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镜镜头冲洗装置及其冲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5703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854055.4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腹腔镜镜头冲洗装置及其冲洗方法,所述腹腔镜镜头冲洗装置包括管套、冲洗管件、冲洗开关以及脚踏板,所述管套适于被套设于腹腔镜组件;所述冲洗管件被设置于所述管套内并具有二氧化碳接口和无菌生理盐水接口;所述冲洗开关联动于所述脚踏板并被设置于所述冲洗管件和所述无菌生理盐水接口之间;所述腹腔镜镜头冲洗装置具有观察状态和冲洗状态并经所述脚踏板切换所述观察状态和所述冲洗状态,在所述冲洗状态,所述冲洗开关被所述脚踏板联动打开而使得所述无菌生理盐水接口被导通,无菌生理盐水自所述无菌生理盐水接口流入所述冲洗管件内和二氧化碳混合为水雾,进而水雾经所述冲洗管件流出,以对所述腹腔镜镜头进行冲洗。

    一种腹腔镜镜头冲洗装置及其冲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90220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049316.1

    申请日:2020-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腹腔镜镜头冲洗装置及其冲洗方法,所述腹腔镜镜头冲洗装置包括管套、冲洗组件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管套用于装配腹腔镜镜头,所述冲洗组件用于对所述腹腔镜镜头进行冲洗,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实时获取所述腹腔镜镜头的图像信息,并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或采用神经网络等图像处理算法对所述腹腔镜镜头的污染情况进行图像判别,以能够基于实时更新的所述腹腔镜镜头的污染情况自主地控制所述冲洗组件对所述腹腔镜镜头进行冲洗,实现了清洗操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所述腹腔镜镜头冲洗装置的使用无需事先进行操作培训,清洗过程无需医生的参与,能够便于医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手术操作。

    机器人手术装置及机器人手术主从遥操作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971997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399353.3

    申请日:2021-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手术装置,包括基座、基台、驱动装置、动平台、执行末端、手术器材,基台的侧壁为安装面,基台固定安装在基座的面板上;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均匀环设在基台安装面上的直线移动组件和安装在每个直线移动组件输出端的第一球铰链;动平台上设有数量和位置与第一球铰链相适配的第二球铰链,第一球铰链与第二球铰链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执行末端包括移动端和固定端,执行末端安装在动平台上;执行末端的移动端和固定端配合带动手术器材开合。本装置小型化、结构紧凑、便于医生操作,可以实现多个手术机器人装置间的主从式遥操作。

    脑脊液引流装置及引流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546317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580839.9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脑脊液引流装置及引流方法。脑脊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路、流速传感器、流量调节器和引流控制系统,引流控制系统包括人机交互模块和引流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用于输入期望流速/流速范围和期望引流量,记录并显示病患个人信息、治疗信息、历史脑脊液流速、当前脑脊液流速,以及用于根据当前脑脊液引流量、实时液体流速判断引流状态;引流控制模块根据当前引流状态控制流量调节器以使实时液体流速等于期望流速或落入期望流速范围内或控制当次引流暂停/结束。本申请结构简单,直接通过对传统脑脊液引流装置进行改造,就可以实现自动脑脊液引流自动调压调速,控压控速精度高,产品可靠,使用方便。

    一种横向压电变形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3948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510027052.6

    申请日:2025-01-08

    Inventor: 田大鹏 陈健 贾平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适应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横向压电变形镜及其制备方法,结构上包括:镜片、电极以及驱动镜片变形的驱动件,驱动件可以包括用于整体驱动的整体驱动压电陶瓷片,也可以包括用于精细驱动变形的分立驱动压电陶瓷片,为了简化横向压电变形镜制备过程中驱动电极阵列的制备,以及驱动电极导电线路的引出的复杂制备过程,本发明设计了一体化驱动布线的柔性电路板,可以将图案化驱动电极阵列以及其对应的导电线路进行预制备,通过导电胶可以将柔性电路板与变形驱动件直接粘接,直接解决了横向压电变形镜制作的两个技术难点,即驱动电极阵列的制备与电连接引出,简化了横向压电变形镜的制作流程、提高了结构的紧凑性。

    可伸缩机翼、包含其的飞行器及飞行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77066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110724063.1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伸缩机翼、包含其的飞行器及飞行器控制方法,其中,可伸缩机翼包括:固定段、第一伸缩段、第二伸缩段、第一机翼伸缩模块、第二机翼伸缩模块、副翼组、垂直起降模块;飞行器包括由可伸缩机翼组成的可伸缩机翼组、机身、连接模块组;飞行控制方法包括对飞行器垂直起降、平飞、悬停、从垂直起飞转换至平飞和从垂直起飞转换至平飞过程中对飞行器进行控制。本发明消除了常规复合翼存在的“死重”不足,气动效率高;本发明的操纵力矩在垂直起降、平飞和转换时充足,飞行稳定,抗风性好;本发明可在发动机、螺旋桨和副翼部分失效时仍进行可控飞行,可靠性好;本发明的机翼展弦比可无级调整,提高了控制能力。

    空间相机TDICCD复位驱动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13079331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0352539.3

    申请日:2021-0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间相机TDICCD复位驱动电路,可以产生高幅度窄脉冲驱动信号,其幅度高达12V,脉冲宽度小于10ns。采用带宽高达5GHz的射频双极型三极管加快信号的切换,保证信号上升沿和下降沿足够陡。与传统的三极管开关电路不同,本发明对两个三极管分别进行精细延时控制,在电平切换时,采用先将两个三极管同时关断,再打开其中一个三极管的方法,避免两个三极管瞬间同时导通的情况发生,在高速工作情况下大幅度降低电路自身的功耗。本发明能够克服传统CMOS器件易受辐射影响和高功耗的缺点,可以满足空间相机在空间应用TDICCD高速驱动中复位信号的需求。

    咽拭子采样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633319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1050946.5

    申请日:2021-0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咽拭子采样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及承载咽拭子的采样头部装置、用于连接咽拭子采样装置和外部组件的转接平台、用于带动采样头部装置运动的采样运动装置;采样运动装置包括外壳、固定平台、安装在固定平台和转接平台之间的转台电机、安装在固定平台上的两个侧立板、安装在两个侧立板之间的转轴、安装在转轴上的横梁、安装在固定平台和横梁之间的拉簧、安装在固定平台上的丝杠电机、安装在丝杠电机的丝杠前端的顶轮、安装在固定平台上的防转装置;本发明用于避免咽拭子采集时医护人员与被采集者之间的感染,提高咽拭子采集的安全性;满足自动化、轻量化、采集动作快速性、采集舒适性及安全性等要求。

    辅助支撑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8660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895089.2

    申请日:2021-08-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基座、两套直线运动导向机构、砝码载板、浮动组件、顶板、定滑轮、配重砝码和钢丝绳;其中,顶板位于砝码载板的上方,砝码载板位于基座的上方,配重砝码放置在砝码载板上,两套直线运动导向机构的上端分别与顶板固定连接,两套直线运动导向机构的下端分别与基座固定连接,两套直线运动导向机构的中部分别与砝码载板固定连接,砝码载板在两套直线运动导向机构的导向下做直线升降运动;定滑轮与顶板固定连接,钢丝绳的一端与顶板固定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与砝码载板固定连接,钢丝绳的中部蛇形绕过定滑轮与浮动组件。本发明具有空间利用率高,装置体积小,输出行程大,恒力输出、减震性能好、空间适应性高等优点。

    机翼间距调节模块、包含其的飞行器及飞行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15406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724047.2

    申请日:2021-06-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机翼间距调节模块、包含其的飞行器及飞行器控制方法,其中,机翼间距调节模块包括伸缩单元组、动力单元;飞行器包括由机翼间距调节模块组成的机翼间距调节模块组、第一机翼、第二机翼、机身、垂直起降模块组、副翼组;飞行控制方法包括对飞行器垂直起降、平飞、悬停、从垂直起飞转换至平飞和从垂直起飞转换至平飞过程中对飞行器进行控制。本发明消除了常规复合翼存在的“死重”不足,气动效率高;本发明的操纵力矩在垂直起降、平飞和转换时充足,飞行稳定,抗风性好;本发明可在发动机、螺旋桨和副翼部分失效时仍进行可控飞行,可靠性好;本发明的机翼间距可无级调整,提高了垂直起降、平飞及转换全飞行过程的控制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