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23649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531780.7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速风洞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续式风洞气流温度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位于风洞内部的热交换设备和位于风洞外部的循环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包括水池、冷却塔和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前段为热侧,板式换热器的后段为冷侧,板式换热器的热侧和冷侧进行热量交换;热侧与热交换设备之间通过闭式回水水路、闭式供水水路构成闭式水路;冷侧与水池、冷却塔、开式供水水路、开式回水水路构成开式水路。该冷却系统采用开式水路与闭式水路相组合的形式,既能保证狭小水流流道的冷却要求,又能降低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能够满足连续式风洞大功率、宽工况、高精度的综合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858403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0531784.5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1M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速风洞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续式风洞气流温度冷却方法。该冷却方法包括打开热交换设备;启动循环水系统,依次启动开式水路、闭式水路;启动连续式风洞;热气流和冷气流在洞体回路中循环往复,进行风洞试验;风洞试验结束,依次关闭循环水系统、热交换设备。该冷却方法采用开式水路与闭式水路相组合的形式,既能保证狭小水流流道的冷却要求,又能降低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能够满足连续式风洞大功率、宽工况、高精度的综合要求。还可为类似回流式实验设备的气流冷却提供参考方案,能够推广应用于回流壳体中高温空气的冷却与温度调节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33717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580613.6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1F22/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真空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型水环泵并联真空系统的抽气量测试方法。本发明的大型水环泵并联抽气量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大型水环泵并联真空系统的拓扑结构;建立抽气量测试系统;进行抽气量测试试验;估算大型水环泵并联真空系统的抽气量。本发明的大型水环泵并联抽气量测试方法能够实现用小型水环泵代替大型水环泵,用较少的小型水环泵的数量评估具有较多的大型水环泵的大型水环泵并联真空系统抽气量,用合理高效的试验流程达到了测试目的,提高了试验效率,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33717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580613.6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1F22/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真空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大型水环泵并联真空系统的抽气量测试方法。本发明的大型水环泵并联抽气量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大型水环泵并联真空系统的拓扑结构;建立抽气量测试系统;进行抽气量测试试验;估算大型水环泵并联真空系统的抽气量。本发明的大型水环泵并联抽气量测试方法能够实现用小型水环泵代替大型水环泵,用较少的小型水环泵的数量评估具有较多的大型水环泵的大型水环泵并联真空系统抽气量,用合理高效的试验流程达到了测试目的,提高了试验效率,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85840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31784.5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设备设计与测试技术研究所
IPC: G01M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速风洞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续式风洞气流温度冷却方法。该冷却方法包括打开热交换设备;启动循环水系统,依次启动开式水路、闭式水路;启动连续式风洞;热气流和冷气流在洞体回路中循环往复,进行风洞试验;风洞试验结束,依次关闭循环水系统、热交换设备。该冷却方法采用开式水路与闭式水路相组合的形式,既能保证狭小水流流道的冷却要求,又能降低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能够满足连续式风洞大功率、宽工况、高精度的综合要求。还可为类似回流式实验设备的气流冷却提供参考方案,能够推广应用于回流壳体中高温空气的冷却与温度调节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718065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998582.6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速风洞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连续式风洞气温均匀性控制的水冷管道安装方法。安装方法包括安装进水总管、安装一级进水支管、安装下方二级进水支管、安装上方二级进水支管、安装上方回水管、安装下方回水管和安装回水总管。冷却水管道安装方法通过管道的创新布局,实现了换热模块水侧流量的一致性,进而保证通过换热模块空气的温度均匀性;通过多种角度的弯管设计,补偿冷却水温度交替变化引起的管道热变形;通过下方回水管的U型抬升设计,使下层换热模块一直处于充满水的状态,进一步保证空气出口侧气流温度的均匀性。安装方法适用于超大面积换热器、超大流量冷却水、出口气流温度均匀性要求高的水‑气换热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8388281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810539925.1
申请日:2018-05-3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射驱动的闭环回流的暂冲式超声速风洞流场控制方法,其通过扩散段后的引射器作为风洞流场的主驱动,在回流调节阀、辅助进气调压阀、排气节流阀的配合下,建立稳定的超声速流场,其中在引射器调压阀和辅助进气调压阀共同作用下实现稳定段总压的精确控制,在此基础上,在喷管型面和扩散段型面的配合下可在暂冲式超声速风洞中实现同一个运行总压下建立稳定的不同M数的超声速流场。本发明可在闭环回流的暂冲式超声速风洞中实现负压运行工况的模拟,有效拓宽了风洞的运行包线和模拟范围。同时可以显著降低传统暂冲式风洞高M数时建立超声速流场所需稳定段的总压,有利于降低模型的气动载荷。有利于提高风洞应变天平测量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969902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611268388.9
申请日:2016-12-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1M9/06
Abstract: 一种超低温六分量天平校准加载头及加载方法,该超低温六分量天平校准加载头包括一个力系监测头、一个加载头外筒、一个锥套、一个测量基准架以及一个压盖,该力系监测头设置于该加载头外筒,该加载头外筒具有一个第一开口和一个第二开口,且该加载头外筒是中空式,该锥套设置于该加载头外筒的内部,并且该锥套具有一个容纳腔,以供容纳一个天平,该测量基准架设置于该加载头外筒的前端,该压盖设置于该加载头外筒,以用于将该锥套设置于该加载头外筒的内部,并且在该外筒和该测量基准架分别在制作后组装在一起,能够降低该超低温六分量天平校准加载头的制造难度和节约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718065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98582.6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速风洞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连续式风洞气温均匀性控制的水冷管道安装方法。安装方法包括安装进水总管、安装一级进水支管、安装下方二级进水支管、安装上方二级进水支管、安装上方回水管、安装下方回水管和安装回水总管。冷却水管道安装方法通过管道的创新布局,实现了换热模块水侧流量的一致性,进而保证通过换热模块空气的温度均匀性;通过多种角度的弯管设计,补偿冷却水温度交替变化引起的管道热变形;通过下方回水管的U型抬升设计,使下层换热模块一直处于充满水的状态,进一步保证空气出口侧气流温度的均匀性。安装方法适用于超大面积换热器、超大流量冷却水、出口气流温度均匀性要求高的水‑气换热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8693897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810538663.7
申请日:2018-05-30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IPC: G05D1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射驱动的闭环回流的暂冲式亚跨声速风洞流场控制方法,其通过扩散段后的引射器作为风洞流场的主驱动,在回流调节阀、辅助进气调压阀、排气节流阀、栅指的配合下,建立稳定的亚、跨声速流场。其中在引射器调压阀和辅助进气调压阀共同作用下实现稳定段总压的精确控制,在此基础上,在栅指系统的配合下可实现亚跨声速范围同一总压下任一给定M数的精确控制。本发明将传统的下吹式暂冲式风洞升级为吸入式暂冲式风洞,有利于降低来流高压气流脉动及噪声对风洞动态流场指标的影响,有利于提高风洞流场动态品质,有利于提高脉动压力、颤振、动导数等动态试验数据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