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剂交叉输送管路内剩余推进剂排放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07008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108814.2

    申请日:2020-0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推进剂交叉输送管路内剩余推进剂排放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助推级燃料管路上连接有第一支路,芯级燃料管路上连接有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通过燃料连接分离装置相连,助推级氧化剂管路上连接有第三支路,芯级氧化剂管路上连接有第四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通过氧化剂连接分离装置相连;第一支路上设有燃料排放管路,第三支路上设有氧化剂排放管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推进剂交叉输送管路内剩余推进剂排放装置及方法,设置燃料排放管路和氧化剂排放管路,先对管路中剩余的燃料和氧化剂进行排放,然后再分离助推级,使连接分离装置在干工况下进行解锁分离,提高了输送管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推进剂交叉输送管路内剩余推进剂排放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777744U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20197376.7

    申请日:2020-02-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推进剂交叉输送管路内剩余推进剂排放装置,包括:助推级燃料管路上连接有第一支路,芯级燃料管路上连接有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通过燃料连接分离装置相连,助推级氧化剂管路上连接有第三支路,芯级氧化剂管路上连接有第四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通过氧化剂连接分离装置相连;第一支路上设有燃料排放管路,第三支路上设有氧化剂排放管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推进剂交叉输送管路内剩余推进剂排放装置,设置燃料排放管路和氧化剂排放管路,先对管路中剩余的燃料和氧化剂进行排放,然后再分离助推级,使连接分离装置在干工况下进行解锁分离,提高了输送管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用于蓄冷热器的插入式温度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129421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011119909.0

    申请日:2020-10-1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蓄冷热器的插入式温度测量装置。该插入式温度测量装置包括:套管组件,包括部分地伸入所述蓄冷热器的填充床储罐中的套管;测温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套管中且由所述套管伸出至所述填充床储罐中的测温元件;套筒组件,将所述套管组件及所述测温组件连接至所述蓄冷热器的冷箱壁面。通过这种方式,测温元件外部的套管能够对测温元件起到保护作用,并且不会影响测温元件的正常测温功能。由此,在填充诸如固相蓄冷介质时测温元件不会被砸中而造成损坏。另外,当蓄冷热器在高/低温运行时,测温元件不会因为填充床储罐和冷箱壁面热胀冷缩作用的差异导致测温元件弯扭损坏。并且,测温元件出现损坏时可抽出进行更换和维修。

    一种多源供热的电蓄热暖风供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087646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010859789.1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源供热的电蓄热暖风供给装置,涉及热能技术领域。其包括保温腔体、蒸气压缩式热泵、低品位热量收集器、换热器及内置于保温腔体的蓄热介质,蓄热介质通过加热元件与外部供电设备相连,加热元件在低谷电阶段进行加热,加热元件在高峰电阶段停止加热,保温腔体设有进气口及出气口,蒸气压缩式热泵安装在进气口,低品位热量收集器安装在保温腔体外,换热器与低品位热量收集器相连并安装在保温腔体内,外部空气经过冷凝器后再经过蓄热介质和换热器,最后从出气口排出。该多源供热的电蓄热暖风供给装置,进气口安装蒸气压缩式热泵,低品位热量集热器持续运行收集热量,减少了用电量并实现热能的梯级利用,提高电加热效果。

    一种多热源供热的蓄热式暖风供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087654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010859817.X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热源供热的蓄热式暖风供给装置,涉及热能技术领域。其保温腔体、维勒米尔热泵、低品位热量收集器、换热器及内置于保温腔体的蓄热介质,蓄热介质通过加热元件与外部供电设备相连,保温腔体设有进气口及出气口,维勒米尔热泵安装在进气口,维勒米尔热泵的高温腔与蓄热介质热连接,低品位热量收集器位于保温腔体外,换热器位于保温腔体内并与蓄热介质热连接,换热器与低品位热量收集器相连。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热源供热的蓄热式暖风供给装置,在进气口处安装热能驱动的维勒米尔热泵,使用低谷电蓄热的同时还能借助低品位热量收集器收集低品位热量,然后在高峰电阶段供热,减小耗电量,降低供暖成本。

    一种电蓄冷式供冷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087829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010859800.4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蓄冷式供冷装置,涉及热能技术领域。其包括保温腔体、蒸气压缩式制冷机、气液换热器、低品位热量收集器、热能驱动型制冷机及内置于保温腔体的蓄冷介质,气液换热器安装在保温腔体内并与外部供液管连通,蒸气压缩式制冷机安装在气液换热器的出风口,低品位热量收集器位于保温腔体外,低品位热量收集器与热能驱动型制冷机的热端相连,热能驱动型制冷机的冷端位于保温腔体内,保温腔体为密封腔,气液换热器排出的空气经过蒸气压缩式制冷机蓄冷介质和热能驱动型制冷机后与气液换热器内的流体再次进行热交换。本发明提供的电蓄冷式供冷装置,减少了用电量并实现了热量的梯级利用,降低用电成本。

    折流板的设计方法及内置折流板的蓄冷/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3280669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110638908.5

    申请日:2021-0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折流板的设计方法及内置折流板的蓄冷/热器,该折流板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填充床式蓄热/冷器的基本参数;建立具有折流板的填充床物理模型,选择传热模型和流动模型,并计算填充床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获得初始模型结果,改变折流板的设置参数,分别计算并对比不同设置参数的折流板对应的填充床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计算不同设置参数的折流板下填充床式蓄热/冷器的压降值;设定填充床式蓄热/冷器的目标压降值和目标速度值,确定折流板的目标设置参数。本发明实现对折流板之间形成的流道进行优化,提高填充床式蓄热/冷器中的换热流体分布的均匀性,换热流体与储能工质换热更为充分,提高填充床有效容量,保证储能效果。

    基于紧凑式冷箱的液态空气储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41771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614277.3

    申请日:2021-0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紧凑式冷箱的液态空气储能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组、压缩热利用装置、低温换热器和低温储罐依次连接形成液态空气储能通路;低温储罐、低温换热器、压缩热利用装置和空气膨胀机组依次连接形成液态空气释能通路;低温换热器和蓄冷器连接形成循环回路;低温换热器设置于冷箱的内部,蓄冷器设置于冷箱的外部;循环回路在液态空气储能通路中释放冷能,循环回路在液态空气释能通路中吸收冷能。本发明在传统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基础上,具有可同时完成空气液化和复温的紧凑式冷箱,既解决了系统初始投资、占地面积大等问题,又可减少换热器在运行间歇期,由于轴向导热产生换热器冷热端温度梯度导致的衰减幅度等问题,提高系统效率。

    一种鱼类的冷冻工艺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00874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1910505240.X

    申请日:2019-06-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鱼类的冷冻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待冷冻鱼体放入0℃流态冰中预冷1~2小时,然后对其进行低温速冻,将鱼体速冻后冷藏。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实际地长时间(6~12个月)冷冻保存的鱼类并能维持食品品质。本发明工艺可实际应用于鱼类的冷冻保存,预冷和速冻技术对鱼体细胞损坏小,可以极大程度保存鱼类的风味成分和营养特性。本工艺对于鱼类的冷冻保存有着实际的应用前景。

    低温处理系统及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279248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011034431.1

    申请日:2020-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冷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低温处理系统及方法。低温处理系统包括壳体,壳体内放置有被冷却物,在被冷却物的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设置有蓄冷材料,蓄冷材料与被冷却物之间形成有风道,被冷却物的相对的第三侧与第四侧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氮喷头,设置于壳体内并与位于壳体的外部的液氮罐连接,液氮喷头位于被冷却物的第三侧;风机,设置于壳体内且位于液氮喷头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该低温处理系统实现了壳体内液氮冷量能够储存于蓄冷材料中的目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对被冷却物的冷却降温。当蓄冷材料储存了足够的冷量时,只需将液氮喷头和风门关闭,可使用蓄冷材料中储存的冷量对被冷却物进行冷却。降低了液氮的消耗量和制冷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