括工作平台、定位模块和压紧模块;定位模块包括可拆卸地立设在工作平台上的第一定位框架,以及设置在第一定位框架上的第一支撑横杠;第一支撑横杠设有定位基准面朝下的第一定位件;压紧模块包括可拆卸地立设在工作平台上的支撑立柱,以及设置在支撑立柱上的第一压紧框架和第二压紧框架;第一压紧框架设有用于抵持待焊接工件上表面的第一下压顶杆,第二压紧框架设有用于抵持待焊接工件上表面的第二下压顶杆。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反装组焊工装可以满足定位基准面朝上的工件的反装组焊。

    正反两用锪刀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363306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710691480.4

    申请日:2017-08-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正反两用锪刀,包括刀杆、刀头和刀片,所述刀头和刀杆可拆卸连接,所述刀片固定于所述刀头上,所述刀头为圆柱型结构,所述刀头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刀杆连接的第一芯轴,所述第一芯轴的周面上设置有平键,所述刀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芯轴配合的中心沉孔,所述中心沉孔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平键配合的键槽,在所述刀杆与所述刀头连接时,所述第一芯轴位于所述中心沉孔内,所述平键位于所述键槽内。该正反两用锪刀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把锪刀能够高效率的满足工件正反面锪平的加工要求。

    反装组焊工装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70820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587718.9

    申请日:2017-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37/044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机械制造辅助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装组焊工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装组焊工装,包括工作平台、定位模块和压紧模块;定位模块包括可拆卸地立设在工作平台上的第一定位框架,以及设置在第一定位框架上的第一支撑横杠;第一支撑横杠设有定位基准面朝下的第一定位件;压紧模块包括可拆卸地立设在工作平台上的支撑立柱,以及设置在支撑立柱上的第一压紧框架和第二压紧框架;第一压紧框架设有用于抵持待焊接工件上表面的第一下压顶杆,第二压紧框架设有用于抵持待焊接工件上表面的第二下压顶杆。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反装组焊工装可以满足定位基准面朝上的工件的反装组焊。

    一种半牵引梁的焊接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62877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619843.3

    申请日:2017-0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9/028 B23K9/0026 B23K33/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牵引梁的焊接方法,该半牵引梁具有U型扣板、短立板和长立板,短立板和长立板分别与U型扣板垂直设置,且长立板位于U型扣板的一端,短立板与扣板之间形成内焊缝,长立板与扣板之间形成外焊缝;焊接方法包括:将按照上述方式装配完成的半牵引梁固定于变位机;采用机械手控制焊枪,沿预设的内焊接轨迹进行内焊缝的焊接,并沿预设的外焊接轨迹进行外焊缝的焊接,得到半牵引梁成品。本发明提供的焊接方法,通过变位机与机械手之间的配合,按照预设的焊接轨迹对半牵引梁进行连续焊接,不仅能够保证半牵引梁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而且实现了半牵引梁制作过程的自动化,因而提高了半牵引梁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